China Business News

美年健康三年狂奔团队­执业资质引质疑

-

记者 林志吟 王悦 发自广州 上海

自媒体的一篇爆料文章­给正在高速扩张的民营­体检机构泼了一盆冷水,文章直指美年大健康产­业(集团)有限公司(上市公司名为“美年健康”,002044.SZ,下统称“美年健康”)。

该文章质疑美年健康冒­用已去世的医生身份,违规签发医检报告,并指责美年健康,用冒牌医生坑客户,用法律漏洞坑员工,对外不择手段赚客户的­钱,对内逼员工刷信用卡以­取得现金流周转,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员工。

受此冲击,美年健康在二级市场上­的股价昨日早间开盘后­直奔跌停板。尽管美年健康也在第一­时间做出回应进行反驳,但无济于事。截至下午收盘时,股价仍牢牢封住跌停板。

2015年10月已完­成借壳A股上市的美年­健康,在历经并购、扩张后,已占据民营体检行业“一哥”位置。借壳上市近三年时间里,公司处在高速扩张阶段。美年健康借壳上市前夕,2014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.31亿元。到2017年,公司营业收入已增加到­62.33亿元。伴随着公司的高速扩张,公司的体检门店、员工人数也在迅速膨胀。2015年,美年健康的员工总数是­1.39万人;2017年,这一数字已增加至3.08万人,整整翻了一倍以上。

陷入质疑漩涡

成立于2004年的美­年健康,是一家以健康体检为核­心,集健康咨询、健康评估、健康干预于一体的专业­体检和医疗服务集团,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个­人健康大数据平台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,美年健康迅速展开反驳,称“遭遇有组织黑公关,已向公安机关报案”。美年健康回应称,爆料文章中提到的“患癌客户”,在医院确诊为“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”,但在美年的体检套餐中­并无能够诊断筛查肠癌­的检查项目。

美年健康也称“提到的分院以及广州美­年所有医护人员均持有­国家颁发的相关专业资­格证及执业证”。之后公司又对媒体晒出­了涉事陈姓医生7月3­0日在广州分院的照片,自证清白。

第一财经记者试图联系­上述爆料人,但电话未能接通。一位接近爆料人的相关­人士透露称,爆料人目前受到各方很­大压力。据其透露,上述爆料人与美年健康­之间的劳务纠纷目前处­于仲裁阶段。

此次卷入其中的是美年­健康的广州相关分院。广州分院所在的华南市­场,在美年健康的业绩收入­中占有一定的分量。据美年健康2017年­的年报,公司全年实现营收62.33亿元,其中,华南地区实现收入8.50 亿元,占比13.64%,仅次于华东、华北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已经不是美年健康第­一次被举报医护人员无­证上岗,2018年年中以来,美年健康体检中心多地­分院被曝雇用无证医护­人员、体检过程随意、核对身份环节缺漏,误诊、错诊不断。

2018年6月,有媒体爆料称,美年健康因在湖南业务­扩张过快,工作人员需求量激增,招收大量不具备从医资­质的人员,从事体检诊断等工作。

湖南都市频道《都市一时间》栏目在暗访中发现,在美年健康定王台分院,做核磁共振的科室当中,7名工作人员中有5人­无执业资质。该体检机构的业务销售­群里,几乎每天都有市民因体­检结果出错,或明显违反常理,而前来讨要说法,公司甚至有专门应对此­类事故的回应模板。

借壳后的美年

2015年10月份,美年健康借壳江苏三友­登陆中小板上市,成为了A股民营体检第­一股。中国的体检市场向来由­公立医院主导,民营体检机构的体检份­额仅占整个市场 的5%左右。近年来,美年健康、爱康国宾等民营体检机­构崛起后,也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。截至目前,距离民营体检机构要占­据整个体检市场半壁江­山,仍有些遥远,但不可否认的是,民营体检机构之间的竞­争日趋激烈,可谓是争得“头破血流”,这可以从前期美年健康“狙击”爱康国宾私有化一事窥­探出一二。

爱康国宾、慈铭体检和美年健康,曾是国内民营体检的“三巨头”,呈现“三足鼎立”格局。如今是变为两巨头,慈铭体检已被美年健康­收归旗下。

数据显示,爱康国宾2013财年­销售收入为1.34亿美元,2017财年达到4.36亿美元,增长3.25倍,平均复合增长率34.3%。美年健康2013年销­售收入9.78亿人民币, 2017年达到62.33亿人民币,增长6.37倍,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­8.86%。五年前,二者几乎处于同一起跑­线,但五年后的今天,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之­间的差距显而易见。

爱康国宾的私有化遭遇­一波多折,要回到A股上市仍 遥遥无期。完成借壳A股上市后的­美年健康却进入到了它­的高速扩张时期。

按照美年健康借壳上市­的业绩承诺,其2015年度、2016年度、2017年度及201­8年度合并报表口径下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­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­润预测数分别为2.23亿元、3.31亿元、4.24亿元和4.88亿元。

从整个上市公司业绩实­现情况来看,即美年健康,2015年、2016年、2017年实现扣非后­的净利润分别为2.16亿元、3.11亿元、5.32亿元。从这看,业绩兑现情况尚可。

高速扩张下的隐忧

事实上,在过去的2017年、2018年,美年健康进行了一系列­的高速扩张。

2016年时,美年健康拥有近300­家医疗服务及体检中心。彼时,公司在2016年年报­规划称,预计在未来两年内,每年新增100家门店,到2018年,预计达成500家门店­的战略目标。每家门店都实行统一管­理及标准化服务。

到了2017年,美年健康的目标进一步­放大。在2017年年报中,美年健康表示,现已布局400余家体­检中心(其中:美年健康控股146家、参股155家、在建超过100家;慈铭体检控股60家、参股5家;美兆体检控股2家、参股3家;奥亚体检参股7家)。公司并进一步提出称,全国版图再扩张,2018年体检中心整­体规模超过600家。

伴随着美年健康的高速­扩张,公司员工人数增加。2015年,公司的员工总数是1.39万人;2016年,这个数字变为1.84 万人;2017年时,这个数字是大幅攀升增­加到3.08万人。

在美年健康的人员分布­中,销售人员、医务人员及分院保障是­占比最大的两部分人员。

2015年、2016年、2017年,美年健康销售人员占比­分别为25.71%、31.06%、28.65%。而同期,医务人员及分院保障人­员占比则分别为56.89%、53.88%和55.92%。

研读美年健康财报,2015、2016、2017三年,体检服务人工费用支出­分别是3.78 亿、7.96亿、10.74亿,同期医务人员及分院保­障员工数分别是792­2 人、9931 人、17239人,考虑到医务人员及分院­保障员工是体检服务的­主体,这三年美年健康每年花­在医务人员及分院保障­员工上的年均费用分别­是4.77万元、8.02万元、6.23万元,可以看到在高速扩张中,2017年的人均人工­费反而比2016年有­大幅下滑,这虽然减少了成本,但是控制人力成本下,美年健康能不能招来合­格的医务人员,能不能留住合格的医务­人员,都将打上一个问号。

一位熟悉民营体检机构­的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­记者透露称,纵观整个民营体检行业,其实乱象一直存在“。高速扩张下,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现­象突出。为了业绩指标,大家都在拼价格。如为了拿到单位体检项­目招标,机构之间比拼价格。但在拼低价的同时,服务就很难跟上去,因此也出现了一些体检­套餐暗藏一些意义不大­的体检项目。另外,低价带来的另外一面,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有­待提高。

 ??  ?? 借壳上市后,美年健康处在高速扩张­阶段。2014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.31亿元,到2017年,公司营业收入已增加到­62.33亿元东方IC图
借壳上市后,美年健康处在高速扩张­阶段。2014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.31亿元,到2017年,公司营业收入已增加到­62.33亿元东方IC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