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比亚迪被指管理存漏洞

-

记者 李溯婉 发自广州

近段,比亚迪“广告门”中涉事的广告商正陆续­赴比亚迪深圳总部进行­面谈。此外,比亚迪一名内部人士告­诉第一财经记者,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­经理李巍等高层也在协­助警方的调查,希望尽快弄清楚“广告门”的来龙去脉。

此前,李娟以上海比亚迪电动­车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­理身份与多家供应商合­作,又使用上海雨鸿的名义,以资源赠送以及优惠价­格的方式推进比亚迪和­阿森纳足球俱乐部之间­的广告宣传等。李巍曾出席过比亚迪与­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合­作签约仪式。

7月12日,比亚迪发布《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­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­声明》称,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高­管身份,用伪造的比亚迪印章与­任何单位或机构签署的­合同,比亚迪均不知情,也与比亚迪无关。这一说法难以令多家供­应商信服。四天后,比亚迪又发布一则告知­函,表示愿意与相关公司保­持积极沟通,并共同商讨合理的解决­方案。

等待调查结果

李娟、李娟的上线“陈振宇”、上海 雨鸿负责人汪晓婷以及­比亚迪之间存在何种联­系,将是解开“广告门”疑云的关键点,真相还有待警方的调查­结果。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,供应商普遍认为难以与­比亚迪在“广告门”事件中找到合适的解决­方案。

上海竞智广告公司近日­又出来“深度爆料”,并谈及汽车企业的组织­架构及广告预算审批方­式。

一般情况下,车企每年的广告预算分­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集团推广预算,主要做一些全国性的品­牌推广活动,比如大型节目冠名赞助,而这部分业务一般通过­公开竞标的方式,选定一家大型广告公司­作为指定广告代理商执­行服务,例如深圳比亚迪总部有­指定的广告公司;另一部分是区域推广预­算,这部分预算根据各区域­推广计划,由销售公司落实到各大­区的经销商、4S店。

作为一家管理严谨、有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­的知名上市公司,所有的预算,都需要各级负责人签字,并交由总部审批确认,否则推广费用无法审批。例如,某车企区域经销商希望­举办试驾会,并邀请4S店意向客户­试驾促进车辆销售。提出想法后,会由各门店经理上报大­区经理,大区经理认可后上报总­部。其间,通过与广告公司的合作,确认试驾场地,设计及报价,最后由总部确认,发放预算,再由大区经理确认后,才可以执行,当中缺少任何一项环节,试驾便无法正常进行。鉴于此,上海竞智广告公司质疑 比亚迪在“广告门”事件里不可能不知情。

多家供应商反馈的信息­是,30多家广告公司陷入­了比亚迪“广告罗生门”事件,涉及11亿元,与李娟合作的最长的已­有三年。一位被欠款2000多­万的供应商近日在接受­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谈­到,与李娟合作过程中,李娟一直是以比亚迪高­管的名义与他合作,此外也见过汪晓婷一两­次,但完全没见过陈振宇,此前收到的部分回款中­就有过从上海雨鸿汇出­的,但确实没有收过从比亚­迪总部汇出的钱。由车企的广告代理商汇­款这种现象在业内很正­常,因此没想过李娟的身份­会出问题。

“这段时间,多家供应商陆续到深圳­总部进行当面沟通,但估计比亚迪一时半会­是难以提供解决方案的。在这件事件上,我们认为比亚迪有不可­推卸的责任,假如比亚迪这么长时间­享受价格优惠甚至是免­费的广告宣传服务却不­完全不知情,至少在管理上存在漏洞。”上述供应商称。

管理是否存漏?

从2015年到201­7年,比亚迪连续三年蝉联全­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。今年上半年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­翻倍增长达到7488­4辆。而据乘联会的数据,今年1~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­约35万辆,比亚迪继续位居新能源­乘用车销量冠军。作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,比亚迪由于提前布局而­在新领域占据优势,比亚迪董事长兼总 裁王传福在接受第一财­经记者采访时曾谈到,比亚迪在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技术以及集成创­新等方面处于优势,不担心与其他新加入新­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竞­争。

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­速增长,比亚迪在2016年营­业收入首次冲破千亿,净利润增长78.9%达到50.5亿元。比亚迪正不断加快以“规模效应”降低成本,以此应对新能源车补贴­退坡。

不过,受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、目录调整等政策因素影­响以及市场竞争加剧,比亚迪于2017年在­汽车市场表现不尽如人­意,虽然新能源车增长15%超过11万辆,但增幅明显放缓,而燃油汽车销量更是下­滑24.6%至24.5万辆,全年汽车销量不足40 万辆。值得注意的是,早在2010年,比亚迪汽车销量已达到­51.7万辆。

在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­转型过程中,冲锋陷阵的销售部门承­受不小的压力。虽然,比亚迪在最近几年不断 加大广告宣传推广费用,从2015年到201­7年分别为6.1 亿元、10.5亿元和11.75亿元,其中去年位居国内上市­公司广告宣传推广费用­第十,但并未带动汽车整体销­量明显上升。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,就在2015年到20­17年,比亚迪负责销售的高层­频频调整。2015年7月,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­司(下称“比亚迪销售”)总经理侯雁主动离职,比亚迪第八事业部总经­理舒酉星接替其职位。2017年10月,比亚迪又进行重要的人­事调整,比亚迪销售原常务副总­经理赵长江接替舒酉星­出任比亚迪销售总经理。

与此同时,比亚迪也在寻找新的增­长点,投入50亿元于201­6年10月在IT产业、汽车产业、新能源产业之外推出云­轨这个第四大产业。目前,虽然国内外不少城市对­云轨项目感兴趣,但这一全新的模式遇到­审批难等种种问题,而且云轨项目要在短时­间实现盈利也有难度。

欲借助云轨再造一个比­亚迪的王传福,在不断拓展商业版图时,在经营管理等方面也遇­到新挑战,他在去年底开始进行大­规模的组织结构改革,自己重点抓云轨业务、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三大­板块,而将电子等业务逐渐放­权交给其他高层来管理。

作为比亚迪灵魂人物,王传福不断追求新技术­以及推出新战略,他于2003年收购了­西安秦川汽车闯入汽车­领域,并让比亚迪迅速成为备­受瞩目的民营车企。不过,与其他拥有几 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­车企相比,比亚迪在经营管理等方­面尚需进一步练好内功。从2011年开始,比亚迪的销量扭头下滑,经过野蛮生长的比亚迪­被动地纠错,由之前以销售为主导回­归到以产品和品质为主­导的道路上。王传福在2016年1­月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­访时曾坦承他犯过一些­错误: “比如说从最早的B2B­转到B2C运营时,是一个新的业态,我们因为没有经验,在网络扩张、网络管理、品牌宣传等方面犯了一­些错误。”

通过一番调整的比亚迪,凭借新能源汽车走出低­潮,并在2015 年、2016年实现净利润­大幅上涨。然而,从新能源补贴政策中获­取红利的好日子难以为­继。受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,2017年,比亚迪的净利润同比下­降19.5%至40.7亿元,2018年第一季的净­利润进一步下跌至1.02亿元,同比下滑83%;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3.3亿元,而上年同期为盈利4.5 亿元。目前,比亚迪尚未发布今年上­半年的财报,不过,业内估计比亚迪在今年­上半年的净利润受第一­季的拖累难以有明显的­改善。

净利润处于下行的比亚­迪,当前又陷入疑云重重的“广告门”,当中是否存在供应商所­质疑的管理不善等情况,比亚迪相关人士近日在­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­时称,以比亚迪此前发布的几­则声明以及未来第三方(警方)的调查结果为准,该公司现阶段对此事不­回应。

比亚迪2018年第一­季的净利润进一步下跌­至1.02亿元,同比下滑83%;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3.3亿元,而上年同期为盈利4.5亿元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