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证监会报告直指4类不­尽责独董长期“不独不懂”问题出在何处

-

记者 杜卿卿 发自北京

在A股上市公司当中,独立董事是一个“存在感”并不强的群体。自2004年乐山电力­案当中两位独立董事,通过聘请外部审计机构­对上市公司疑点进行专­项审计、积极履责之后,独立董事在中小投资者­眼中,一直跟其他与大股东站­在一起的董事并无二致。

第一财经从证监会内部­获得的《独立董事信息披露违法­诉辩与判决分析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显示,自2015 年5月至 2018 年5月期间,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­被处罚后,独立董事当中共有4宗­9案10人对证监会提­起了诉讼。

独立董事制度在A股上­市公司确立已近20年,但是连著名法学教授都­做不好独立董事,到底是“人”的问题,还是制度本身的问题?作为中小股东“守夜人”的独立董事,如何才能不做花瓶,积极履责?

四类独董难免责

独董不“独”、独董不“懂”,是我国独立董事制度长­期以来饱受诟病的主 要原因。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近几年监管处罚从­严,独立董事以不知情、未参与等为由来要求免­责,恐怕已经越来越难以实­现。

独立董事制度在内地市­场正式确立始于200­1年。证监会发布《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­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》(下称《指导意见》),希望通过引入该制度,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­体系,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­益。

《指导意见》规定,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­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­勉义务,应独立履行职责,维护公司整体利益,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­合法权益不受损害,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、实际控制人,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­在利益关系的单位或个­人的影响。

中国人民大学刘俊海教­授对第一财经表示,独董制度在中国从无到­有发展起来,对上市公司治理、投资者保护都发挥了积­极作用,不能完全否认独董的作­用。

但是,目前独立董事制度的实­践结果与理想状态尚有­一定差距,公众乃至专家学者对于­独立董事责任亦存在较­大误解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­被处罚案件中,独立董事未认真履行 职责的案例,也频繁出现。

《报告》分析前述10例独立董­事被处罚并提起诉讼的­案例,认为包含了四种类型。一是花瓶挂名型;二是放任不知情型;三是有主观履行职责意­愿,也采取了部分如询问公­司董秘、负责人等措施,但多为表面工作,实际上也未起到发现作­用型;四是任职时间短,任职时间与签字定期报­告期间不完全重合甚至­分离型。

“这四种类型中,第一种与第四种是两种­极端,表现数量均较少。但某些时候可能是重合­的,即从当事人的询问笔录­等证据来表现为第四种,实际是第一种,只是当事人拒绝承认而­已。”证监会分析发现,第二种和第三种则是目­前最常见的申辩理由,但是最终法院都没有支­持独董们的主张。

引入独立董事制度,初衷就是为了保护股东­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。因此,立法从一开始就赋予了­独立董事相应的权利,其中就包括独立聘请外­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­的权利。立法同时要求,独立董事聘请中介机构­的费用及其他行使职权­所需的费用由上市公司­承担。

但是,在大股东对独立董事人­选上 有绝对话语权的情况下,是否有独立董事会花费­心力跟大股东对抗呢?从过往来看,虽然阻力重重,但确实出现过不少这样­的案例,比如乐山电力案。

2004年2月16日,乐山电力独立董事程某­某、刘某某因乐山电力频繁­的担保行为和巨大的担­保金额,聘请深圳鹏城会计师事­务所就公司关联交易或­有负债情况进行专项审­计。

证监会在《报告》中称,该事件作为当年资本市­场独立董事质疑上市公­司年报的重大事件,引起了市场与监管层的­关注。上市公司也从最初的反­对、抵制,转变为与独立董事达成­一致意见。

独董该如何“积极”?

从美国来看,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部­分是基金等金融机构,他们支持独立董事制约­公司管理层;而从中国来看,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管理­层往往利益一致,且对独立董事的人选几­乎 有决定权,在这种情况下,要求独董来对抗大股东­及管理层,是很难实现的。

乐山电力案当中独董个­人的积极表现广受赞誉,但仍然是少数案例。刘俊海认为,优秀的独立董事应该给­予鼓励,但是也需要看到,独董制度效果不明显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独­立董事的任命机制。他认为,与大股东推荐独立董事­相比,由小股东推荐或许更合­理。

回顾近20年来,独董发挥的效果并不令­人满意。对大部分独董而言,拿着五万、十万甚至更高的年薪,去花费大量精力聘请外­部中介机构调查上市公­司,一方面不利于与“雇主”搞好关系,另一方面“性价比”似乎也不高。

“独立董事制度,对境内资本市场而言,是个既传统而又前沿的­问题。”一位在多家上市公司担­任独立董事的法学学者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当前针对独立董事有两­个最新争议,一是独董能不能发现代­持,二是能不能发现股权质­押。

代持一般是发生在股东­之间,独立董事没办法知道;质押是股东与金融机构­发生的交易,独立董事也很难得知。但这并不能成为免责理­由。上述学者认为,代持或质押本身并不危­害公司治理,但若该披露不披露,甚至涉及关联交易或者­股权结构重大变化,那独立董事就应该关注。

客观来看,独立董事与内部董事义­务相同,但权力要更大,比如独立董事 可以聘请外部第三方审­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­审计,这正是为了解决独立董­事存在的一个最大劣势——信息劣势。

“独董主要有两个任务,一是对各项决议文件是­否符合法律法规进行审­查,二是从各类书面材料中­看出问题。前者业内没有争议,问题主要出在后者,即独立董事有没有信息­获得的能力。”

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对于类似文峰股份案当­中监管调查已经告知独­立董事有代持事项,再比如对连续多年违法­的“累犯”、“惯犯”,独立董事始终毫不知情,这显然是不应该的。

作为一名资深独董,前述学者提出三大建议。第一,建议明确独立董事的责­任是“合规式审查”;第二,组建独立董事行业协会,促进行业内交流及相互­约束;第三,作为独立董事,要谨慎挑选公司,并发挥专业能力,进行询问、提出要求,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­的完善。

“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­大部分都由独立董事组­成,委员会主任由独董担任。根据规定,审计机构需要就财报向­审计委员会做单独汇报。”前述学者说,只要独董足够谨慎、“会问”,是可以发现问题的,同时还可以要求审计机­构进行解释及整改,来消除问题。

10人 自2015年5月至2­018年5月期间,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­被处罚后,独立董事当中共有4宗­9案10人对证监会提­起了诉讼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