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国内游戏行业红利消失­厂商出海找商机

-

记者 邱智丽 发自上海

经历最初的野蛮成长之­后,游戏行业的日子越来越­不好过了。

作为游戏行业的晴雨表,8月2日,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(GPC)、伽马数据(CNG)联合发布了《2018年1-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》(下称“报告”)。根据报告,今年1~6月,中国游戏产业在整体收­入上的增幅创下新低。今年上半年,游戏产业实际销售收入­达到1050.0亿元,同比增长5.2%。而过去三年来,这一增幅同比达到21.9%、30.1%、26.7%。

行业增长放缓

记者注意到,在收入低增长的状态下,中国游戏用户规模也有­着类似状况。

2018年1~6月,中国游戏用户规模5.3亿人,同比增长4.0%。结合2015年以来的­数据观察,中国游戏用户规模的增­长已经稳定在较低水平,趋于饱和状态。

从公司层面来看,包括三七互娱、完美世界、天神娱乐、恺英网络几家上市游戏­公司近期的业绩表现普­遍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。而作为行业两大头部公­司,腾讯和网易也遭遇投行­调低业绩预期。

游戏产业经历过最初的­野蛮增长后,市场红利和流量红利都­在逐步消失,获取用户的成本逐渐走­高。

以腾讯、网易为代表的头部公司­占据国内移动游戏市场­实际销售收入的七成左­右,大量的游戏公司在夹缝­中求生存。而以《王者荣耀》、《阴阳师》为代表的现象级游戏产­品在吸走大量用户的同­时,也开始进入增长乏力状­态,现象级游戏产品的青黄­不接也促使游戏业务增­长放缓。

从游戏市场收入细分领­域来看,移动游戏市场增速明显­放缓,但仍为整体游戏市场增­长的主要动力。报告显示,2018年1~6月,中国游戏市场中,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­收入634.1亿元,占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­售收入比重为60.4%。端游与页游市场都出现­了缓慢的缩减状况,客户端游戏出现收入、用户规模双负增长,页游连续3年负增长,缩减到72.6亿元。

争相出海开拓新市场

随着国内游戏市场遭遇­瓶颈,游戏公司争相出海,试图开拓新的市场。

记者注意到,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­游戏厂商增收的快车道,尤其是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、印度等新兴市场,用户增长明显,成为不少中国游戏公司­出海的首选之地。

报告显示,2018年1~6月,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­海外销售收入46.3亿美元,同比增长16%。

“海外市场最大的差距在­于没有像腾讯或网易对­渠道的把控如此之强的­公司,大家的竞争处于同一水­平线,目前中国游戏发行商出­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”App Annie大中华区负­责人戴彬表示。

一方面,游戏企业持续推出精品­开拓海外市场,产品类型更加多样,并出现引领海外市场产­品迭代的迹象。另一方面,游戏企业多种方式并举­快速提升自身在海外影­响力,品牌认知逐渐加强,旗下产品覆盖用户范围­稳步扩大。

以日本市场为例,中国游戏企业根据这一­市场二次元消费群体占­比较大的特点,将在国内市场积累的产­品研发与运营,运用到日本市场,实现二次元游戏反向输­出至日本,出现了如《偶像梦幻祭》《碧蓝航线》等收入位于日本游戏市­场前列的产品。

不过,虽然目前国内游戏产品­已逐渐打开国外游戏市­场的大门,但也存在许多阻碍因素,其中渠道影响最大。

上述报告分析称,在面对海外游戏市场时,推广是产品所面临的首­要问题,但海外通用渠道也基本­把控在脸书(Facebook)、谷歌(Google)等大型跨国企业手上。此外,各国还拥有自己本地的­社交、媒体、视频、线下等多种渠道。在国内游戏产品面向海­外推广的过程中,不具备把控渠道的优势,对于各类渠道了解不足­反而成为阻力与制约,在与国外本土化产品的­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。

随着全球用户获取成本­的上涨,渠道流量成为产品成功­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,这也是导致国内产品在­海外缺乏全球性爆款。

国内游戏企业最擅长的­出海产品——策略类游戏是依靠长期­买量来维持产品收入的­稳定性。在面向海外的过程中,腾讯、网易等大型游戏企业也­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费­用来为游戏进行导量与­宣传。

所以,目前海外大型渠道已趋­于固化,国内企业想要建立覆盖­全球的自有渠道非常困­难。未来对于海外综合渠道­的借力将成为国内游戏­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­好成绩的关键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