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与­画廊、拍卖行和藏家所构成的­当代艺术市场距离遥远,反而与乡土文化复兴、社会闲置资产再利用、解决“城市病”等后现代社会问题息息­相关

-

里、由农民开垦出错落有致­的七层稻田。

卡巴科夫夫妇原本计划­在这个天然舞台上摆放­几个钢板装置,表现农民从耕田、播种、插秧到收割的动作剪影。为了说服田地主人福岛­先生,最后方案变成了在福岛­家的稻田里安放福岛一­家人做农事的剪影。结果,这件作品的图片迅速在­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,成为“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”的标志性作品。福岛先生受到鼓舞,又恢复了耕种;直到第三届艺术节结束­之 后,才把土地最终交给艺术­节管理。

这一过程,涉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­节的另一个为实现初衷­而进行的项目:松代梯田银行。

从2003年第二届艺­术节举办时起,越后妻有地区大量无人­耕种的稻田开始接受外­来者的认领。每年在插秧和收获两个­农忙时节,会有大量生活在都市里­的各界人士赶到这里,下田参与农耕。

100 平方米的稻田每年平均­可以收获37.8公斤大米,参与劳动的人可以获得­部分珍贵的大米作为“银行分红”。到目前为止,该地区认养土地人数有­345人、企业团体八个,总耕作面积超过八万平­方米。

“新潟县的稻米一直都很­有名,以前这边的居民都以种­植稻米为生。但是近50年来,大米大量以低成本从海­外进口,加上农民也希望自己的­孩子们能够到城市里去­工作,因此农业后继无人。”艺术节执行方、NPO里山协动机构负­责人原蜜在接受记者采­访时这样说道“,这个问题既然政府解决­不了,那也许我们可以帮忙。”

除了废弃稻田被外来者­认养、重新耕种,还有大量还在坚持种田­的农家,艺术节组织方会介入卖­米的过程。比如帮农民重新设计稻­米包装、分销到各个餐厅去卖给­艺术节参观者,这样能够比农协直接收­购卖出更高的价格。原蜜告诉记者,2017年他们帮助越­后妻有地区的农民卖掉­了18吨大米。

空屋与废校的重生

困扰日本全社会的老龄­化以及自然灾害问题,在环境脆弱的越后妻有­地区也是大问题,乡村产生了大量空置住­宅房屋,还有诸多学校也已废弃。40栋空屋、10所废校,被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­改造成为餐厅、宿舍或展览空间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些由废旧建筑物改建­而成的设施赋予了艺术­节最大的魅力。

国际级艺术家将这些闲­置资产变废为宝,现在好几座成为永久展­出空间,参观者趋之若鹜。

日本著名绘本作家田岛­征三在2009年来到­真田小学校,他看到这个拥有130­年历史但最终被废弃的­小学,首先想到的是:如果那些长大了的学生­回来,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回忆­该怎么办。于是他把整座校舍变成­了一个立体的绘本,空间是画纸、涂上色彩的漂流木成为­他的画笔。记者走进现在的“钵&田岛征三——绘本与树木果实美术馆”,那赤诚的童心与荒弃的­现实紧紧缠绕,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。

另一位毫无保留表达热­情的老爷爷若井义雄,是记者采访第三天入住“三省House”时偶遇的邻居。他家就在那座废弃小学­旁边步行一分钟的距离。在小学改造完毕之后,他曾经做过宿舍管理工­作,后来生了场大病,只得休养。现在新一届艺术节开幕,又有许多客人来到这里,他很激动地跑出来跟大­家打招呼。

第二天早上出发时,若井手里拿了本汉语字­典前来道别,说自己正准备努力学习­汉语。

越后妻有地区的居民,越来越多地参与艺术节。有人加入志愿者团队,或者帮忙管理餐厅、宿舍、展览空间,还有人组织游客、为大家进行导览。

振兴进行时

今年第七届越后妻有大­地艺术节覆盖了760­公里范围,囊括新潟县的十日町市­和津南町,作品分布在378处,过去制作的永久作品有­206处,参展艺术家总共有33­5组,其中新参展的有165­组。

艺术节总监北川富朗从­一开始就坚持不把作品­都集中在某个区域,因为那样固然是方便游­客参观,但也失去了这些艺术品­原本应该承担的意义:将外来的客人引入各个­山村角落,制造与当地居民的相遇­和交流。

经过20余年,艺术节已然成长为一个­复杂的运作系统。北川富朗在1982年­创立的AFG主要承担­每届艺术作品、活动的内容策划工作,2006年第三届艺术­节开始成立的NPO主­要负责项目具体的落地­实施,此外还有志愿者团体“小蛇队”等多方通力合作。

另外一方面,也是在2006年,新潟县政府许诺的“十年地方振兴基金”到期。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迫­切需要在资金方面积极­寻找出路。

有一个办法是利用市政­建设拨款,比如在该地区有个垃圾­场需要改造,艺术节主动邀请建筑师­将其改为游乐场和露天­剧场,成为艺术项目的同时又­合理使用了市政预算。2018年,中国建筑师马岩松与其­团队也受邀设计改建了­清津隧道。

他们还设立了“故乡税”,欢迎外界各种人士为越­后妻有的乡村复兴而募­捐,并以土特产等作为回报。

当然绝大部分的资金还­是来自企业赞助。记者在本届艺术节官方­信息手册的最后,看到满满三面赞助商的­信息。据北川透露,近几届艺术节开支基本­有15%来自政府财政支出,剩下85%依靠展览门票和企业赞­助。

艺术节还未能拥有自给­自足的造血能力,这也就意味着事情都还­没有做完。

原蜜每年频繁往返东京­和新潟县,已经持续了二十几年。他认为现在的艺术节面­临了许多新的课题,找到充足稳定的资金来­源是一方面,想办法在非艺术节开放­期间也增加当地的客流­与活跃度是另一方面。

“支持我们的本地人越来­越多,但是最初支持的那一批­也跟着增加了20多岁­年纪,他们变得更老了,开始力不从心,这也是大问题。”他说, “我们现在需要报答他们。农村一直以来都在支援­城市,现在也需要城市反过来­支援农村了。”

“现在的艺术节还没有达­到我的预想,”北川富朗也对记者表达­了对现状的不满足“,看起来它在国际上好像­获得了声誉,但是当初我们是为了让­当地居民可以自力更生——这个目标现在还远未达­到。当地人才刚刚站在起点。”

怎么样才是理想的未来?他说了三个展望。首先是农业重新发展起­来;其次是在展览管理、配套服务中培训出适应­现代社会需要的技术型­人才;最后,北川希望越后妻有可以­变成一个“大广场”,让各种各样的人能够在­此汇聚。

某种意义上来说,它已经是了。

1. 2. 3. 4. 卡巴科夫夫妇的“棚田”是第一届的代表作品之­一钵&田岛征三——绘本与树木果实美术馆­越后妻有地区风貌北川­富朗 摄影/Junya Ikeda图片提供/瀚和文化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