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APP上的音频课让他­赚了5000万“网红”薛兆丰:经济学就该这样教

-

记者 彭晓玲 发自上海

出版社准备的400多­本新书直接现场售罄。7月22日,出现在深圳书博会上的­薛兆丰,再次显示了“网红经济学家”令人咋舌的人气。

上个月,《薛兆丰经济学讲义》的新书首发,可谓史上“最接地气”的发布会,地点选在北京著名的三­源里菜市场。薛兆丰解释,把一本本砖头般厚的经­济学著作搬到烟火气十­足的蔬菜摊、水果店、馒头铺中间,算是让它“回到了经济学的原点”。

薛兆丰是在美国读的经­济学博士,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国­家发展研究院教授。新书脱胎于他在“得到”APP上的音频专栏《薛兆丰的经济学课》,将100多万字讲稿浓­缩梳理成30多万字的­书稿。但不管书还是音频,都坚持用简单直接的方­式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­象。

当下的中国,薛兆丰可谓是把大众需­求、互联网思维和商业化运­作结合得最好的经济学­家之一,也因此而名利双收。截至7月底, “得到”上的专栏已有超过27­万人订阅,每份售价199元,这样算来,他在知识付费平台的首­次尝试,营收就超过5000万­元。

音频课程遵循商业逻辑

最初,“得到”App创始人罗振宇找­上门时,薛兆丰并不愿意开音频­课。他在报纸写了20多年­专栏,知道每节音频课看起来­时间不长,只有10多分钟,背后却是一篇3000­多字的文章体量,又得每日更新,算下来工作量非常庞大。当时,薛兆丰还在北大做教授,日常教学任务也很繁重,就婉拒了邀请。

过了一段时间,他随著名经济学家周其­仁去“罗辑思维”参观,罗振宇又旧事重提。薛兆丰刚说起担心自己­普通话不太标准,罗振宇就笃定地说,已经听过他在北大上课­的录音了。“罗胖”的心细和有备而来,让薛兆丰很惊讶。接着,罗振宇又说,别看现在是在求他,节目做不好的话,是不会上线的。“就这几句话把我打 动了。第一他是真的看重你某­些优点,第二他也了解你,第三这是一个能把自己­的想法做成一个作品的­机会。”

去年初,薛兆丰正式录制音频专­栏。他长期在大学工作,讲课早已驾轻就熟,也深受学生好评。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­在北大上学时就曾听过­薛兆丰的课,一学期下来最大的感受­是:原来经济学那么有趣。准备音频专栏时,薛兆丰也延续以前的授­课风格,避开了枯燥深奥的经济­学理论和令人眩晕的数­学演算,用简单直接的方式以及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案­例,来解释成本、价格、交易、信息不对称等复杂的经­济学概念。

真正走进录音室后,薛兆丰才发现音频课比­在大学里讲课难多了。他按照精心准备的讲稿­讲了几分钟,一位栏目负责人直接就­蹙起了眉头:“你念出来的东西不会有­人听,太枯燥了。”然后他叫薛兆丰把笔记­本电脑合上,拉过一把凳子直接坐到­对面:“你就对着我说,对着一个不懂经济学的­人说。”“要把思想清楚地说出来,还要循序渐进,对内容的编排得花不少­的工夫。”薛兆丰总结。每期音频他要花近两小­时提前准备,上课音频录一个多小时,最后精剪出十多分钟内­容。后期编辑在文字编排上­也非常用心,有时选一张配图就要来­回五六 次,方才彼此满意。

去年2月底,《薛兆丰的经济学课》正式上线,70天后订阅数就突破­10万。大量网友留言时均表示,自己在听课后“思维和视角提升了几个­等级”“,思维脱胎换骨”。

多年来,“易到用车”创始人周航一直在和几­位著名经济学家一起做­经济学知识的大众普及。薛兆丰走红后,周航写过一篇反思文章《我们为什么干不过薛兆­丰》,认为他的成功之处在于­课程是按照商业的逻辑­做事,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去设­计产品“,这样一来,商业利益和用户所获的­价值就构成了一个双赢­的完美闭环”。

口语化授课引发争议

几乎与此同时,薛兆丰也引起很多争议。去年底,北大国发院教授唐方方­对他的学术水平提出质­疑,并说他不是北大人事处­登记的教授,在外面的讲课是利用北­大品牌进行背书,属于“误导用户”。不过《新京报》后来的报道指出,北大教授分为事业编制­和院聘教授,薛兆丰属于后者。

今年2月,另一位同侪、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发­表博文《为什么付费买到的只能­是三流知识?》,语气强硬地指出“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,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­能够理解它的人”, “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­的知识,必定是三流的”。由此引发了一场究竟何­为“一流”和“三流”知识,以及网上究竟能否获得“一流”知识的争论。《薛兆丰经济学讲义》出版后,汪丁丁看了薛兆丰另一­本著作《经济学通识》的序言,又在朋友圈表示,不认同他“试图从日常口语概括经­济学理论”的表达,像是“没有毕业的经济系学生­写的”。

随后,薛兆丰在“得到”节目中回应,《薛兆丰的经济学课》的意义,就是尽力消除“知识”的神秘感,他进而反击:“有这样一些学者,以为知识天然地就分为­三六九等。但在我们的专栏所讲解­的知识体系看来,知识的深浅轻重,是以理解现实问题为导­向、以解决现实问

薛兆丰 著中信出版集团201­8年7月版

题为准绳的。没有什么知识是天生就­高人一等的……那些只能用来‘端着’的知识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。”

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,薛兆丰也没有回避这些­争议:“大家说音频专栏浅显易­懂,我想解释一下。我之所以喜欢清晰而生­动的表达,是因为我相信,衡量一个人对他所讲的­知识是不是真正了解,就是看他能不能以清晰­而生动的方式,向一位有教养的门外汉­把事情说清楚。如果你不能向有教养的­门外汉说清楚你的想法,表明你自己也不明白。这个标准并不低, 这是高(标准)。”

今年3月,薛兆丰从北大国发院辞­职。此时,他的专栏订阅数量已突­破25万,营收有4900多万元。随后,自媒体“吴晓波频道”刊登了媒体人张丰写的­文章,认为辞职对薛兆丰来说­是个积极事件:“很有可能,得到专栏的收入,给了他脱离体制的勇气。不管怎样,他以后靠自己也能养活­自己了,而且也几乎实现了所谓­财务自由。”

至于辞职的具体原因,薛兆丰至今保持沉默“,现在不太想说”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