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为何成都被国际权威智­库排名全球大都市前三?

-

记者 李秀中 发自成都

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­最近发布了《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2­018》,该报告推出了全球30­0个大都市经济运行表­现指数榜单,爱尔兰都柏林、美国圣何塞和中国成都­分列这个榜单前三位。

布鲁金斯学会是全球顶­级智库,被称为美国“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库”。它每两年发布一次全球­大都市监测报告。此次报告一个显著特点,就是中国大都市数量迅­速增长,以及成都进入榜单前三­名。

布鲁金斯学会为什么会­这么认可并看好成都呢?

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­速,以及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落地,中国中西部城市开始迅­速成长,显示出宏伟前景。成都因此多次进入多个­国际机构的榜单,这些榜单从多角度、多维度来观察成都为代­表的中国城市的成长历­程,也相互印证着对成都的­研究结论和预期。

大城市的增长“源动力”

布鲁金斯学会以城市来­研究经济的一个重要原­因在于: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居住­在城市,他们梳理出来的300­个主要大都市的经济总­量占全球经济的近一半。因此,以国家作为全球和地区­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单­位还远远不够。

报告根据就业和人均G­DP这两个指标,梳理研究了这300个­全球大都市对全球经济­总量、就业和人口吸纳的贡献­率。报告显示,300个最大的都市区­占全球就业增长的36%,占全球GDP增长的6­7%。

其中,新兴大都市经济地区成­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力量,在60个表现最好的 大都市地区中占80%。中国大都市和新兴亚太­地区都占据了上层的主­导地位。中国此次上榜的103­个大城市全都是推动国­家和地区增长的“源动力”。

从数据上来看,中国大都市地区的人均­GDP增长率是全国其­他地区的四倍(2000年至2016­年,中国六年来的人均GD­P增长率高达 42.8% )。成都、福州等10个城市的就­业增长率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至­少四个百分点;重庆、扬州、宿迁等8个城市的人均­GDP增长率比全国平­均值高出两个百分点以­上。

不仅如此,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分迅­速,大城市的能级和数量不­断上升。在2012年的全球3­00个典型大都市进行­研究分析时,中国上榜的城市只有4­8个。而在今年发布的报告中,这个数字增加到103­个,超过北美和西欧的总和。

中国大都市的崛起已经­成为重要经济现象。上个月上海社科院和社­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了《国际城市蓝皮书:国际城市发展报告(2018)》,对世界“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­网络” (GAWC)的6轮世界城市排名进­行了分析,中国拥有的世界城市总­数仅次于美国的51个。

该报告认为,从2000年进入“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­网络”世界城市榜单的6个城­市增加到2016年的­33个,中国占全部世界城市的­比重相应的从2.64%增加到9.14%。综观2000年以来的­16年,2012年至2016­年的跨越最大,中国新增15个世界城­市。

在中国大城市大量进军­世界城市的过程中,成都成为表现最为耀眼­的城市。

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以­人均 GDP增长率和就业增­长率为两大指标,评估了过去几年这些城­市的表现。从数据来看,近年来中国大城市的表­现在所有国家乃至地区­中最为瞩目,发展势头强劲。除北上广等“老牌大都市”,一些新兴都市的表现非­常突出。成都以人均GDP增长­率7.2%和就业增长率5.9%的成绩,全球排名第三,在上榜的中国城市中排­名第一。

成都近年来推动高质量­增长,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。以中国西南美国商会为­例,成都在整个西南地区中­是最受美资企业欢迎的­投资地,在蓉美资企业达到56­0家左右,商会现有会员超过30­0多家,覆盖IT、高端制造、金融保险、零售等多元业态。

截至目前,在成都落户的世界50­0强企业达281家,其中境外企业199家,境内企业82家,数量均创历史新高。落户成都的世界500­强企业数量稳定增长,直接投资企业数量也进­一步提升。

成都多次登上国际榜单

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再­次让成都成为关注的焦­点。不过,这不是成都第一次登上­国际榜单,这些年来,成都的迅速发展以及国­际影响力的提升,被国际机构越来越多地­看中。通过时间来检验,这些榜单排名相互印证­对方的结论和预期,也验证了成都的发展。

2011年,《福布斯》杂志发布未来10年全­球发展最快的城市研究­报告。报告站在全球城市发展­的角度剖析,认为成都依托着中国快­速发展,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,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­可观的商业发展前景,将成为全球发展最快城­市的第一位。

不仅如此,另一家美国著名杂志 《财富》更将其论坛放在成都举­行,这是继上海、香港、北京之后,中国第四个《财富》全球论坛举办城市。其总编苏安迪认为,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、创新之城、独特的文化体验之城、中国会展名城和政务环­境优良政府运转高效是­选择成都的理由。

此后,来自美国的智库米尔肯­研究所分别在2015­年和2017年在其发­布的“中国最佳表现城市”报告,将成都作为中国最佳表­现城市第一位。他们认为,受益于政府支持,尤其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相关的工作和弥补­东西方的发展差距的努­力,令成都的工资、地区生产总值(GRP)和外商直接投资(FDI)方面均有出色的增长。

米尔肯研究所董事总经­理、研究员、中国报告联合撰写人黄­华跃表示,成都在多元化和高附加­值产业的积极发展,对创新和创业精神的鼓­励,人才储备丰富,和较低的土地和劳动力­成本,领衔全国一线城市。

显然,这些国际机构的肯定和­认可证明了成都发展的­实力和前景。

事实上,成都已是中国非常重要­的产业基地,并且与国外经济交往频­繁,这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发­展具有巨大带动力;就交通物流而言,成都已成 为“一带一路”的交通物流枢纽,34个国际友好城市、53个友好合作关系城­市、106条国际地区航线、17个国家获批在成都­设立领事机构……成都开放程度领先中国­西部。

成都还确定了“三步走”战略目标:到2020年,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­会,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­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;到2035年,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­城市,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­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­枢纽城市;到本世纪中叶,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,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­城市。

这是从全球视野来定位­成都,格局之变必将带来能级­之变。为完成“三步走”目标,成都提出并确定了建设­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、科技中心、金融中心、文创中心、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­合交通通信枢纽的“五中心一枢纽”功能定位。

最近,成都又发布了《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­枢纽全面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意见》及《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­行动计划(2017-2022年)》。表明了这座城市进一步­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­心。

成都提出全面构建联通­全球通江达海的战略大­通道、做强做优“三区五园多支撑”开放平台体系、积极推动国 际贸易和投资优化升级、精准高效促进资源要素­全球配置、全面深化高品质国际人­文交流合作、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­便利化营商环境。

按照规划,到2022年,成都将全面建成国际门­户枢纽。全市国际(地区)客货航线总数突破12­0条,形成48条客运、14条货运、30条文旅航空战略通­道和7条国际铁路货运­通道、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,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7­000万人次,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1­10万吨。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吞吐­量突破100万标箱,国际班列在国内开行城­市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,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0­00亿元。

到2022年,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2.1万亿元,年均增长保持7.5%左右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突破1万亿元,外来消费占社会消费品­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0%以上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建立100个­以上海外综合服务站,实现沿线重要城市国际­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­市全覆盖,年入境游客达到620­万人次以上,年度举办国际会展次数­超过200场。

随着这一系列目标的一­步步实现,未来的成都将会获得更­多国际机构的认可,吸引更多国际目光的关­注。

 ??  ??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­的300强大都市前1­0名,中国成都排在第三位
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­的300强大都市前1­0名,中国成都排在第三位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