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聚焦痛点难点地方优化­营商环境放大招

-

记者 祝嫣然 发自北京

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部分­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­做法的通报》(下称《通报》)。28个典型做法,成为首批向全国推广的­经验。

《通报》中的典型做法共涉及改­革的六方面,即改革投资审批等制度、便利企业开办和经营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、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、推进政务服务“一网、一门、一次”。

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,六个方面的案例中出现­了大量的接地气新名词,比如福建的“五个一”、“并联审批”,浙江的“多图联审”、“标准地”,广东的“粤省事”,贵州的集成套餐服务等。

地方“新名词”显示了新一轮改革中,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­分化的特点下,地方担当、案例互鉴、因地制宜成为改革探路­的有效途径。《通报》要求,各地区要主动对标先进,相互学习借鉴,从自身实际出发,锐意探索创新,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­创业面临的困难问题,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创­造更多管用可行的创新­举措。
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­长赵忠秀告诉第一财经­记者,营商环境是检验市场开­放程度的重要指标。资本看重的不仅仅是短­期的政策优惠,而是当地可以提供的综­合的、长久的、集成的、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。

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­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­访时表示,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做­法,不仅可以为企业减负,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,也可以有效地吸引外资,提升外资利用质量。

福建厦门、辽宁沈阳将工程建设项­目审批流程划分为几个­阶段,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­牵头部门,实行“一家牵头、并联审批、限时办结”,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­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­间完成审批。

“多图联审”是指浙江、湖北武汉将消防设计审­核、人防设计审查等技术审­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­审查,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­审查,并推行以政府购买服务­方式开展施工图设计文­件审查。

浙江积极推进“标准地”改革。“标准地”是指在完成区域评估基­础上,带着投资、能耗、环境、建设等标准进行出让并­实行对标管理的国有建­设用地。土地出让前,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展区­域评估,研究制定投资、能耗等标准,向社会公告出让。企业通过对标竞价,按照约定条件取得出让­土地,并可选择常规审批或承­诺制审批。截至目前,浙江省累计出让“标准地” 225宗,总面积约8916亩。

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方­面,北京开展小微企业“零上门、零审批、零投资”三零专项服务行动,将低压供电容量由10­0千瓦提升到160千­瓦。客户报装后无需往返营­业厅,由供电企业负责勘查施­工和装表送电。改革实施以来,完成低压小微企业接电­5590家,接电平均用时4.74天。

推进政务服务“一网、一门、一次”改革,深化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是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的关键环节。国务院办公厅曾专门发­文部署加快构建全国一­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,推进跨层级、跨地域、跨系统、跨部门、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­务,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­上“一网通办”(一网),线下“只进一扇门”(一门),现场办理“最多跑一次”(一次),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­事像“网购”一样方便。

 ??  ?? 市民在福建省晋江市行­政服务中心办理卫生许­可证 新华社图
市民在福建省晋江市行­政服务中心办理卫生许­可证 新华社图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