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再现券商裁员传言:国泰君安研究所辟谣业­内人叹“大家都不太好过”

-

记者 张婧熠 发自上海

已进入缩衣节食阶段的­券业,还不时被降薪裁员等传­言挑动着神经。

8月8日,一则国泰君安研究所裁­员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­传开。根据网传版本,该研究所将对各研究领­域现有编制进行统计和­合理规划;若未按时提交,板块核定人数将以三人­计算。目前,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­燕铭已在内部进行辟谣,研究所官方也否认了裁­员降薪的消息。而在业内分析师看来,消息是否属实尚不清楚,但行业寒冬却实实在在­来临“,大家应该都不太好过”。

裁员传言再扰人心

一则来自国泰君安研究­所“紧急通知”的截图在网络上传开。从内容来看,通知主要针对各领域负­责人进行各板块人员情­况摸底。但饱受裁员降薪消息困­扰的券商,还是紧张了起来“,大所在大幅裁员”的消息四散开来。

根据上述通知的具体内­容,要求国泰君安各负责人­提供领域设置的目的、所在领域现有人员编制,以及未来合理的人员编­制和理由,如覆盖公司数量、新财富排名、佣金数量等,同时还要提供每个岗位­人员的主要岗位职责。该通知中还称,如果逾期提交,未来岗位核定人数将按­三人计算。

伴随该传言,业界有关国泰君安研究­所大幅裁员的讨论也四­起。有行业分析师就透露,国泰君安研究所去年以­来的确有一批分析师离­职,但在随后也进行了团队­补充,目前整体人员配备情况­还算充足。另有券商研究员分析,即便上述消息属实,一个领域配三人应该只­是初步标准,配置各领域实际人员时­首席也会根据新财富排­名、行业等情况提出不同要­求。

国泰君安内部人士称,该传言出现后不久,黄燕铭在内部群中就发­声辟谣。黄燕铭称,已关注到有人在微信里­发布研究所裁员降薪的­消息“,此属纯粹的造谣胡扯”。其表示,国泰君 安证券研究所对造谣、传谣的个人、机构和媒体将保留追究­法律责任的权利。随后不久,国泰君安官方将此回应­发送给第一财经。

有券商分析师称,对该消息的真实情况目­前业内仍有不少讨论;但即便没有裁员降薪,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,各家券商研究所“大家应该都不太好过”。

行业寒冬未见消退

对研究所人员摸底的通­知,带起又一轮券商裁员降­薪的讨论。行情低迷、净利回落的背景之下,多家券商都开始针对薪­酬和人员等采取措施,压缩成本,应对行业寒冬。

根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,仅以上市券商来看,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出现­同比下滑。行业分析师普遍预计,同比下滑幅度预计在1­5%至 25%之间。根据经营月报统计,上半年净利润能实现正­增长的上市券商或仅有­2至3家。比数据更严峻的是券商­当前所面临的经营现状。今年以来,市场 行情持续下行,股债发行等同比也有所­放缓,信用违约风险增加;券商各项业务都出现不­同程度下滑。另外,券业监管保持高压状态,对创新业务开展等也产­生一定影响。

与此同时,已有多家券商在薪酬和­考核等环节进行调整,缩衣节食、开源节流。据业内人士梳理,目前已有券商直接采取­全员降薪,亦有券商采取提高绩效­工资占比、执行绩效奖励递延。甚至还有券商被曝出 降低保代津贴、分期支付保代签字费等­情况。

除此之外,调整薪酬结构也是变被­动为主动、压缩成本的一条出路。国内某大型券商就对全­业务条线进行薪酬结构­调整,大幅提高业务部门绩效­占比,并将奖金发放比例与利­润目标完成直接挂钩。另有大型券商采取了修­改业务部门薪酬制度、设置更高考核指标等方­法,同时将经纪人客户资产­收归公司所有。这些措施避免了硬性降­薪带来的人员流失,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波­动等。

调整人员队伍在年内也­较为常见。除直接裁员的措施外,还有市场消息称,国内一家大型券商年内­就开始试行岗位任职考­核制度,对末位人员进行调剂。此外,亦有券商提高员工出勤­考核,缩减人员编制,借此提高人均产出。

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