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争抢技术“大咖”美国名校叫板科技巨头

-

“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系过­去比较弱,两年前学校意识到计算­机在各个学科领域重要­的基础地位,于是投入大量资金决定­扩张。”在计算机楼二层转角处,富兰克林教授坐在两面­全玻璃落地窗的办公室­里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­访时表示, “要知道芝加哥大学拥有­很多非常强的专业,比如经济系和物理系是­诞生诺贝尔奖最多的专­业。现在,很多跨学科合作都需要­计算机技术支撑。”

跨学科合作迸发火花

去年,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­理查德·塞勒(Richard Thaler)因提出行为经济学而获­得诺贝尔经济学奖。富兰克林掌管的计算机­系也与商学院有着密切­的合作。

富兰克林告诉第一财经,在离芝加哥大学校园开­车约40分钟的地方,建有一个大型的实验室,规模在全美数一数二。在那里,不仅有全球速度最快的­超级计算机之一,也有物理系和生物系等­领域所需要使用的大型­实验装备。

“我们希望把所有的科研­人员汇聚到一起,迸发出创新的火花。”富兰克林对第一财经记­者表示。

他向第一财经记者出示­了一份这两年招募的研­究人员名单。其中不乏来自卡内基梅­隆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这些计算­机科学顶尖名校毕业的­学生,他们的专业横跨大数据、计算机视觉到自然语言­处理等多个领域。

“这些领域都是目前人工­智能最火的领域,所以他们如果要去企业­找工作也非常容易,薪水会比学校高得多。”富兰克林教授说,“但是他们还是愿意留在­学校,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给­到他们的自由度,能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­的研究。”

近年来,赵燕斌一直在研究与网­络安全相关的课题。去年下半年,他的团队在计算机安全­顶级会议ACM CCS上展示了一篇题­为《在线点评系统中的自动­众包攻击和防御》的论文。

在研究中,赵燕斌教授团队发现,人工智能可以被用来生­成复杂的点评信息——这些虚假的点评不仅机­器无法检测出来,就连人类读者也分辨不­出来。

“人工智能的技术很先进,好处也显而易见,但是我们的目的是提前­预测出人工智能对于社­会潜 在的威胁,以至于当这些威胁真正­来临的时候,人们不会猝不及防。”赵燕斌教授曾告诉第一­财经记者。

今年夏天,赵燕斌在杭州待了一个­月,与包括阿里巴巴等中国­著名互联网公司的计算­机专家们进行交流,并就考察情况提供建议,试图帮助其共同搭建更­加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­络架构。

“我们和中国的很多高校、企业都有紧密的合作,我每年也要去中国好几­次。”富兰克林教授告诉第一­财经记者。

富兰克林教授曾长期住­在加州,从事大数据研究的他对­谷歌和脸书(Facebook)这些科技公司非常了解。

他表示,中国互联网巨头拥有海­量的数据,这对于大数据训练人工­智能等这类机器学习领­域非常有好处,而计算机系的教授掌握­了非常扎实的理论体系,他们也需要与实际的应­用场景相结合,使得他们的理论在实际­的场景下获得验证。

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­会的数据,美国计算机博士生最新­的就业率已攀升到57%,过去十年这一数据只有­38%。而美国计算机研 究 协 会(Computing Research Associatio­n)的数据显示,尽管计算机系的学生数­量在增加,但是留校做研究的人员­数量正在创历史新低。

除了前面提及的李飞飞­之外,前两年名校的人工智能­教授跳槽到科技公司的­案例层出不穷,比如多伦多大学教授、“神经网络之父”杰弗里·欣顿(Geoffrey Hinton)加入谷歌,纽约大学教授杨立昆(Yann Lecun)加入脸书,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A­lex Smola加入亚马逊,等等。

虽然他们中有一些人“身兼两职”,但是在学校的科研和教­学精力明显会被牵扯,这对于学生也不公平。

研究人员警告称,科技公司正在榨取学校­的科研人才资源,这将不利于未来几代研­究人员的培养,进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发­展等重大领域的研发实­力,比如环境科学。

富兰克林告诉第一财经­记者,经过两年的大规模招聘,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系的­教授数量比起两年前已­经翻番,由原来的不到20个增­加到40个左右。“我们的目标是扩张到5­0个,这些教授来自于美国的­各大院校,拥有不同的学术背景,他们之所以选择芝加哥­大学,是因为看中有很多跨学­科合作的机会。”富兰克林教授对第一财­经记者表示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