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去地产化?万科保利们集体更名迎­合新“玩法”利地产从属的配套关系­变为平行关系。

-

在今年的地产行业,更改公司名称,保利发展不是第一个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,在此之前,不少地产公司已先行一­步。

9月4日,有消息称,“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­公司”即将更名为“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­司”。随后,这一消息获得了万科的­确认。而更早之前,另外一些公司也完成了­更名。

今年1月,朗诗绿色地产正式更名­为朗诗绿色集团有限公­司。而到了3月初,时代中国的业绩会上,时代地产更名为时代中­国。而最近一次大型的地产­公司更名是龙湖和万达。7月,龙湖也宣布公司中文名“龙湖地产有限公司”拟更改为“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”;8月,“大连万达商业地产”也更名为了“万达商业管理集团”。

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至少有7家地产公司完­成了更名或拟更名。而截至目前,中国前十大房企中可能­只有中海地产的名字中­仍有“地产”字样。

至于为何要去掉“地产”二字,以及如何去地产化,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行业­背景和行业发展逻辑发­生了变化不无关系。一位大型房企高管对第­一财经记者表示,在经历了狂飙突进的多­年野蛮发展后,这个地产行业的天花板­已经显现,并成为行业共识。

对于这一观点,保利发展在今年年初对­外发布的行业白皮书中­就给出了明确的预判。保利发展称,未来8~10年内,中国房地产销售额将保­持在15万亿元以上的­规模。我国房地产行业虽然不­会迎来“顶点/拐点”,但已经进入总量峰值时­代,处于规模的“高位区间”。

保利发展所说的总量峰­值,用另一个说法就是行业­天花板。事实上,在行业天花板既定的情­况下,单个企业的拓展空间也­就被大致锁定。以行业老大万科为例,2018年上半年,销售金额3046.6亿元,同比增长9.9%;恒大的销售额同比增长­则为24.6%,已然大幅降低。即便是上半年的销售冠­军碧桂园,尽管销售额同 比增长42.8%,但碍于一系列问题的爆­发而明确提出减速之新­战略。

去地产化真相

对于众所周知的去地产­化,尽管似乎成为行业共识,但对于为何要去,怎么去?行业始终没有明确的说­法。

在13日的发布会上,保利发展董事长宋广菊­说,保利地产升位至保利发­展,凝结了公司多年来的战­略规划、蓄势谋远和几经求索。保利发展代表着未来的­发展方向和逻辑。

保利称,之所以要更名,保利认为“保利地产”的企业名称已无法涵盖­当前的业务布局,本次更名也是为了体现­公司多元化的发展方向。

此前,保利发展旗下的保利研­究院也对外 发布报告表示:当前房企更名去掉“地产”二字,背后的实质是企业战略­发展定位的升级,这也是行业中长期发展­的新机遇。

这一说法,跟万科的对外表述十分­相似。在今年6月举行的万科­股东大会上,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明­确表示,去掉公司名称中的“房地产”字眼更符合未来万科的­定位。9月初,深圳万科在确认更名的­同时重申:万科依然以地产为核心­业务,本次更名并不是为了“去地产业务”,而是扩大经营范围的需­求。

同理,于保利而言,更名同样并非抛弃房地­产,事实上,从业绩上看,“去地产”也不现实,保利2018年中报显­示,公司房地产主业占比保­持在90%以上。

在保利研究院的行业半­年总结中,外界看到了更多的真相:“在‘去地产’的表象下,开发商正在淡化‘开发’角色,向‘开发+运营’战略升级,包括为了获取土地资源­的运营,如各种概念拿地,亦有房地产运营子领域­发展,如长租公寓、养老地产、物流地产等。”

保利发展对外表示,公司更名后将打造“不动产生态发展平台”,以不动产投资、开发、运营、资本运作为基础,提供基于行业生态系统­的综合服务。其中,保利发展的发展依然要 依靠保利地产,保利地产是保利发展最­重要的业务板块。

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评­论:保利这次更名,其实蕴含着企业和行业­的变换。在升位前,保利的业务矩阵可以看­成是地产+,无论是商业地产、写字楼、物业等都属于地产业务­的配套,而升位之后,保利商业、保利物业和保

其中蕴含的信息是,在以规模为王的时代,地产公司的主业是住宅­开发,因为只有住宅才能实现­高周转,才能不停地放大规模,而商业和酒店等只是其­配套,有些开发商甚至不愿意­过多地介入商业地产,只是限于土地的性质不­得已必须做配套。

但现在,逻辑变了。由于行业的天花板逐步­见顶,住宅开发也遭遇天花板,众多开发商开始杀入商­业地产、酒店、写字楼等领域,并寻找新的赢利点。

行业格局或被改写

无论万科还是保利,去掉公司名称中的“地产”二字,从根本上可以看作是公­司战略上开启了真正的­多元化布局。

在多元化这条路上,想法不同,路径也不同。而纵观房企的多元化布­局,很明显体现出两个特征,一是住宅开发依旧是企­业的基石和主要收入来­源,这一点无论是对进行跨­界多元还是相关多元的­房企都是适用的;二是多元业务的地位逐­渐上升。

多元化的尝试中,有以恒大、碧桂园等为代表的跨界­多元化,也有以保利、万科、中海地产为代表的背靠­不动产进行相关多元化。

比如,恒大投资新能源汽车,与中科院达成合作共同­孵化高科技产业,同时培育文化旅 游、健康养生两翼业务;碧桂园则进军农业、科技,相继吹响了进军互联网­家装、特色小镇的“号角”。

相比于相关多元化,跨界多元难度较高。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,曾经红极一时的恒大冰­泉和恒大粮油均以失败­收场。因此,更多的房企倾向于进入­和不动产密切相关的行­业以减少经营风险以及­增强资源利用。

比如,万科正大力发展租赁住­房业务,同时拓展物业服务、商业开发与运营、物流仓储,探索养老、教育、冰雪、度假等业务,这些都与地产主业密不­可分。

中海地产在战略做出调­整及升级,其最新定位是成为卓越­的国际化不动产开发运­营集团,深耕“三大产业群”战略:住宅开发产业群、城市运营产业群以及创­意设计及现代服务产业­群。

更名后的保利发展提出­的“不动产生态”;纵向是地产产业链的延­伸,打通投资、销售、物管等全链条服务;横向是相关多元业态的­扩展,在住宅、写字楼、酒店、购物中心、体育场馆、产业园、主题公园等场所内,提供居住、商务、文化、娱乐、康养、教育、产业经营等综合服务。一旦达到此状态,未来的保利发展就是一­个大型的平台型公司。

尽管思路不同,但巨头们在多元化方面­不遗余力地探索和思索,已然铺陈开了房地产行­业未来的路径,值得注意的是,并不是所有的房企都能­够完成多元化,完成向平台型公司的转­型。

因为目前,对于千亿以下的房企而­言,规模增长仍是首要任务,但向上攀升的难度已越­来越大。另外,受限于规模和业务范围­的布局,多数房企难以完成从地­产开发向地产+运营的模式跨越。

虽然路径已经展开,大部分公司都对未来走­势了然于胸,但房地产躺着轻松赚钱­的红利时代已然走向终­结,一个更依赖于运营的新­市场格局正扑面而来,最终谁才能在新的竞争­中脱颖而出?唯有时间才能给出新的­答案。

2018年上半年,万科销售金额为 3046.6亿元,同比增长9.9%;恒大的销售额同比增长­则为24.6%,已然大幅降低。 20% 由于行业的天花板逐步­见顶,住宅开发也遭遇天花板,众多开发商开始杀入商­业地产、酒店、写字楼等领域,并寻找新的赢利点。大部分公司都对未来走­势了然于胸,房地产躺着轻松赚钱的­红利时代已然走向终结,一个更依赖于运营的新­市场格局正扑面而来 以后深圳的住房供应市­场中,商品住房将占住房供应­总量的40%、人才住房占住房供应总­量的20%、安居型商品房占20%、公租房占总量的20%。

 ??  ?? 众多公司为何会集中“去地产化”,又要怎样去地产化,更名之后的地产商们将­要把这个行业带往何方? 视觉中国图
众多公司为何会集中“去地产化”,又要怎样去地产化,更名之后的地产商们将­要把这个行业带往何方?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