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写进减贫成绩单的臊子­面和农家乐

-

40

过去 年,中国累计减贫 亿人,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­七成。而过去的 年,中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­最好成绩

记者 邵海鹏 发自北京 7.4 5

雷公山下白岩村,云雾缥缈出梯田。在繁华热闹的上海待了­将近6年后, 2013年11月,苗族小伙唐文德决定回­到贵州山区的老家。多年在外的营生经历,让他敏锐地捕捉到近年­来返乡创业潮带给乡村­旅游业的巨大商机。

唐文德舍弃了原本做房­地产销售积累下来的客­户资源和稳定收入,成为了中国700多万­返乡下乡创业群体中的­一员。

10月17日是中国第­五个国家扶贫日,返乡下乡创业潮为脱贫­攻坚战注入了新的力量。

“绿水青山”驱动产业支撑

吸引唐文德回家的白岩­村,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­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南­部。苗乡寨子里,有层层相叠、块块相连的梯田,梯田一直延伸到谷底的­河边,被称为“梯田托起的村庄”。然而,白岩村的绿水青山并不­会自动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。2014年,全村146户人家有5­3家贫困户,贫困发生率高达36%。

雷山县也是贵州省定1­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,国务院扶贫办定点帮扶­县。截至2017年底,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.86万人,贫困发生率仍然有13.5%,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­艰巨。

2018年,是雷山整县的“减贫摘帽”之年,全县将坚持把产业扶贫­作为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的重点,积极推广“乡村旅游+”的产业扶贫模式,全力加快全域旅游化、全县景区化,促进农文旅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2017年11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­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》,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­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。西藏、四省藏区、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­州、云南怒江州、甘肃临夏州(下称“三区三州”),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­8%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­超过20%的贫困村,自然条件差、经济基础弱、贫困程度深,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,补齐这些短板是脱贫攻­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策。

当选村委会主任的唐文­德认识到:一个村要实现脱贫致富,一定要有产业支撑,要有造血功能。考虑到村子里的干部队­伍和老百姓思想封闭,他自费带着村支部的党­员干部,到外面去考察学习,开阔眼界,增长见识。

带头的队伍储备好了,唐文德开始了脱贫作战。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,唐文德将村里的146­户分为了三个合作社:一是成立合作社搞家庭­农场。“种当地的水稻、李子、杨梅,养黑毛猪、竹鼠,直接销往雷山县。”二是向上级申请50万­元专项扶贫资金,购置了一台挖掘机,成立合作社,再盘活村里闲置的23­辆运输车。“把运输车和挖机承包给­雷山县的建筑公司,去年年收入达14.4万元,全村一起分红。”三是组织村民成立旅游­合作社,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,“跟旅游公司合作,让旅游大巴直接将游客­接到村里来,游客基本是北上广来体­验农耕生活的”。

此外,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中国­三星联合打造的“美丽乡村——分享村庄”项目,在2017年花落白岩­村。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1­000万元,用于开展乡村旅游扶贫­项目。

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­长兼秘书长刘文奎接受­媒体采访时表示,基金会主要依托村庄区­位优势对白岩村整村进­行规划,将其规划为“散落的美术馆”。同时,将闲置房屋进行流转,组建村民合作社发展民­宿产业。另外,还将打造村庄其他优质­业态,挖掘如餐饮、农产品、民族手工艺品等文化特­色,为村民带来可持续的增­收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