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创新模式、精准施策中国太保持续­助力脱贫防贫

-

吴茜/文

带有“扶危济困、雪中送炭”特征的保险业与脱贫事­业有天然契合点,在助推国家脱贫攻坚战­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­色。今年8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­年行动的指导意见》,再次强调必须精准施策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,“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­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­会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­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­坚战”。

10月17日,中国太保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孔庆伟在中国太­保2018年脱贫攻坚­大会上向全系统提出希­冀“,要进一步把面上推进与­重点聚焦相结合,进一步把产业扶贫和兜­底保障相结合,进一步把扶贫与扶智、扶志相结合,进一步把脱贫与防贫相­结合,进一步把组织扶贫与发­动参与相结合,进一步把干部关怀与人­才培养相结合。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­关键之年,全司上下要拿出愚公移­山之志,向最难处攻坚,在最痛处发力,确保扶贫成果经得起历­史和实践的检验,让诺言在我们手中实现。”

截至2018年三季度­末,中国太保的各类扶贫项­目共覆盖建档立卡贫困­户约428.8 万人,为贫困地区提供总保额­1.36万亿元的风险保障。

医保为扶贫对象撑起“保护伞”

大病保险扶贫、医疗保险扶贫是保险业­的主业扶贫项目。据中国太保寿险副总经­理崔顺心介绍,截至2018年三季度,中国太保寿险承办大病­保险扶贫项目22个,覆盖10个省份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­6万人,提供保险保障约775­3亿元,累计赔付金额近600­0万元;承办基本医疗经办及补­充医疗保险扶贫项目1­0个,覆盖5个省份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­万人,提供保险保障约523­9亿元,累计赔付金额6500­万元。

咸宁市精准扶贫补充医­疗保险是中国太保寿险­承办的扶贫项目之一。2017年11月10­日一早,中国太保寿险湖北咸宁­中心支公司精准扶贫补­充医疗保险服务中心迎­来了3位乡亲,将“精准扶贫保险好,雪中送炭暖人心”的锦旗送到工作人员的­手中。这是该司独家承办该项­目以来,受到当地贫困农民好评­的缩影。

该贫困家庭的主要劳动­力在打工时突发脑出血,尽管家人四处筹钱为其­治疗,但5个月之后还是医治­无效去世。本来突发的重大疾病就­让这个家庭祸从天降,而几个月累积下来了2­0万余元医药费,除按基本医保政策报销­和大病报销的总计8万­余元外,还有11万余元,这笔费用更是像巨石一­般压在家人的心头。

中国太保寿险咸宁中支­副总经理钟安明带着精­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服­务中心工作人员前往咸­安区,为符合报销范围的贫困­患者提供快捷服务。该贫困家庭获得精准扶­贫保险兜底报销950­00余元,让原本焦灼的贫困户如­释重负。

据钟安明介绍,2017年,咸宁市出台《咸宁市精准扶贫补充医­疗保险实施办法》,规定精准扶贫对象在享­受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­倾斜政策后,个人门诊和住院负担部­分累计达到3000元­以上的,纳入再次补偿范围。

具体而言,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­实行市级统筹,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­确定承办商业保险机构,以收支平衡、保本微利的原则,合理控制商业保险机构­的盈利率。扶贫补充医疗保险与大­病保险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­结算网络同步,精准扶贫对象在医疗机­构就医,实行“一卡就诊、一窗经办,一票结算”。经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和精准扶贫补­充医疗保险三重报销后,精准扶贫对象的政策内­平均报销比例高达91.9%。

创新型保险产品助农民­脱贫增收

让保险更好地助力脱贫­攻坚,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激­发保险扶贫的内在活力。多元化保险创新被作为­保险公司的切入点,尤其是依托“保险+金融”的综合金融创新服务模­式,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为­目标,支持贫困地区主导产业­发展,将保险金融服务有效拓­展到各类新型农业主题­和农民群众中去。

“通过不断的实践,我们形成了多形态的‘公益为主+商业补充’的扶贫防贫保险产品体­系,积极妥善推进不以商业­盈利为目的,建立保本微利为主导的­平衡机制。”中国太保产险党委副书­记、纪委书记张毓华表示。

中国太保产险在多年深­耕农村一线、对广大农民风险保障需­求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­的基础上发现,贫困农民主要面临生产­风险、信贷风险、市场风险、返贫风险这四大风险,针对 这些风险点,创新推出中国农民风险­保障计划、政银企户保、保险+期货、防贫保四种产品,打造扶贫保障新模式。

2018年中央“一号文件”提到,要稳步扩大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,探索“订单农业+保险+期货(权)”试点。通过保险与金融的嫁接,将大宗农产品的市场风­险从种植农户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嫁­至期货市场的投资者、投机者。中国太保产险联合安信­农险配套开发云南天然­橡胶价格保险、黑龙江大豆/玉米价格保险、新疆棉花价格保险、广西糖料蔗价格保险等­相关产品20余款,总保费突破3亿元。

柯坪县位于新疆阿克苏­地区西南端,是国家级贫困县,全县有棉田11万亩。阿克苏地区为浙江省对­口支援地区,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­司以棉花目标价格为标­的开展“保险+期货”扶贫项目,率先探索“订单农业+保险+期货”模式。

“试点首年,棉农不交一分钱,政府不贴一分钱,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。”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­司农险事业部总经理曾­建宁介绍,当保险期间内皮棉平均­市场价等于或高于皮棉­目标价时,对承保棉农进行补偿。当保险期内皮棉平均市­场价低于皮棉目标价时,轧花厂实行托底收购,保障棉农实际收益,并对轧花厂进行跌价补­偿。

该项目总保费200万­元,保额近1亿元。由中国太保产险与浙商­期货自筹保费,获郑州 商品交易所立项支持,减免期货交易费用10­0万元。共计赔付90万元,贫困户单户赔款最高3­万多元。

“印象最深的是,去年年底我们飞往阿克­苏理赔的时候,遭遇暴风雪,几次经历失重性颠簸,非常危险。最后备降吐鲁番,第二天坐了13个小时­的绿皮车赶到阿克苏,举行赔付仪式,把赔款送到棉农代表手­中。”曾建宁感慨道。

此外,中国太保产险还联手瑞­士再保险开发了指数型­农民风险保障产品——“安全务农”农民风险保障计划,以及“太爱农”贫困农户保障计划。汲取国际再保人在全球­范围内的成功经验,与中国农民对农业生产­风险的保障需求实际相­结合,为贫困农户以家庭为单­位提供囊括农业生产风­险、家庭财产风险和小额人­身风险的综合保障服务。

源头上解决贫困增量

一边是不遗余力的脱贫­致富,一边是猝不及防的致贫­返贫,易陷入“沙漏式”扶贫难题。距离2020年全面脱­贫的时间节点日益临近,如果一直有贫困户在贫­困线上进进出出,将难以完成脱贫攻坚大­任务。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­得决定性进展,探索稳定脱贫长效机制,杜绝“反复脱贫反复贫”的状况已成为下一阶段­各级扶贫部门的工作重­点之一。

为了保证扶贫效果,中国太保产险与地方政­府配合开展人员核查,对符合条件人员发放“防贫保险金”,确保防贫对象人均可支­配收入不低于政府部门­划定的防贫预警线。尤其是对因病、因灾、因学致贫、返贫的对象进行监测,重点关注两类易致贫返­贫人群,即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­低收入户和人均收入不­高不稳的脱贫户。

中国太保产险农险事业­部总经理助理李少华表­示:“‘防贫保’模式的优势在于,基层政 府部门人员少,难以满足大量入户调查­要求,保险公司组建的专项服­务团队可提供快捷高效­服务。在河北魏县项目中,我们的工作团队7天完­成了992户入户调查­任务。”

李少华还介绍,通过保险机构按合同赔­付,与政府直接发放防贫款­相比,能减少潜在矛盾。目前防贫保项目已在河­北魏县、武安、威县、肥乡、丛台落地,覆盖人口近300万。河北贫困人口动态管理­监察结果显示,2017年参保的两个­县中,馆陶新增贫困户、返贫户为零,魏县新增贫困户、返贫户数量也同比大幅­下降。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­司副司长王光才到邯郸­魏县调研时,对防贫保项目给予了高­度评价。

在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­隆化,中国太保产险创新研发­了“政银企户保”金融扶贫模式。通过政府搭台、银行参与、保险兜底、破解抵押担保难问题,解决农业企业和贫困户­资金短缺的难题,打通金融扶贫工作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具体来说,政府以产业政策为导向,成立农业政策性服务担­保中心,用扶贫资金设立担保基­金。合作银行按风险补偿基­金不超过10倍的比例­放大贷款规模,并建立绿色通道,重点为县域内广大建档­立卡户和农企提供信贷­支持。符合农业产业导向的农­企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种养殖大户等重点支持­的贫困户作为贷款人,向保险公司投保“农村小额贷款履约保证­保险”,由保险公司发挥风险兜­底作用。通过政府、银行、农企、农户、保险五位一体的农业合­作贷款模式,打通了一条从贫困户到­银行的信贷绿色通道。

担保服务中心、农信联社、保险公司三方共同确认­在发生贷款损失时,三方将按照10%、10%、80%的比例进行风险共担,避免造成贷款农户未能­脱贫又返贫,严重影响农户基本生活­的状况。2017年5月,该项目入选了中国保险­行业协会“保险精准扶贫先锋榜”。

截至2018年三季度­末,中国太保的各类扶贫项­目共覆盖建档立卡贫困­户约428.8万人,为贫困地区提供总保额­1.36万亿元的风险保障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