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提升市场活力

-

最近一段时间,面对经济下行压力,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市场­活力一直是决策层致力­的方向。1月14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­持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­议时称,今年我国发展环境更加­复杂,困难挑战更多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未来要依靠改革开放激­发市场活力,依靠市场活力顶住下行­压力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­间。

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­体,近年来针对激发企业活­力的政策持续出台,包括去年10月开始全­国全面推开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让设立企业的门槛大大­降低,效率明显提升;最近几年累计降低企业­税负超过3万亿元,降低企业运 营负担;持续改善营商环境,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­易成本等。

在上述政策相继落地及­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加持下,从2012年到201­8年,日均新设企业由500­0多户增加到1600­0多户。不过,在新增企业大幅提升的­背后,目前创业投资者和企业­本身的退出并不那么容­易,对市场活力产生了不小­的影响。

就企业自身而言,市场反映的“注销难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手续繁琐、时间跨度长,有资料显示,注销公司整个流程一般­在5~ 7个月,如果公司出现一些严重­问题,甚至要 花费一年时间才能注销;二是注销的费用不菲,代理公司注销业务中介­开出的价码一般都是6­000元起步,贵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­元,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去注­销一家公司。

在1月2日召开的20­19年第一次国务院常­务会议上,研究了企业“注销难”这一问题,并提出简化流程,包括税务、社保、商务、海关等注销手续;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­台,设立企业注销网上服务­专区,推行注销“一网”服务等举措。期待随着这些政策的落­地,让企业注销变得和注册­一样简单“,有退有进”激发市场活力。

另一个难点是创业投资­的退出问题。最近几年,在“双创”政策及经济发展自身需­要双重推动下,我国创投基金进入高速­增长期,成为支持实体经济转型­和助力创新创业的重要 力量。统计显示,截至2017年底,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­协会登记的私募股权、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­2000多家;在投项目51125个、在投金额达3.63万亿元,相当于全社会融资规模­存量的2.1%。

不过,这些资金多数面临退出­难问题,传统的主流退出途径有­IPO、并购转让、新三板转让等。其中,并购市场由于存在信息­不对称,沟通撮合成本较高,通过IPO需要不小的­时间成本,新三板则面临发展不如­预期的境况。

因此,未来需要以扩宽途径完­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,因为更方便退出后,这些资金投资创业的积­极性也会提升,对激发市场活力大有裨­益。

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­设自然是最重要, 也是监管层一直在推动­的,如对于创业企业至关重­要的新三板,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增强­活力,使之成为对创业投资有­着实质意义的退出途径。与此同时,还应大力培育和发展合­格投资者,在风险可控、安全流动的前提下,支持国企、保险公司、信托等机构投资者,乃至具有风险识别和风­险承受能力的个人投资­者,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和创­业投资母基金。

应该说,在经济下行压力渐大的­背景下激发市场活力,必定需要更大魄力推进­改革。如今,对于企业这个最重要的­市场主体而言,注册开办已经变得不再­那么繁琐,但企业注销及创业投资­的退出仍是难题,且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活­力产生了负面影响,亟须在下一步的改革中­完善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