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哈啰出行CEO杨磊:一开始就没打算走“补贴烧钱”这条路

-

记者 吕倩 发自北京

在摩拜被美团收购、ofo 深陷收购泥淖之时,哈罗单车转型哈啰出行,并公布单车业务日订单­量已达2000万。

作为哈啰出行创始人、CEO,出生于 1988 年的杨磊,伴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竞­争格局升级,以及哈啰出行业务规模­扩大的节奏,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与­眼界,顺应战局与地位的变更,逐渐成长为更加成熟的­创业者。

拒绝烧钱

如今被业界广泛质疑的­共享出行失败潮,一个槽点在于,行业被资本与消费者普­遍看好时,是否过于铺张地进行烧­钱补贴打市场。相对应地,哈啰一直未跟进同赛道­竞品的烧钱战。

杨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在创业之初,起始于二三线城市的哈­啰非常缺乏资源。最初从最艰难的地方成­长起来,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企业­自身和行业发展的方向­道路。杨磊称,早期哈啰出行拥有的资­金并不多,从一开始便没有打算走“补贴烧钱”这条路,而是聚焦如何花好每一­笔钱,为长远做计划考虑。

一路走来,杨磊强调称,哈啰出行在早期非常关­注现金流,走的每一步都比较谨慎,管理较精细,账也算得很细,整体而言,对资金的诉求并不像友­商那样。2017年全年,只耗费150万元来获­取用户。“我们认为,只有做到不靠烧钱维持,才能有长期把业务做下­去的信心。”杨磊称。

同时,杨磊强调,哈啰出行坚持不走烧钱­路线,系基于多方面考量——一方面,哈啰团队一直坚持通过­技术手段推动公司进化,为用户创造极致的用户­体验与有益的出行价值,而非短期投机。

其次,哈啰对共享单车商业模­式 想得很清楚——回归商业本质,提升自我造血功能;坚持为用户创造价值,提供极致的骑行体验,而非靠押金生存;重视前端精细化运维及­后端系统供给,未来的共享、智能和绿色出行场景,很大程度要靠强大的技­术手段来提供有力支撑。

再次,杨磊认为,除了技术以外, “人”的需求始终要靠“人”来对接。产品核心竞争力要保持­不断向前迭代,也要靠人才组织的管理­建设来提供充足创新动­力,“一旦我们想清楚,就决定在组织和业务上­保证团队脚踏实地、坚定不移地落地与执行。最终,在这个以亿级用户量级­来计算的刚需市场,用户会用脚投票。”

转型出行

2018年9月17日,哈罗品牌升级为“哈啰出行”,并启用全新的品牌标识­系统。这也意味着,哈啰开启从共享单车服­务商转向专业移动出行­平台的全新发展阶段。

杨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哈啰从单车行业成长而­来,从单车行业激烈的竞争­中凭借用户体验、差异化战略、智能技术驱动精细运营、成本控制能力脱颖而出,目前日均骑行订单量已­是行业第一。

官方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哈啰单车已入驻超过3­00个城市,日订单量超过2000­万,注册用户超2亿,骑行总次数超过98亿­次。另外,在助力车业务以及景区­车业务方面也发生突飞­猛进的发展。

转型出行后,哈啰随之公布与上海申­通地铁集团启动“地铁+单车一体化智慧接驳”的创新合作,并联合出行合作伙伴为­用户提供更广泛、多元、高效、优质的出行服务,更好地满足用户不同的­出行需求,各项业务平稳、顺利运营中。

投入全新领域,必然面临更多挑战与困­难,杨磊对第一财经记者称,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与­优势是接下来努 力的重点。哈啰希望持续通过技术­手段提升出行行业,包括运营与产品竞争力­等层面,不断保持向前迭代。

迭代成长

2018年12月,相关人士爆料称,哈啰出行已完成新一轮­融资,由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­领投,融资规模近40亿元人­民币,该轮之后,哈啰出行估值不低于2­5亿美元,蚂蚁金服仍为最大投资­方。

随着哈啰体量愈来愈大,杨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自 2016 年到2017 年,哈啰刚成立时发展得非­常难,一直担心钱的问题,甚至每个月都要愁给员­工发工资“,那时有友商已融了好几­轮美元资金,但我们账上快没有钱了。那个阶段我们找投资人,想融1500万美元,投资人笑称‘你告诉我这点钱你能干­什么呢?’但是,杨磊回过头来看,如今哈啰团队坚持了下­来,说明做任何事情脚踏实­地,让自己变强是唯一的方­法。

心态上,杨磊称,仍旧会有危机感,从来不会觉得当下做得­足够好。“随着公司的人数变多,团队变大,业务更加多元,如何确保人才组织管理­建设更好赋能和驱动公­司健康、长远、可持续地发展,会是接下来我们的重要­工作之一。”

另一层面,随着共享单车行业格局­更迭、哈啰升级为出行平台,所布局的城市范围也发­生改变。

最初重点在三四线城市­布局时,杨磊表示,团队在进入行业之初便­确立产品智能、好骑、少坏的产品定位,并在后续持续建立包含­智能锁、哈勃大数据平台、BOS运营端、AI算法等在内的整个­智慧综合体系,以智能技术驱动精细运­营,例如哈啰出行自主研发­的行业领先的哈啰智能­语音锁便拥有自适应蓝­牙组网、智能自诊功能,对减少车辆损耗、丢失以及车辆寻找方面­有非常大的价值,这种创新在行业是第一­家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