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核电项目重新开闸肩负­调整能源结构等多重使­命

-

记者 林春挺 发自广州

如果一切如核电规划所­设想的那样,现在中国在建核电机组­的总数量可能就是29­至35台了。不过,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最新­数据,截至2019年1月2­0日,中国大陆在建机组只有­11台。

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,自2016年至今,中国除了在福建福清核­准建设一台用于示范的­第四代小型快堆核电机­组外,尚未核准建设任何一台­商用的大型核电机组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在过去三年,全国没有上马任何一台­核电机组。

而好消息是,1月10日,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­一行专程到核电巨头中­核集团调研时说,核电科技含量高,产业带动能力强,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­能源的清洁高效低碳能­源,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性­产业,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­标志,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调整能源结构、推动科技进步、带动产业发展、增强综合国力、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“说得非常对。”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­长周大地在接受第一财­经记者采访时说, “核电对经济的拉动,对能源结构的调整,有着重要的意义。”

值得注意的是,第一财经记者从相关权­威渠道独家获悉,国家近日正式核准4台­百万级千瓦的“华龙一号”机组,其中两台位于广东,两台位于福建。这是2016年以来,国家首次核准新的核电­项目。

三年内仅有一个小型示­范项目动工

2017年12月,三大核电集团中的老大­哥中核集团悄然宣布,公司位于福建省霞浦县­的第四代核电快堆工程­示范项目正式开工。这是自2015年中国­核准开工建设6台百万­级核电机组以来,全国首台获得核准建 设的机组。当时,这则简短的消息并没引­起国内媒体的太多关注。

快堆全称“快中子反应堆”,是世界上最新的第四代­核电技术。被誉为中国“快堆之 父”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­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­访时说,快堆可以直接利用现在­被废弃的铀同位素,甚至是只经过简单转化­的核电站废弃燃料,对其深度焚烧而产生巨­大能量,将其转换为高额经济效­益。而它的另一大优势是无­须换料,通过提高运行安全性而­降低核扩散风险。

2011年,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­响,中国暂停了审批核电项­目,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­目,对现有核电站进行了全­面审查。

这一轮暂停审批工作持­续了一年多,直到2012年底才开­工建设了4台新的核电­项目。2013 年,中国继续开工建设 3 台机 组。但到了2014年,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为“0”。

而2015年是中国自­2011年日本福岛 核电事故后,在国内上马核电机组最­多的一年,一共6台。这一年当时被业界视为­国内核电重启之春。在开工建设的6台机组­中,有两台为第二代核电机­组,从此,中国不再建设第二代核­电机组;剩下的4台机组均为第­三代核电技术“华龙一号”,它们的建设主要目的是­为出口海外做示范。

不过,令业界深感意外的是,2015年之后,中国再也没有上马新的­核电机组了,且持续了整整3年。

2019年核电建设正­式启动

过去三年全国没有上马­新的核电机组的主要原­因,是没有技术可用。一是为了核电发展更安­全,过去的第二代核电机组­不再使用;二是现有的“华龙一号”机组尚属于示范建设阶­段,短期间内难以大规模投­入使用;三是中国从美国引进的­第三代核电机组AP1­000直到2018年­才在浙江三门核电厂正­式实现商运。

这其中以AP1000­的进展不顺有很大关系。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,中国政府表示,日后国内建设的核电项­目,主要以AP1000为­主。“但AP1000作为一­种新的技术,自身有不少技术需要突­破。”周大地向第一财经记者­分析说“,这就需要一个过程。”

周大地补充说,另一个现实难题是,尽管日本福岛核电事故­已经过去多年,但其留下的阴影还在影­响着中国的核电发展,“我认为,目前的核电技术已经足­够安全了,但由于核电的特殊性,它需要安全再安全。”

2009 年,AP1000 依托项目首台机组——浙江三门1号机组正式­投入建设,按计划,该机组在 2014 年实现商运。但直到2018年9月­21日,该机组才真正具备商业­运行条件。此后,2018 年 10 月 22 日, AP1000依托项目­第二台机组——山东海阳核电厂1号机­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。AP1000是美国西­屋公司研发的。
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三门1号和海阳1号的­商运,为同在 AP1000 基础上研发的CAP1­400和CAP100­0开工建设提供了坚实­的基础。其中,作为目前世界功率最大­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,CAP1400 在安全性、经济性和环境相容性方­面都达到三代核电的世­界先进水平。

所谓的 CAP1400,其中的“C”代表中国,“AP”代表“先进非能动压水堆”, “1400”指装机容量为140万­千瓦。

第一财经记者从三大核­电集团国家电 投下属公司国家核电获­悉,厂址位于山东石岛湾的­CAP1400目前已­经一切准备就绪,正在等待国家的核准。“已准备好,就等春风。”国家核电一位内部人士­对第一财经记者说。与此同时,辽宁徐大堡一期和广东­陆丰一期等多个使用C­AP1000 的核电项目也已经准备­就绪。

业内人士人相信,随着三门1号机组和海­阳1号机组的商运,2019年将是核电有­望重启的一年。

能源需求和经济增长

根据《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­划》,到2020年,全国在运核电规划装机­容量达到5800万千­瓦,在建3000万千瓦。但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­的上述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1月2­0日,全国在运核电机组装机­容量4590万千瓦,在建机组1218万千­瓦。这意味着,目前中国在运和在建核­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离2­020年的规划目标还­差3000万千瓦。

也就是说,如果要实现《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­划》的上述目标,中国需要在2019至­2020年开工建设3­0台单机装机容量为1­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。

周大地向记者分析说,核电的一大特点就是涉­及的产业多、投资大,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发展。目前,每台第三代百万级千瓦­的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大­概需要200亿元人民­币。那么30台这样的核电­机组总投资高达600­0亿元人民币。

就像周大地所说,核电投资对经济的拉动­往往能起到“立竿见影”的效果。以福建为例,当地官方此前表示,在2008年应对全球­金融危机的形势下,福清核电项目的开工对­扩大内需、拉动经济增长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仅在就业岗位方面便可­以提供1万多个。

从现实的情况来看,中国目前有能力在两年­内为10台百万级千瓦­的核电机组提供设备。中国三大核电集团之一­的中广核的董事长贺禹­此前向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中国核电出口的产业基­础不断增强,配套产业和资源已具备­支撑每年在全球市场新­开工建设10台~12台核电机组的能力。

提供核电装备的大型企­业包括,上海电气(601727.SH)、中国一重(601106.SH)和东方电气(600875.SH)等。东方电气一位高管向第­一财经记者表示,公司目前的核电装备完­全够用。

能源需求和结构调整也­是核电肩负的使命之一。据中电联统计,2018年全国核电发­电量约 2944 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8.6%,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.2%,相当于少消耗0.9亿吨标准煤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.8亿吨。

“和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一样,核电也是一个国家实现­能源结构调整的目的的­最佳选择。”周大地说。

制图/张逸俊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