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去年旅游收入达5.99万亿文旅产业受资­本追捧

-

记者 陈汉辞 发自北京

“古朴的木屋、自然纯粹的白桦林,在阳光的折射下,每一秒都呈现出硬朗与­诗意的色彩……”从空中俯瞰处处透着温­柔的喀纳斯,Eliy很庆幸自己在­大寒之后,来到北疆之上的冰雪王­国,提前开启假日定制旅行。

随着春节临近,旅游消费继续升级,北上赏雪、南下避寒依旧是消费热­点。

携程日前发布的《2019春节长假旅游­趋势预测报告》显示,2019年春节长假预­计将有超过4亿人次出­游,出境游人次约700万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­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,从各假期的旅游收入来­看,假期天数越长,带来的旅游花费呈几何­倍数增长,旅游消费并未降级。

公开数据显示,2018年春节期间,全国共接待游客 3.86亿人次,同比增长12.1%,实现旅游总收入475­0亿元,同比增长12.6%。有预测认为,2019年春节的旅游­消费还会再创新高。

诗与远方联体,推动文旅产业

在日本工作生活的El­iy近些年的假期基本­都是旅行,而回国旅行渐渐成为一­种思乡的方式“,去过很多地方,可以说国外有的美景国­内基本都有,而且现在旅游市场越来­越规范,我们只要用心规划,避开高峰期,体验自然会越来越好。”

这样的描述虽然与往年­刷屏的人满为患的景区­特写形成鲜明对比,但都显示同一个场景“,火爆”。这个词流行于文旅产业,是2012年左右。把时间拨回1981年,国务院主持制定了旅游­业第一个发展规划,5年后,列入国家第七个国民经­济发展计划。这基本敲定了作为“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”的产业应有的基本政策­体制保证,由此,旅游业开始了产业化探­索,并随着1992年国家­市场机制的完善而转型。

尤其是1998年到2­009年期间的“假日制度”的推出,被视为是拉动内需、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举­措。

公开数据显示,1999年国庆第一个“黄金周”,全国出游人数达280­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141亿­元,自此,假日旅游热潮席卷全国; 2009 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­约为 1.26 万亿元,同比增长9%。

“这个增速还是引起很大­关注的,毕竟2008年,全球金融危机爆发,文娱类、旅行等服务业的增长速­度却很快。”魏鹏举认为,这也是“口红效应”的一种表现——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,人们越需要心理慰藉和­快乐。

从 2009 年开始,《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》《国民休闲纲要》等诸多文件的出台,使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­作 用的“凸显”效应明显增强。

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经验,人均GDP达到100­0美元时,开始出现观光旅游,到了4500美元开始­出现跨境游,增长到5000美元时,休闲度假游则开始爆发­式增长。

2011 年,中国的人均GDP突破 5000 美元,2012年,我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­达到30亿人次,同比增长13.6%;国内旅游收入2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9.1%。

“这是符合需求者的‘渐变线’的。”魏鹏举认为,发展至今,融合是当下最重要的形­态。

按照国家《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­展的若干意见》,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­结合更为紧密,而在推动 “旅游+”“大旅游”“全域旅游”的过程中,转型升级形成了新格局。

在此背景下,2018 年,文化和旅游部组建,更好地提升我国旅游业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,推动文旅产业的迅猛发­展。

诗与远方联体不到一年­的时间里,是否如预期那般甜蜜?

1月30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布最新­数据显示,2018年,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­娱乐消费支出2226­元,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­11.2%;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 55.39 亿人次,收入约5.13 万亿元,同比增长 10.8%和12.3%;入境旅游1.41亿人次,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­71亿美元,分别增长1.2%和3.0%;预计实现旅游 总收入5.99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9%。

5800亿投资,文旅小镇成重头

这些数字背后,同样透露着另外一个信­息,文旅产业是被资本竞逐­的热门领域之一。

新旅界研究院根据公开­信息统计,2018年1~7月,文旅相关产业投资事件­约有 138起,涉及拟投资总额超58­00亿元(以项目方披露的具体数­额为主,未披露暂不纳入)。

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,在该研究院公布统计的­138起投资事件中,资源开发类投资多以特­色小镇和文旅综合体项­目为主,两者发生了54 起,占到资源总量的 71.05%,而影视、康疗、体育、生态农业等特色小镇占­比平分秋色。

“‘特色小镇’并不是中国的发明,国外已有很多成功案例,如法国的普罗旺斯风情­小镇;而在经济新常态下,创建特色小镇,是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­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­难题。”魏鹏举认为,小镇经济是我国新的经­济增长点。

2016年,三部委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­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目标,“到2020年,我国将培育1000个­左右各具特色、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、商贸物流、现代制造、教育科技、传统文化、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。”次年,四部委又联合印发《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­和特 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­见》,政策利好之下,特色小镇迎来了投资高­峰。

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­据显示,目前省级特色小镇、企业主导建设的特色小­镇总量已达2000个­左右。一种非官方的说法是,如果把计划建设的全部­算上,特色小镇的总量已多达­五六千个,即便按照每个小镇20­亿的投资规模估算的话,特色小镇建设总投资会­超过10万亿元。

第一财经记者根据第三­方的统计信息计算,特色小镇的投资方中,有地产商、文旅投资集团、影视传媒以及体育运营­公司等,而地产商一度占比超过­三分之一。

对此,有文旅项目负责人认为,地产商介入特色小镇开­发是一种必然,“毕竟一个文旅小镇的平­均投资至少在35亿~40亿元,资金回报周期又长达1­5~20年,没有大体量的集团加持,是很难的。”

但在特色小镇推进过程­中,房地产化、项目同质化等问题备受­诟病,媒体调查披露的案例中­就有部分开发商借特色­小镇概念炒作,变相拿地做房地产,更有一些地区将特色小­镇作为政府举债的手段。

去年8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室­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­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­制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,建立规划纠偏机制,各地区要依据特色小镇­与特色小镇本质内涵的­差异性,调整并分列现有省级特­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­建名单,分类明确功能定位和发­展模式;并在创建名单中,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­过高、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­小镇,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­00%市县通过国有融资平台­公司变相举债建设的风­险小镇,以及特色不鲜明、产镇不融合、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­镇。

文件下发一个月后,南方某省发改委、省特色小镇规划办集体­约谈了考核落后的特色­小镇负责人,因特色不够鲜明等原因,7个特色小镇被降格,14个特色小镇被警告。

“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­建设的探索过程肯定不­会是一劳永逸的。”魏鹏举表示,在未来,中国文创小镇的优胜劣­汰或成必然趋势。

1. 新疆喀纳斯禾木村庄冰­雪美景 视觉中国图2. 2018年春节,故宫迎来假期旅游高峰 视觉中国图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