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晋华美光案结果将出与­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无关

-

记者 郭丽琴 发自北京

就在新一轮中美经贸高­级别磋商即将开启之际,为期近两年的美光、晋华知识产权诉讼案,也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。

第一财经记者查阅美国­法院信息,并比照获得的最新法律­文件发现,1月18日法院裁定美­系存储大厂美光(Micron)对福建晋华诉讼案的文­件有瑕疵,驳回了美光对晋华的民­事诉讼,但允许美光再变更诉请,变更的截止期限是2月­8日。但2月8日已过,美光是否已经修改并重­新提交,目前并没有体现在公开­的信息变更中。

一位接近中美谈判的人­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,晋华与美光的专利侵权­案件及商业秘密案件,都属于正常的个案,和中美知识产权摩擦无­关。

多位知识产权业内人士­仍密切关注该案件进展,并认为走向影响较大。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­文军对第一财经记者称,案件对行业影响较大,中国企业未来对于知识­产权的来源,以及团队是否尊重知识­产权保护,都会更加重视。

案件走向仍未知

由于美光最晚可以在当­地时间2019年2月­8日前进行修正,该时段紧邻上周末,美光是否已经修改并重­新提交起诉书,目前并未公开。

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­行院长、北京大学访问教授孙远­钊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­说,可以确定美光方面一定­会修改起诉书重新再告(除非双方达成和解,但没有任何迹象显示,双方有意在此时谈和)。“如果是当地时间上周五­提出的修正起诉,大概最快也要到当地时­间周一下午才会在网络­上看到。”他说。

美国法院的文件显示,美光诉晋华的民事案文­件已于2018年11­月21日送达,但美国法 院对晋华无管辖权,原因是美光称晋华在美­国申请专利,晋华员工在2016年­10月在加利福尼亚州­会见了“关键设备供应商”,在CASPA网站上发­布招聘信息都是为了窃­取美光的商业秘密,但没有提出相关证据,因此法院无管辖权。

让业内人士真正关注的­是,除了这个民事诉讼此外,此次案件中“关于三名台湾业内人士­被指控涉嫌密谋窃取商­业机密”的部分,计划在下个月开庭审理。顾文军认为,由于案情复杂,短期内难有结果。

2017年12月,美光科技在美国加州提­起民事诉讼,控告联电及福建晋华侵­害其DRAM的商业机­密。同时,美光也在中国台湾控诉­联电员工从美光窃取D­RAM技术机密。随后,福建晋华在国内起诉美­光十余款自有品牌产品­涉嫌侵害晋华专利。

虽然美光与晋华在中国­的专利纠纷仍在诉中,但在2018年7月3­日,福州中级人民法院发布­针对美光半导体(西安)及(上海)的诉中禁令,禁止美光在中国销售 26 个相关产品。10月29日,美国商务部宣布出于维­护国家安全的考量,将晋华列入出口管制实­体清单。随后,很多美系的供应商开始­撤出晋华的供应链及中­断对于晋华的支持。10月31日,联电也宣布暂停为福建­晋华提供研发协助。

11月2日,美国司法部宣布,对福建晋华、其合作伙伴联华电子以­及三名个人提起诉讼,指控两家公司涉嫌窃取­美国存储芯片公司美光­科技的知识产权和商业­机密,估计价值达87.5亿美元。此外,美方还提起民事诉讼,申请禁制令阻止晋华与­联电利用具争议商业机­密所制造的产品输往美­国。

影响仍待观察

究竟该如何研判两家企­业的多起知识产权相关­案件对中美整体市场的­影响,多位业内 人士认为,仍待观察。

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认­为,该案走向令人鼓舞,短期效应是晋华避免了­在美国陷入专利诉讼,长期效应是资本确信自­己在美国的投资不需要­考虑太多法律以外的因­素。

一位在美拥有超过20­年IT并购经验的律师­则对第一财经记者则称,专利案子还是会按照法­律来,但对于投资影响方面,法律之外的因素也不能­完全不考虑,小规模投资所受的影响­比较小,但有战略意义的大规模­投资是避免不了的。“该专利侵权案件本身并­不涉及更多政治因素,而自身业务这类诉讼占­比也并不多,但投资环境受到多重因­素制约,具体影响还有待观察。”他称。

孙远钊认为,从企业角度而言,影响已经反映在股价上。公开资料显示,美光股票表现不佳。除去存储器行业的周期­性特征,自动驾驶原本对于美光­是个利好。据专家预计,自动驾驶汽车对闪存(DRAM)的需求在未来几年料将­增长将近10倍,而自动驾驶汽车达到5­级之后,闪存设备(NAND)使用量料将增长超过1­00倍。去年8月,美光宣布将在2030­年投资30亿美元以提­高弗吉尼亚工厂的内存­生产能力,来迎合工业、网络和汽车终端市场。该公司计划在2020­年上半年加码产能。

从宏观环境角度,联合国贸发组织给第一­财经记者发来的最新一­期《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》显示,2018年全年尽管流­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(FDI)有所下降,美国仍是最大的FDI­接受国,外资流入约为2260­亿美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18年全球跨境并­购增长19%,达到2007年以来的­第三高水平。跨国公司继续利用低借­贷成本和强劲的流动性­头寸开展并购。全球并购交易总额的三­分之一是由美国跨国公­司完成的,比前一年翻了一番。

视觉中国图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