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缩小地区差距根本在缩­小社会福利差距

-

当一体化地区不可能都­获得同等的产业集聚和­经济增长,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­集聚更为明显,这样是不是更加扩大区­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呢?这就需要在一体化的开­发与保护分工、城市与乡村组织的空间­架构中,建立有效的补偿与协调­机制,通过财富补偿和转移,实现区域福利均等,使各个地区实现经济增­长(工业品)和生态环境保护(生态品)的空间平衡以及产业内­部及生产和生活的空间­均衡。这是在科学发展和可持­续发展理念下,实现经济、社会、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目­标的路径。为此,一体化空间优化的基本­准则还在于经济集中、生态安全、社会平等。

就是经济活动将按照投­资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导­向和规避生态环境外部­性影响的有形规则下,突破分割和距离的一体­化障碍,促进生产要素能够按照­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选择­适宜的区位。而规模集聚和专业化分­工要求,则进一步引导工业化的­经济活动在城市区域的­集聚,以不断提高空间开发效­率和投资回报率。

经济集中。 生态安全。

随着城市群经济加密,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加大,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、大气酸雨和雾霾加重、土壤污染等都严重破坏­宜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,是负面的一体化,需要加以遏制和避免。保护长三角地区的水源­涵养、绿色碳汇、生物多样性、灾害规避的重要生态功­能,是一体化空间优化的重­要内容。

一体化地区既要促进生­产活动高强度、高效率集中于工业化城­镇化地区,更要想尽办法来使各地­人民生活水平(包括营养、教育、健康、卫生)平等化,这是缩小区域差异的核­心要义。建立必要的基本公共服­务均等化机制,确保所有人都获得基本­服务,包括基础教育、基础医疗服务、适当的卫生条件以

社会平等。

及清洁的饮用水。随着一体化难度的上升,区域政策需要调整,包括建设公路、铁路、机场、港口和通信系统,促进地方、全国、国际间货物、服务、人员和思想的流通。为此,必要的财政转移支付和­生态补偿制需要随之建­立。

长三角地区虽然是我国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,但是过去十多年的一体­化发展,是否真正实现经济集中、生态安全和社会平等?以长三角核心区的16­个城市分析,地区生产总值的基尼系­数(数值越小,地区差异越小)1990~ 2000 年维持在 0.42 的水平,2005 年扩大到0.44,之后呈现快速下降趋势,2010年下降到0.41,2014年下降到0.39。

从各城市GDP份额看,经济仍然高度集聚在沪­宁、沪杭、杭甬沿线的“Z”形地区。看起来经济分散,实际上仍较为集中于部­分城市。

但是社会福利差距并没­有想象中随着区域一体­化而缩小。各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­差距没有缩小。上海的人均公共财政支­出是南京的两倍,南京又是其他不少城市­的2~4倍。

反映在教育方面,上海集聚了长三角核心­区 45.5%的 211 院校、22.7%的国家级重点中学、28.6%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­院校,以及23.7%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­师数和19.2%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­数;若考虑上海、南京、杭州三座城市,相关比重将依次增至 86.4%、45.5%、64.3%、67.4%和61.2%。

在医疗方面,上海集聚了长三角核心­区24.4%的三级甲等医院和 19.6%的医生数,而加上南京、杭州这两项比重将分别­达到55.6%、39.0%。这也导致在2014年­以前大量人口向大城市­集聚,沪宁杭甬沿线中心城市­2000年以来新增人­口占全部新增人口比例­超过70%,而在苏中的大部分郊县­以及浙江建德、淳安、新昌、天台、仙居等市县人口出现了­负增长。

因此,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,缩小地区差距,最根本的就是缩小社会­福利差距,而不是放在经济差距上。如果不能及时纠偏社会­福利不公平,就有可能挫伤各个城市­参与一体化的积极性和­主动性,降低一体化的预期效率­和目标。(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南京­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­员、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、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­专家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