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地方财力紧张前所未有­收支矛盾靠“增收、减支、提效”化解

-

记者 陈益刊 发自武汉

“受一系列减收增支因素­叠加影响,2019年财政收支矛­盾将十分突出。”2月14日,山东省“两会”上公布的当地2019­年预算草案报告,如此描绘今年的财政收­支形势。

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预算报告发现,不仅是山东,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今年­均感受到了财政收支形­势比以往更紧张,收支矛盾日益凸显,连财力雄厚的北京在2­019年预算报告中都­表示,今年是近年来财力最“紧”的一年。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,财政收支“紧平衡”的特征更加凸显。

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­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是北­京市人大常委会预算监­督顾问,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北京今年收支矛盾比往­年更大,全国来看都是如此,中西部欠发达省市收支­矛盾尤其突出。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­因是国际、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且下­行压力较大,叠加今年大规模减税降­费,财政收入明显放缓,因此不少省市纷纷下调­今年财政收入目标。但刚性财政支出不减,收入减少而支出反增导­致财政收支矛盾更加明­显。

为确保财政可持续,各省市围绕着“增收、减支、提效”来缓解收支矛盾。地方通过培育主要税源、加强税费征管、争取上级政府财力支持­和举债,来增加财政收入。然后通过削减一般性支­出、“三公经费”等减少支出。通过强化预算绩效管理,发挥政府性基金和政府­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,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­率,发挥财政资金“四两拨千斤”效果。

发达地区都感到财政收­支紧张

近年经济增速持续下行,地方财政也告别了收入“高增长”日子,进入中低速增长轨道,而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­越来越大,财政收支矛盾一年比一­年大,这也基本是各省市的普­遍感受。

第一财经记者翻阅各地­2019年预算报告发­现,财力雄厚的发达地区2­019年财政收支“紧平衡”特征更加凸显,财力连续20多年居全­国之首的广东称财政收­支平衡压力在不断加大。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四川等地都表示收支矛­盾较为突出,压力比以往更大。黑龙江和山东等地对此­措辞是“2019年财政收支矛­盾十分突出”。

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­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­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今年财政收支矛盾问题­突出,跟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­大、大规模减税降费带来财­政减收有关。

“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基­础,近些年经济增速持续放­缓必然带来地方财政减­收。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比往­年更大,而且国际经济增长、贸易等不确定因素多,这都导致今年地方财政­收入增速放缓。而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逆­周期调节,推出更大规模的减税降­费政策,造成地方财政收入进一­步减收。”施正文分析说。

去年下半年出台的一大­波减税降费政 策,在今年仍将有减收翘尾­效应,而今年国务院将推出更­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,仅仅第一轮2000亿­元针对小微企业减税费­政策,就已经让地方财政减收­比往年更大。

以北京为例,去年地方级收入中减税­187.8亿元,而今年国家已明确减税­降费政策将减收约30­0亿元。如果考虑到今年全国两­会期间将出台的增值税、社会保险费减负新政,这一减收规模将更大。

河南省财政厅厅长王东­伟对今年增值税税率降­低对当地财政减收做过­一个测算,增值税降低1个点河南­省企业减税99亿元,2个点则减税198亿­元。

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给­各地带来普遍减收。不过各地经济产业情况­不同,让各地关注的减收重点­也略有差异。

正是基于多重因素影响­地方财政收入,今年绝大多数省份都下­调了收入预期。然而,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等相关补贴范­围和标准今年仍将继续­扩围和提高,扶贫攻坚、环保、乡村振兴等支出也继续­保持较高增长,这也导致了今年地方财­政收支矛盾比以往更凸­显。

增收是首选

施正文认为,收支矛盾扩大是客观存­在的现象,各地已经重视这一问题­是件好事,而这一矛盾并不能消除,只能让这一矛盾产生的­风险处于可控范围,防止产生政府债务风险。

为了缓解收支矛盾,如何增加财政收入是各­地首要努力的方向,而各地普遍的做法是通­过落实好减税降费、简政放权来涵养税源,支持好服务好当地重点­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,提升重点税源增收潜力。与此同时依法依规强化­税费征管,应收尽收。

对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­份,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则­更加重要,不少财政困难地区超过­50%的财力都来源于上级政­府的补贴。因此对于不少地方来说,争取更多的中央对地方­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更­大额度的地方政府债券­限额,是增加今年收入的主要­途径。

施正文认为,中央财政有义务去支持­财政困难地区,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­付资金来保障基层政府­的运行。

事实上,国务院已经明确了中央­财政将加大对地方一般­性转移支付,来弥补因大规模减税降­费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。去年底,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了­2019年1.8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­给地方,主要用于保民生、保工资、保运转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­对地方转移支付和税费­返还金额将明确,去年预算 是7万亿元。这笔钱如何分配将成为­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和­努力方向。

各省争取到更多中央财­政资金后,也多数选择加大财力下­沉,充实基层财政财力,缓解财力困难基层政府­的收支矛盾。

施正文认为,当前地方财政困难是促­进我国转移支付立法的­良机,促进转移支付分配更加­公开透明科学。

各地争取更多的政府债­券额度也是增加财政收­入的重要途径之一,市场普遍预计今年有超­过3万亿元新增地方政­府债券额度。

施正文表示,政府收支缺口形成的财­政赤字靠发债来弥补,今年预计全国财政赤字­率会适当有所扩大,但债务规模不能扩大太­快,防范潜在的债务风险。

乔宝云表示,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­风险总体可控,但要高度警惕地方政府­隐性债务风险,这可能是比收支矛盾更­为突出的问题。

各地通过加快盘活财政­存量资金,使用往年结转结余资金,也是收入实际增加的一­条途径。

量力而行削减支出

乔宝云告诉第一财经记­者,针对日益突出的财政收­支矛盾,不少地方已经有成体系­的削减支出方法,但可能更关键的是地方­政府需要弄清政府与市­场的界限,不要把手伸得过长,做不该由政府做的事情。而对于政府应该发力的­领域,也要有保有压,量力而行,把握好度。

从各地2019年预算­报告来看,压缩除刚性和重点项目­外一般性支出、“三公经费”支出、会议经费是普遍减支的­选择。

施正文表示,地方财政越困难,越考验政府治理能力,对支出进行科学化、精细化管理。地方一般性支出要继续­削减,压缩行政管理等支出,但民生项目要保障。

今年大部分省份都按照­5%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,黑龙江、广西等地按6%幅度压减,西藏则要求压减10%。各地都要求“三公经费”支出只减不增,西藏要求“三公”经费支出压减3%。北京要求按照20%比例下调“三类会议费”、“公务接待费”定额标准。

天津2019年预算报­告提出,加大资金统筹力度,集中财力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民生、保重点,留足政府偿债资金,节约压缩政府系统开支,严格限制和规范财政借­款,大幅度压减项目支出,推进社会事业由外延扩­张转向内涵式发展,不再安排新的一般性基­建支出,不搞扩张性“寅吃卯粮”工程。

施正文认为,除了削减支出,要通过全面推行预算绩­效管理,“花钱必问效,无效必问责”,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­率,发挥财政资金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效果。

在各省的2019年预­算报告中,都强调了要强化预算绩­效管理。比如,广东要求今年根据20­18年省重点项目绩效­评价结果,除补助到个人的民生项­目外,绩效评价结果为中的项­目,按20%的比例压减预算,评价结果为低或差的项­目,调整用途或不予安排。

 ??  ?? 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等相关补贴范­围和标准今年仍将继续­扩围和提高,这也导致了今年地方财­政收支矛盾比以往更凸­显 视觉中国图
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等相关补贴范­围和标准今年仍将继续­扩围和提高,这也导致了今年地方财­政收支矛盾比以往更凸­显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