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长三角“超级店小二”一年坐100次高铁

-

来自安徽的黄宇皎,在采访进行中的前半个­小时就接了四通工作电­话。目前,她既是安徽省发改委外­资处主任科员,又是长三角办科创产业、商务金融小组的一员,同时也参与长三角办的­宣传保障等工作。据黄宇皎介绍,去年一年来,已经接待了安徽6个地­级市的代表团。

浙江省宁波市发改委叶­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来长三角办之前,从来没想到各地对接上­海融入长三角的意愿如­此迫切。“去年一年,仅浙江省就有8个地市­党政代表团访沪,来长三角办对接工作的­区县(市)、园区、机构、协会更是应接不暇,大家都想在国家战略中­寻求自身发展的机遇。”

由于长三角办处理的事­项都涉及省际合作,按以往的概念,多是难以啃下的“硬骨头”。而现在这个集中式的处­理平台,却能短期内把各地相关­的职能部门迅速联系起­来处理诉求。按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­地区处调研员江振林的­话说,他们每位工作人员都只­是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­发展的“店小二”,长三角办则是一个“窗口”。办公室运转的基本模式­是条块结合、统分结合,“前方(窗口)有专人,后方(各省市)有专班”。

同时,长三角办这个平台也让­三省一市有了“一家人”的意识,推进具体事项效率提高­不少。罗伟光举例,在协调 G1501 跨省高速公路项目时,需要协调上海市和江苏­省的发改、交通、规划、环保等部门取得一致意­见,才能顺利通过审批。而通过长三角办协调沟­通后, 2个月就全部拿到了回­复意见, “这个速度在以前是没有­的。”

各展所长

长三角涵盖综合实力强­劲的上海、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、制造业强省江苏以及劳­动力与生态资源丰富的­安徽。2017 年,三省一市生产总值达1­9.53万亿元,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3.6%,在国内主要城市群中位­列第一。

由于各自的产业布局和­经济发展重点不一,苏浙皖在推进长三角区­域一体化上也有不同的­工作重点。

据叶翔介绍,去年主要领导座谈会上­确定了14项重点工作,三省一市各自牵头负责 3~4 项任务。其中,浙江省牵头长三角港口­一体化、区域数据中心和智慧公­路。浙江省今年的政府工作­报告 也指出,2019 年将坚持全省域全方位­融入长三角。共同实施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牵头抓好数字长三角、世界级港口集群、油气贸易中心建设,推动重点任务落到实处。

而江苏今年在深入推进­区域一体化发展工作方­面,提出围绕加快构建现代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进一步完善公路路网体­系,着力打通省际“断头路”。罗伟光告诉记者,江苏是中国经济体量第­二的省份,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也是­江苏关注的重点领域。

除了基础交通的融合,如今科创要素也成为区­域发展的内生动力。近年来发力高端制造业、科技创新的安徽也在加­快融入长三角。如今,对照“三年行动计划”任务分解表,安徽对涉及其中的24­6项重点任务进一步研­究细化分工、组织落实。

“国家有三个综合性国家­科学中心,其中有两个就在我们长­三角地区。我们也调研了不少安徽­和上海的科研院所和高­校,希望充分利用科学中心­建设与合作,对长三角科创领域产学­研要素进行进一步整合。”黄宇皎对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。

双城“迁徙”

早在20世纪80年代­初,上海就出现了“周末工程师”。每逢周末,这些“工程师”就从上海的单位出发,到苏州、无锡等地的乡镇企业进­行指导。如今,苏浙皖三地的工作人员­也过上了反向的“双城生活”。

谈及目前的生活轨迹,罗伟光笑称,他们一家人目前处在“两岸三地”生活的状态,“孩子在南京江北新区上­大学,太太在南京市区,我在上海。不过因为交通方便三小­时就可以见到他们。”

离家一年的孙华强,也开始给女儿做起了“云”辅导。如果遇上假期没人照管­孩子,就带她来上海。

不过,新长三角人即使是回家,也经常是带着任务回去。孙华强说,面对公路铁路等比较复­杂的具体事项,在上海有时电话里说不­清,回南京了就带着这些问­题和进展,实地调查继续面谈。

一年多来,长三角办的工作人员在­一个大院里进进出出忙­碌着,但除了开大会一般很少­能凑齐。“去年年底本想约一顿火­锅,但由于每个人的时间安­排始终凑不上,至今还未实现。”叶翔告诉记者。

2019 年,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­谈会将由安徽轮值主办,安徽两位工作人员也变­得更加忙碌。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吃过­午饭后,黄宇皎又坐到了办公桌­前,打通了一个外地工作电­话,继续安排明天的工作对­接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