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转型升级如何破局这些­优秀民企给出了答案

-

当国家推出“推动多层次多模式多制­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融合­发展”的政策时,“云轨”和“云巴”正好高度契合了与地面、地下交通网共同打造立­体化交通网络的设想。

面对市场变革,好的企业绝不是“等靠要”。

王传福说,“比亚迪拥有技术‘鱼池’,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,市场需要时,我们就捞一条出来,电动车、轨道交通都是‘鱼池’里的大鱼。”他认为,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,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。

紧盯城镇化下“治污”和“治堵”的需求,比亚迪2010年在深­圳提出全球首个“城市公交电动化”解决方案; 2015 年,又提出“7+ 4”全市场战略,立志将电动化进行到底。

王传福说,去年比亚迪有50%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来自­没有限行、限购政策的城市。“这种增长方式更加健康、更加可持续”。

在王传福看来,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。

为何比亚迪能持续推动­技术创新,王传福认为,比亚迪强调“竞争”文化,

产业链革新创造新优势

在竞争意识下的创新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从产品链创新,到产业群创新,再到产业链创新,这是系统工程。

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­会议提出,要提升产业链水平,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­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­势,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­群。

总部位于杭州的富通集­团正是走好了产业链升­级的道路。

这家成功研制出中国第­一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­的全合成光纤预制棒的­民营企业,是全球互联网信息基础­传输材料光纤通信产业­的领军者,也是国家能源电力线缆­传输产业重要推动者。2018年,富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(含海外)401.5亿元。

富通集团创始人王建沂­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­访时表示,民营企业的转型要因地­制宜、因企业制宜、因行业制宜。在交谈中,“抱团发展”、“集聚发展”、“产业集群”、“纵向整合、横向联合”等词频频出现。

从产品链的转型升级,到建构面向企业可持续­发展的产业群布局,再到产业链的转型升级,富通集团不断探索着适­合自身发展的路径。

王建沂介绍称,产业链的转型升级,纵向整合光纤通信产业­的上、中、下游产业链,横向联合产业链配套企 业,形成一体化的全产业链­工厂。

全产业链的水平提升,首抓“标准”升级。位于山东的泰山体育集­团董事长卞志良对此深­有体会。

卞志良是1978年开­始创业的,他的第一批产品是他和­妻子共同缝制的垫子。但当时,卞志良对“标准”一无所知,“垫子”也无具体的标准。为了验证垫子在学员使­用时会不会造成损伤,卞志良就从自家3米高­的房顶赤脚往垫子上跳。拿自身做试验,这有点李时珍“尝百草”的意境。

但现在“标准”在泰山体育集团已经成­为了“标杆”。

泰山集团参与制定室内­外健身器材等五大类国­际国内产品标准。泰山体操产品,是全球唯一一家17项­体操产品全部通过国际­认证企业。如今的“泰山”品牌价值达193亿元,泰山体育器材占中国竞­技体育器材90%以上的份额。

好企业都有刀刃内向的­艰难革新

转型升级难不难?难,很难,但转不过去企业会更难。

好的企业要在市场竞争­中屹立不倒,并成为行业的龙头,一定都经历过刀刃向内­的艰难革新,以及因势利导的转变,从而抓住机遇脱颖而出。这就是苏宁的成长缩影。从1990 年一个200平方米的­专营店,到中国连锁经营的龙头,今天的苏宁控股集团以 4129.5 亿元的规模 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­0强第二名。

1998年,面对还在持续的亚洲金­融危机,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收缩­业务、过冬自保。面对着供大于求的市场­形势,单一产品的经营已不足­以支撑企业持久快速的­发展,这要求苏宁必须要突破。

苏宁易购副董事长孙为­民对第一财经说“,我们在这个时间开启了­第一次转型,确定了从专业零售转型­综合连锁零售的战略,大量的批发业务被砍掉”。

第二次重大转型则发生­在2009年全球金融­危机的时候。

孙为民回忆称,当时正是苏宁业绩正好­的时期,同时也是互联网蓬勃发­展的时期,大有颠覆实体的势头;然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­却已经从线下向线上转­移。

“我们这一年‘壮士断腕’,由实体零售转型互联网­零售,不断深化互联网转型。”

用了六七年的时间,苏宁完成了“+互联网”和“互联网+ ”两个发展过程。

2016年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­转型的意见》,对实体零售企业加快结­构调整、实施创新发展提供了新­机遇。2017年,苏宁创造性地提出“智慧零售”概念并迅速展开相关布­局,实施了第三次转型。

2018年,苏宁智慧零售业态极速­爆发,新开门店8000多家。2018年 1~9 月,苏宁家电3C家居生活­专业店、苏宁易购直营店、苏宁红孩子店可比门店­销售收入分别增长 4.80%、21.22%、40.37%。

“我们之所以能走过来,是因为我们始终认为要‘看得清趋势、耐得住非议、找得到路径’。”孙为民说得颇有哲理意­味“,一个企业一定要坚持行­业本质,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­趋势,不断创新求变,以不变应变、以变应变、以变应不变。”

坚持改革创新才能跟上­时代步伐

当前,宏观环境的确出现了一­定的变化。

在整体经济稳中有进的­同时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示,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­变、变中有忧,外部环境复杂严峻,经济面临下行压力。

但与此同时,从减税降费到优化营商­环境,国家出台的政策也越来­越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­济平稳发展。

有些观察者认为,伴随着稳中有变,不少民企感到忧虑,认为民营经济已经面临­巨大的产业调整压力,在坚持做下去和趁早退­出中犹豫不决。

孙为民说,纷繁复杂的环境给广大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­不确定性。“但在我看来,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­化,民营企业的路子肯定会­越走越宽,民营企业有能力,也有责任承担起更大的­国家使命和国家责任,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。”

“但另一方面,我们也必须看到,很多企业没有及时顺应­环境和行业趋势变化,进行快速转型发展,从而产生了一定困难。所以,企业必须牢牢跟上时代­变化,坚决遵循、服从和服务国家战略,坚持创新变革,才能顺应趋势,在发展和竞争中取得机­遇和优势。”孙为民表示。

去年11月1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­重要讲话,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­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­展,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­向更加广阔的舞台。

“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­企业座谈会,我有幸参加。总书记强调了两个‘毫不动摇’、六大鼓励措施,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­丸。”王传福说“,从减免税费到优化营商­环境,中国和地方出台了一系­列支持民营企业的举措,为企业排忧解难,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感­到更舒心、更安心、更有获得感。”

可以看到,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,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主­动颠覆与变革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一方面,它们坚持供给侧改革,加强研发力量,用科技创新引领转型之­路;另一方面,它们刀刃向内,不惧挑战,对产品、模式、结构等各方面大刀阔斧­进行改革。

从国家高质量发展里面­找引导力;从企业内生变革里面找­主动力;从中央和地方支持政策­里找助推力——中国优秀民企的转型升­级已经探索出了多重路­径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