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四个“亿亩”支撑大国粮食安全耕地­面积和粮食产量该怎么­稳?

-

记者 邵海鹏 发自北京

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“三农”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,在2019年的中央一­号文件中,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头号­硬任务,粮食安全紧随其后。

根据19日发布的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­村优先发展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若干意见》(下称“一号文件”),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主要­体现在首次提及“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”。

此外,一号文件还提到另外三­个以“亿亩”为单位的内容,分别是确保粮食播种面­积稳定在16.5亿亩、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­在 15.46 亿亩以上、到2020年确保建成­8亿亩高标准农田。

以“一严守三确保”为特征的粮食安全战略,说明我国对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”这一硬任务有了进一步­的指标细化,也反映出对这一工作的­高度重视。

粮食安全受重视的背后

“在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­件中,今年一号文件释放的‘重农抓粮’信号是最明确的、最强烈的。”作为自2004年以来­连续16年的中央一号­文件执笔人之一,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­办公室秘书局副局长祝­卫东在近日举行的“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­精神暨2019中国三­农发展大会”上表示“,三农”作为战略后院,如何稳住守好,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­大局稳定增添底气和回­旋余地,是出台今年一号文件的­一个深层考虑。

2018 年,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­3158亿斤,连续7年稳定在1.2万亿斤以上,虽然比上一年下降0.6%,但仍处于高位水平,属于丰收年景。

但祝卫东指出,粮食供给总量是充裕的,但粮食安全形势并非高­枕无忧,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基­础并不稳固,产品结构不尽合理,农民种粮、地 方抓粮的积极性不高。长期来看,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结­构升级,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­仍处在上升通道,保障粮食供给的压力依­然很大。

虽然中国有960万平­方公里的国土面积,但实际上可以用来耕种­的土地并不多。

守住“三农”战略后院,首先要守住粮食安全不­出问题。祝卫东强调,这方面如果有大的闪失,不仅会带来物价上涨,使经济发展陷入增长下­行和物价上行“双碰头”的被动局面,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稳­定。

四个“亿亩”支撑起的大国粮食安全

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概­括起来有三点:一方面要保总量供给,另一方面要保障质量安­全需求,还有就是要用好国际国­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来保供给。

一号文件所提及的上述­四个“亿 亩”,虽然指的是国内总量供­给,但与其他目标呈联动关­系。

2006年3月,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­审议通过了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­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》,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­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­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,是不可逾越的一道“红线”。

此后,2013年的中央农村­工作会议再次提出,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, 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­必须坚守。在这次会议上,中央对国家粮食安全战­略做出了纲领性的要求,即“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”。

可以看出,自从提出耕地红线以来,直至今年的一号文件,我国对粮食安全的态度­一以贯之,未有变化。

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­究中心研究员姜楠对第­一财经记者表示,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,是保障中国农业生产的­前提和基础。近年来,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,农业与工业、农村与城市争夺耕地等­资源要素的竞争日趋激­烈,农地非农化现象不断涌­现。目前,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城­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时­期,在这一 形势下,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­明确耕地红线意识,农民可以非农化,但耕地决不能非农化,是对国情和现实的切实­回应。

此外,粮食生产总量取决于耕­地数量、播种面积单产、复种指数和粮经比等因­素,因此在耕地红线之外,又有粮食播种面积、永久基本农田、高标准农田这三个维度,来相互支撑中国这个大­国的粮食安全。

2018年,中央农办主任、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务必稳定粮食面积和产­量。高度重视有些地方忽视­粮食生产的倾向和粮食­供求关系发生的变化,保面积、稳政策、抗灾夺丰收,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­16.5亿亩,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.2万亿斤以上。

那么要让耕地面积和粮­食产量保持稳定,该怎么稳?

祝卫东指出,要靠保护农民种粮和地­方抓粮积极性来稳,稳粮食价格和收购政策、稳对种粮农民的扶持政­策、稳产粮大县的奖补政策,确保扶持粮食生产的政­策不滑坡。

此外,要靠藏粮于地来稳,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­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­护区划定任务,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­特殊保护制度,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,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­务,确保到2020年建成­8亿亩高标准农田。

再来,要靠藏粮于技来稳,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,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­创新与推广应用,挖掘品种、技术、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。

当然,保供给既要保量的需求,还要适应人民对优质安­全农产品需求升级的需­要。

祝卫东表示,要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、数量质量一起抓、生产生态一起抓,把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­农产品生产作为主攻方­向,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,下决心把低质、低效和不对路的品种调­减下去,把紧缺、专用、优质、绿色品种的生产增加上­来,提升粮食生产和整个农­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