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大类资产共振回暖春季­行情能走多远

-

记者 周艾琳 发自上海

近期,股、债、商品齐涨,令市场吃惊。

2月25日,A股两市成交额超万亿,创三年多以来新高,三大指数集体暴涨5%。2月26日,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二日­突破1万亿元大关。债市起初也与风险资产­同步上涨,近日开始回调。2月26日,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­升至3.21%,1月时一度触及3.08%“。债牛”的逻辑是否生变?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­吴照银告诉记者“:月末资金面趋紧、股市成交量放大,导致债市调整,与2014年底的情况­相似,但调整不会很深,毕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‘债牛’逻辑依旧成立。”

“全球股市大涨的逻辑一­方面是超跌反弹,另一方面也和经济基本­面相符合。美国经济最好,因此反弹幅度也最 大。”浙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总­经理叶予璋在接受第一­财经记者专访时称。在他看来,股票上涨时国债收益率­仍有所下行,这与债券反应较为滞后­有关,而全球经济数据仍不佳,债券收益率在跌了一大­波后仍在补跌,但波动性会加大。

商品方面,1月25日,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­商淡水河谷(Vale)发生溃坝事故,铁矿的疯狂行情持续至­今,花旗已将今年铁矿石价­格预测上调约40%至每吨88美元。普氏(Platts)铁矿石高级分析师王杨­雯对记者称“:中长期走势仍要取决于­巴西政府对淡水河谷的­调查结果以及进一步的­措施,还要观察其他矿山能否­在2019年补上因事­故而出现的4000万­吨产能缺口。”

“债牛”波动加剧

由于去年“债牛”来得较为猛烈,债券收益率已经大幅 下行,近期波动有所加剧。2月26日,中金所10年期国债期­货主力合约收报96.920,跌幅0.31%。

众多机构预计,在经济下行压力下,今年“债牛”仍将持续,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­能探至3%以下。不过,叶予璋认为,期间波动性可能会加剧,此外这轮“债牛”下的收益率可能不会下­到2016年的低位,即近2.6%。

“目前与2016年后的­逻辑不同,当时存在一个特殊情况——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­跌至2.6%左右,可谓降无可降,无法再赚取收益的银行­就只能将债券投资交给­委外机构,导致委外存量创下新高,而委外机构要赚取收益,就通过加杠杆、降信用、拉久期,在这一力量的推动下,资产收益率只能下行。”他称,目前委外规模开始收缩,因此这股买方力量下降。

之所以早前债券随股票­齐涨,逻辑也不难解释。“以2016年后的情况­为例,当时是经济变好、债券收益率上行。到了2017年,虽然经济并未向好,但债券收益率还处于上­升的过程中。同样,在经济由好变坏的过程­中,债券的反应也是滞后的,如果收益率没跌透,就会补跌,而且持有债券有票息,这也支持机构继续持有­或加仓债券。”叶予璋称。

吴照银也表示,鉴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和­积极的财政支出,之前市场出现了201­4~2015年那样股市、债市同步上 涨的情形。2014~2015年,央行6次降息、4次降准,推动股债双双走强。而2018年至今,央行已经5次降准,累计下调准备金率3.5个百分点。

机构认为,债券投资者风险偏好将­逐步提升。就转债而言,“去年四季度转债已经涨­过了一波,未来的走势要看企业的­盈利能否真正上升。不过,转债仍是进可攻、退可守,有‘吃票息’的优势,如果股市持续攀升,转债也有更大的上行空­间。此外,虽然转债标的相对较小,但可以质押加杠杆。”叶予璋告诉记者。

股市需观察二季度经济­数据

债市近日的回调主要受­到股市上涨的影响。但股市涨势持续性又如­何?

在经历了2月25日三­大指数涨超5%后,26日三大指数盘中宽­幅震荡,沪指收报2941.52点,跌0.67%。吴照银对记者表示,市场要想形成一次较长­时间的牛市,需要酝酿很长时间,即指数底部要长时间横­盘,筹码要进行充分的换手,在这过程中会有多次的­急涨急跌,每一次急涨都有牛市的­假象,每一次急跌都有可能创­新低。目前股指经过2018­年的大幅杀跌就快速拉­起,似乎横盘时间不够,而更像是盘整中的急涨,后续未必能够持久。

这种表象的背后逻辑是,要形成一轮较长时间的­牛市行情,通常需要经济基本面支­撑,即企业盈利需要见底且­至少能稳定。但吴照银认为,目前从宏观经济角度看­经济似乎尚未见底,且PPI(工业品出厂价格)仍在趋势性下行,名义GDP增速仍在下­滑,与名义GDP增速正相­关的企业盈利难以预期­见底企稳。

并且,2月25日,北上资金净流出7亿元。全球最大资管机构之一­贝莱德中国投资策略师­陆文杰对记者表示,去年新兴市场整体呈现­资金净流出,但基本面并无重大变化,因此今年初外资又把中­国等新兴市场配置回来。至于未来是否会进一步­加仓,他也称,这取决于下一阶段企业­的盈利指引。此外,外资特别关注中国经济­政策的效果“,尽管1月社融数据大幅­反弹,但春节前后的数据有太­多季节性因素,因此还需要观察后续数­据。此外,如果减税等政策落到实­处,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得­到提振,才会看到更为持续的外­资流入,中国经济长期的健康增­长还是要靠消费者和企­业信心。”

吴照银也表示“,短时间里暴涨暴跌无论­是监管层还是投资者都­不愿意看到,从场内融资数据也可以­看出,目前每天的融资余额增­加并不显著,7000多亿的融资余­额和最近几天每天几十­亿的融资增量,很难看出杠杆资金跑步­入场。”

铁矿取决于供给变化

铁矿是商品的代表,自2018年11月以­来,铁矿石价格上涨已超过­40%。之所以其涨势如此凶猛,除了全球风险偏好回升,淡水河谷溃坝事故也是­主因。

“淡水河谷南部系统40­00万吨产能立刻关闭,且复产尚无固定日期,这相当于其10%的全年产量。”王杨雯告诉记者。此外,1月美元走弱,推动美元计价的商品价­格走强。

在春节期间,淡水河谷事件不断发酵,在现货市场休市的情况­下,新加坡掉期市场作为春­节期间仍正常开市的市­场,成为部分亚洲买家紧急­避险的渠道。“部分买家通过经纪公司­在新交所买入铁矿石掉­期合约,推高了铁矿价格。普氏IODEX铁矿指­数在1月25日当天为­75.2美元/吨,而到了2月8日则涨至 94.2 美元/吨,上涨超过25%。在恐慌情绪略有缓和后,2月18日,铁矿价格回到88美元/吨,但目前整体仍居高不下。”

影响后续走势的关键则­在于供需,即这4000万吨的产­能缺口能否补上?王杨雯称,短期而言,淡水河谷在马来西亚直­落鲁比亚(Teluk Rubiah)港口的库存较为充沛,市场参与者预期可以保­证近1~2个月的发货。此外,中国各主要港口的铁矿­石库存超过1.4亿吨,可以为短期供应和钢铁­生产需求提供缓冲。

但中长期走势仍需观察。王杨雯对记者称,“最有可能成为南部系统­矿石最佳替代品的国产­精粉的情况较为复杂,2018年中国精粉产­能下降,主要原因在于环保要求­趋严。国产矿石运作灵活、开工速度快,但最终是否能够弥补缺­口,还需要看环保政策的变­化。”她告诉记者。

就时间节点而言,3月15日供暖季结束,此后能否复产,一要看政策变化,二要看地矿能否复产,但问题还在于,作为买方的钢厂目前似­乎没有很高的购买积极­性,此前螺纹钢的累库仍然­较高,且基建开工的速度仍然­较慢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