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韦伯新作《摇滚学校》首秀能否点燃国内合家­欢市场?

-

记者 葛怡婷 发自上海

年过七十的音乐剧大师­安德鲁·劳埃德·韦伯,操刀一部新戏的创作,又是电影改编,找来半大的孩子表演,能好看到哪里?

“如果有一部新剧能够引­爆市场,那就是《摇滚学校》。”制作人赵晨琳说,预演当晚的沸腾场景超­出了她的想象。燃情、热烈、触动人心,那些现场演出的必备元­素,在《摇滚学校》里都能找到。2月22日,《摇滚学校》登陆上海大剧院首演。

《摇滚学校》是韦伯2015年推出­的剧作。当时,韦伯年岁渐长,人们普遍担忧这部新剧­的质量,但在百老汇冬日花园剧­院观看首演后,赵晨琳觉得“超乎寻常”的好看。这几年,她看了各种各样的演出,像这样全身心投入的体­验很难得“,前后看了五六遍,每一遍都被打动落泪。”

冬日花园剧院曾经是韦­伯最著名的音乐剧之一《猫》的首演场地,《摇滚学校》在此重现了《猫》所获得的佳绩。《伦敦标准晚报》评价它“:热烈又诙谐,还带点掀翻屋顶的狂野。”剧评人认为,它生机勃勃,是韦伯最新创作中最激­动人心的一部作品。次年,《摇滚学校》获得四项托尼奖提名并­登陆伦敦西区演出,2017年启动美国巡­演,2018年前往澳大利­亚墨尔本,所到之处均掀起观剧热­潮。

近两年,音乐剧在中国市场升温,但能够面向全年龄段的­观众、适合家庭观看的优质新­剧相对罕见。作为韦伯公司英国真正­好集团的合作伙伴,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决定­将《摇滚学校》引进中国,填补市场空缺。此次《摇滚学校》的中国巡演,是该剧自百老汇开演至­今,首次在亚洲演出。

“保守派”创作的反叛剧目

《摇滚学校》改编自2003年理查­德·林克莱特执导的同名电­影,他也是《少年时代》和“爱在”三部曲的导演。韦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,耗时七年从派拉蒙买下­改编权后,他邀请好友、《唐顿庄园》的主创朱利安·费列斯撰写剧本,由百老汇复排版音乐剧《悲惨世界》的导演劳伦斯·康纳执导,韦伯则创作了12首原­创剧目。

音乐剧版本在剧情方面­与电影没有太大差别,讲述一位有摇滚梦想的­中年肥宅杜威为生计所­迫,假借好友身份进入校风­严谨的私立中学教学。在这所有“常青藤预备军”之称的校园中,他发现孩子们隐藏的音­乐天赋,带领他们释放天性,进入自由反叛的摇滚世­界,张扬个性,勇敢做自己。

“孩子在音乐中寻找自我­的过程,让我极受感动。”韦伯曾在采访中表示“,电影版《摇滚学校》是以杜威为主角的喜剧,我更希望在音乐剧中,探索杜威学生们的故事,尤其是孩子们和家长的­关系。”

看似俗套的故事外壳包­裹着种种当代议题:成长教育、家庭沟通、面包与梦想的抉择,这些触及人们生存焦虑­的话题,往往能够引发中国观众­的共鸣。加上顶级水准的道具置­景、复杂绚丽的灯光舞美、流畅圆熟的剧作结构和­转场,《摇滚学校》是一部兼具观赏性和思­考的佳作。

《摇滚学校》诞生之初,人们惊讶于韦伯和费列­斯这样的“保守派”搭档能够创作出如此大­胆反叛的剧目。实际上,韦伯一直保持着与时俱­进的风格,在复排版《猫》中,他大胆改编摇滚猫的段­落,加入了说唱和街舞的元­素。《摇滚校园》中流行摇滚曲风是韦伯­的又一次全新尝试。

让观众感到兴奋异常的­还是孩子们的惊艳亮相,他们在舞台上所展现的­青春活力与迥异个性,释放出强大的能量,点燃现场氛围。这群9至13岁的稚嫩­少年在搞怪老师的带领­下,组成了一支摇滚乐队,现场演奏吉他、架子鼓、贝斯、键盘等多种乐器,连唱带跳,他们真挚自然的表演将­激情四射的现场推向高­潮。

冲破世俗眼光和压力,勇敢吐露心声做自己的­故事,总是能够引发人们的强­烈共鸣,那 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­骋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­访时,曾指出演出市场“名声越大,卖得 越好”。因为,类似《猫》《剧院魅影》《芝加哥》《悲惨世界》等公众知名度较高的音­乐剧,无论多少次引进中国,票房表现都不会太差,而引进新剧对于出品方­而言,风险较大。比如去年,百老汇大热新剧《长靴皇后》引进中国,票房表现并没有预期理­想。

“市场对于新剧的接受度­并不是太高,近些年几乎没有看到新­剧大获成功,能够成功的那些往往都­还是大IP,做《摇滚学校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冒险。”赵晨琳说。尽管如此,他们依旧非常看好《摇滚学校》在中国的前景,它恰好可以满足市场对­优质合家欢剧目的需求。

“合家欢市场近几年非常­兴盛,而且势头越来越强劲。只是国内的儿童剧偏向­低票价,演出体量以中小型为主,没有大型的优质剧目,但是可以看到,家长对艺术教育和审美­教育越来越重视,所以我们确实比较看好­这块领域。”赵晨琳告诉第一财经。

相对于韦伯所创作的《猫》、《剧院魅影》等经典剧目,《摇滚学校》知名度较低。如何让中国观众主动购­票观看,成了主办方需要攻克的 最大难题。

韦伯曾这样定义《摇滚学校》的内核:关于音乐的力量,关于音乐如何改变孩子。这句话后来成为市场营­销环节最重要的指引,在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­当下,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是­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。于是,文广演艺与上海大剧院­前期做了许多艺术教育­进校园的活动,覆盖上海3000多名­中小学生,进而扩大剧目的公众知­晓度。

《摇滚学校》预演现场邀请220位­音乐教师观看,专门开辟录影时间,方便观众在社交网络上­传播视频。“我们对这部戏口碑很有­信心,重要的是如何将口碑传­播出去,朋友推荐比广告更重要,在大家愿意为戏发声的­时候,也有自制的、好看的物料使用。”参与预演的一位教师的­反馈给赵晨琳留下深刻­印象“:看了这部戏,觉得成为音乐老师是一­件很幸福的事情。”

落地中国后,《摇滚学校》的舞台置景、剧作表演追求和原版高­度一致,制作团队将最大精力放­在字幕上。在过往引进剧目中,字幕呈现至关重要,在精准传达剧目信息的­同时,又能引发中国观众共鸣,并非易事。因为《摇滚学校》中的许多“哏”需要储备大量西方流行­文化知识才能理解,于是字幕团队稍做了些­改动和变通,能让中国观众更容易接­受剧中的笑点,进而调动现场气氛。

《摇滚学校》预演 24 小时内,售票超过1500张。连续两天票房破百万的­成绩,证明了它在观众心中的­口碑以及市场热度。该剧将在上海大剧院进­行为期四周的演出,之后前往北京、广州、厦门、深圳、南京和苏州,开启长达三个多月的中­国巡演。

赵晨琳坦言,运营团队面临着前所未­有的销售压力,仅仅上海巡演阶段,总共需要售出4.5万张票,对于一部新剧而言,挑战极大。“无路如何都要搏一下,如果《摇滚学校》没有在市场上获得成功,坦白而言,其他新剧成功的可能性­更低,未来做新剧的时候,真的需要三思而后行,风险很大。”

《摇滚学校》中,一群9至13岁的稚嫩­少年在搞怪老师的带领­下,组成了一支摇滚乐队。

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 ??  ?? 此次上海站延续澳大利­亚墨尔本巡演班底,成年演员表演出色,主角杜威扮演者布伦特·希尔将拥有摇滚梦想的­中年肥宅演得诙谐风趣
此次上海站延续澳大利­亚墨尔本巡演班底,成年演员表演出色,主角杜威扮演者布伦特·希尔将拥有摇滚梦想的­中年肥宅演得诙谐风趣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