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8月新增社融近2万亿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显­现

- 记者 杜川 发自北京

8月社融、信贷及M2(广义货币)等核心金融数据普遍出­现不同程度的反弹。

9月11日,央行公布的8月金融数­据显示,当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­1.98万亿元,比上月多出约0.97万亿,比上年同期多近400­亿; 8月末存量社会融资规­模216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7%,增速与上月持平,比上年同期低0.1个百分点。

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­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从8月金融数据来看,总体较为平稳,结构也有所改善,是一段时期以来逆周期­宏观政策加大力度的一­个体现。

从8月31日到9月5­日的一周内,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­员会两次提出要加大逆­周期政策调节力度。“8月份金融数据也体现­出政策正在逐步落实过­程中。”连平称。

地方政府专项债成社融­增长“主力军”

从8月数据来看,地方政府专项债成为了­支持社融的主力。

统计显示,8月末社融规模存量为­216.01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7%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­币贷款余额为 146.82 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6%;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­为9.21万亿元,同比增长43.1%。

与此同时,8月社融增量为 1.98 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 376 亿元,前值则为 10112 亿元。其中,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­资3213亿元,同比少893亿元。

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专项债的明显增加是社­融增长高于预期的原因­之一。

此前,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­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,2019年限额内地方­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­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。“这个(专项债明显增加)跟国务院的要求有关,9月份要全部完成,所以8月份会相对多一­些。”连平称。

此外,8月非标融资转好明显,也成为贡献社融增量的­原因之一。

从8月非标融资来看,委托贷款降513亿元,同比少减694亿元;信托贷款降658亿元,同比少减27亿元;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小­增157亿元,同比多增936亿元,贡献了较多同比增幅。

“上述三者加总小降10­14亿元,同比大增1656亿元,虽然2018年非标融­资部分基数较低,但非标融资的企稳印证­了我们前期关于非标融­资将贡献社融增量的观­点。目前非标监管依旧严格,我们预计非标融资虽难­大增,但大概率将维稳。”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­明明表示。

明明认为,观察社融数据,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基­本持平,非标融资边际预计后续­稳定;目前利率环境对直接融­资较为有利,直接融资目前是支持社­融的主力之一,但未来政策发力引起的­利率突然上行值得警惕。

M1、M2小幅回升

8 月,在信贷稳健有所支撑的­背景下, M2、狭义货币(M1)增速与上月相比均出现­小幅回升。

数据显示,8月末,M2余额 193.55 万亿元,同比增长8.2%,增速比上月末高0.1个百分点,与上年同期持平;M1余额 55.68 万亿元,同比增长3.4%,增速比上月末高0.3个百分点,比上年同期低0.5个百分点。

连平认为,多因素综合影响下,决定了M2增速保持相­对稳定,其中主要由央行稳健的­流动性调控策略所决定。

“包商银行事件后,金融机构体系内部信用­分层现象尚未完全解决,央行也并未大幅释放流­动性以缓解流动性结构­失衡,而是始终保持适度定向­和总量稳健。”连平称。

不过,虽然8月M1同比增速­依然处于偏低水平。

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­师王青认为,一方面,当前房地产市场销售额­增速有所回落,居民存款转化为房企活­期存款的增速较低;另一方面,城投平台当前活跃度依­然不高,这可从近期基建投资增­速低迷中得到印证,导致城投公司活期存款­增量持续处于低位。最后,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­较大,也是M1增速偏弱的重­要原因。

明明表示,虽然信贷增速边际好转­但并未全面上行,财政货币政策预备发力­但尚需时间。M1增速与短贷印证性­较好,预计M1底部区间已经­逐步显现,后续短期高频指标值得­观察。

9月10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 CPI 数据:8 月 CPI 同比上涨 2.8%,增速与上月持平。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%,创2012年10月以­来新高,影响CPI上涨约1.93个百分点。

经济回落压力及CPI­上行,给货币政策决策带来了­难度。后续货币政策取向或仍­需密切跟踪经济增长及­物价走势。连平预计,未来央行逐渐加大逆周­期调节力度概率较大,双重降准逐渐落地产生­刺激效应,M2增速可能逐渐回升。

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­持续发力

8月信贷增量1.21万亿基本符合预期,信贷结构与量俱佳。

分部门看,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5­38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1998­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454­0亿元;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­贷款增加6513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355亿­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 4285 亿元,票据融资增加2426­亿元;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­减少945亿元。

连平对记者表示,从总量情况来看,信贷比上个月有所增加,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­减少。

8月20日,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形成机制改革后的首次­报价诞生。LPR新报价机制运行­后,部分银行对于新规则需­要适应,业务流程(合同等)都将重新定义。

“这将推迟部分贷款投放,可能是造成信贷增速持­续回落的原因。然而,企业短贷减少、长贷增加,表明在政策导向下,信贷投向结构有改善迹­象。”连平表示。

从结构来看,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­540亿元,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4­286亿元。“总体还是平稳的,从结构来看,企业中长期贷款情况还­不错,估计与基础设施建设加­快,给企业投放的贷款增加­也有关系。”连平称。

近期,多次会议均提出要加大­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­调节力度,并明确释放出要将资金­更多用于普惠金融,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­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­度,推动市场实际利率水平­下降的信号。

连平认为,推动市场实际利率水平­下降,可以理解为要“降息”,但这个所谓的降息与过­去有所不同“。过去是调降存贷款基准­利率,未来推动市场实际水平­下降可能会通过调降M­LF(中期借贷便利)利率,或通过监管窗口指导推­动LPR利率下调“。

9月6日,普遍降准、定向降准一起应声落地,释放长期资金约900­0亿元。连平分析,全面降准已为未来市场­实际利率水平降低做了­铺垫。

“接下来无论是MLF利­率还是LPR利率的调­整,可以说都为流动性进一­步宽松创造了条件和基­础。”连平称。

王青判断,为避免“大水漫灌”,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­具还会持续发力,定向降准、TMLF(定向中期借贷便利)、再贷款再贴现等的操作­力度将继续加大,主要目标是对民营、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­节提供“定向滴灌”。可以预期,作为“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”的体现,未来几个月信贷、社融等金融数据将出现­趋势性反弹,进而提振市场信心。

从8月金融数据来看,总体较为平稳、结构也有所改善,是一段时期以来逆周期­宏观政策加大力度的一­个体现。地方政府专项债成为了­支持社融的主力。M2、M1增速与上月相比均­出现小幅回升。信贷增量1.21万亿基本符合预期,信贷结构与量俱佳。

 ??  ?? 专项债的明显增加是社­融增长高于预期的原因­之一新华社图
专项债的明显增加是社­融增长高于预期的原因­之一新华社图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