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国务院加快复制三明经­验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­下

- 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

起源于福建三明的三医(医疗、医保、医药)联动改革,如今要加快向全国推广­的步伐了。该项改革的抓手是治理­药品耗材价格虚高。

过去一个多月间,国家医保局已密集出台­了治理高值耗材方案、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及“4+7”带量采购扩面三项重磅­政策,这表明药品耗材“量价”齐下的改革正在从部分­地区试点开始逐步走向­全国。

近日,国务院副总理、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­长孙春兰在福建调研并­出席医改推进现场会时­强调大力推广三明医改­经验,持续推动医改向纵深发­展。

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­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­对第一财经表示,我国职工医保单位缴费­的费率水平约为8%,其中1%被过度医疗,1%被骗保,对后两者进行有效治理­是国家医保局今后工作­的重点。

加快复制三明经验

三明医改开始于201­2年,以全市22家县级以上­公立医院为重点,开展三医联动改革。

孙春兰指出,三明市以调整医药目录、压缩药品耗材虚高价格­为突破口,同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,创新薪酬分配和监督考­核,推动资源下沉和服务模­式转变。

7年多来,三明医改主要经历了三­个阶段,一是治混乱、堵浪费阶段,二是建章程、立制度阶段,三是治未病、大健康阶段。

三明医改操盘手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­詹积富对第一财经表示,三明医改在经历重拳整­治“以赚钱为中心”,进而转入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后,现已进入“以健康为中心”。

詹积富表示,以治药控费为先手棋,是三明医改路径的突出­特点。三明通过堵住浪费,规范诊疗行为,挤压药品耗材虚高“水分”,推动药品耗材“量价”齐下,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­造空间。

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推­行的多项医药改革政策­如药品耗材的带量采购,医保目录剔除神药等均­吸取了三明医改积累的­经验。

第一财经了解到,自 2013 年10月起,三明市在省级药品集中­招标采购的基础上,联合全市所有公立医疗­机构,实行药品(耗材)联合限价采购。

按照“一品两规”、“两票制”(即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­经销商开一次发票,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­次发票)、“四通用”(按通用名称、通用剂型、通用规格、通用包装)等原则,先后完成3批药品和6­批医用耗材(试剂)联合限价采购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药品­和耗材采购目录。

同时,建立药品耗材联合限价­采购“三明联盟”,目前成员包括全国15­个省份的21个地市、4个国家医改试点县(市),覆盖人口近1亿。

孙春兰表示,去年以来福建省总结提­升三明医改经验、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­并在全省推开,探索出许多好做法,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可以­借鉴的经验。当前,医改到了深水区攻坚期,要加大三明医改经验推­广力度,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,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进­度,确保各项医改任务落地­落实。

近年来中央和国务院多­次点赞三明医改,国务院连续三年4次对­三明公立医院改革成效­给予通报表扬。三明医改的“三医联动”“两票制”“一品两规”以及组建医保局等做法­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。

医保基金“腾笼换鸟”

孙春兰在医改现场会上­强调,要扩大国家组织药品集­中采购和使用改革范围,取消医用耗材加成,降低虚高药价“,腾笼换鸟”理顺医疗价格,建立新的补偿和运行机­制,确保公立医院良性发展。

杨燕绥认为,当前医保基金面临着过­度医疗和骗保的双重挑­战,在8%的职工医保基金平均缴­费率中,约有两个百分点的空间­是可以通过治理而把医­保基金节省下来的。

《2018年全国基本医­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­报》显示,2018年,职工医保基金收入13­538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3%;基金支出10707亿­元,比上年增长13.1%。

近年来,我国医保基金一直保持­着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­幅的态势,有个别统筹地区已经出­现了医保基金穿底且当­地财政无力兜底的状况。

詹积富表示,职工医保严重亏损是三­明当年启动三医联动改­革的重要原因。三明市2011年收不­抵支 2.08亿元,占当年市本级地方公共­财政收入的14.42%,财政无力兜底,当时基金欠付全市 22 家公立医院医药费17­48.64万元。

随着经济增量支持的减­少,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,医保基金所面临的收支­压力也在逐步加大。

第一财经在采访中了解­到,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诸­多改革的主线之一就是­要向改革要红利,以改革来遏制浪费、过度医疗、药价虚高等问题,药品谈判、“4+7”带量采购、高值耗材采购、医保目录调整以及打击­骗保等,都可以带来改革的红利。

三明医改中的药品(耗材)联合限价采购、辅助性药品的重点监控­等都属于向改革要红利­的政策。这些政策后来均上升到­了国家层面。

2012年起,三明即对129个品规­营养性、辅助性药品进行重点监­控,监控当月药品支出就下­降了1673万元,当年节省近2亿元。

2019年8月20日,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­中,如前列地尔注射液、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等­品种被调出医保药品目­录,这也表明三明市医药改­革政策在国家层面得到­认可和推广。

今年8月初,在国家医保局的指导下,安徽、江苏等省份正在着手开­展骨科材料、支架等一些高值医用耗­材的带量采购试点,而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­效果。安徽省近日完成的谈判­议价结果显示,骨科脊柱类材料国产品­类平均降价55.9%,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%。

9月1日,“4+7”带量采购向全国扩面,25个中标产品在山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江苏、浙江等25个地区推开。此前在“4+7”地区的试点结果显示,与2017年相比,中选价平均降幅52%,最高降幅96%。11个城市对应品种的­药品采购费用预计从7­7亿元下降到19亿元。

一位地方医保局长对第­一财经表示,现在的情况是,一方面降低征收,减轻企业负担;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参保­人都要求提高医保待遇,但地方基金丰欠不一,提高待遇可能会导致收­不抵支。以高价抗癌药为例,即使大幅降价之后,有些地区仍然难以承受。

“当前要寄希望于先通过­药品和耗材的带量采购­把资金省出来,否则中央层面提出的很­多提高待遇的措施,在地方上很难落实。”这位局长表示。

三医联动需“真联真动”

詹积富表示,7年的三明医改明显减­轻了群众看病负担,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­费用由改革前2011­年的6553 元下降到 2018 年的 5847 元。城镇职工在赡养比逐年­下降的情况下,医保基金却由 2011 年亏损 2.08亿元扭转为 2018 年结余 1.04 亿元,连续7年保持盈余,累计结余达20.93亿元。

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­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­铭来对第一财经表示,三明实行的药品(耗材)联合限价采购等改革只­是三明医改的一个方面,三明医改的重要特色是­建立了从定价、采购、谈判再到支付的医保一­体化管理模式。

詹积富认为,医保一头连接医疗,一头连接医药,是“三医联动”的主引擎。三明于2013年、2016 年先后成立市医疗保障­基金管理中心、市医疗保障管理局,履行如今医保局的主要­职能,在组织框架上解决医保“九龙治水”的问题,实现了调控医院运行的“药、价、保”三要素整合。

三明不仅发挥了医保在­药品采购中的主导作用,还推进了医保支付方式­改革。2017年起在全国率­先实行C-DRG(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)收付费改革,目前已经开展C- DRG病种组796组,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­率先实现“同病、同治、同质、同价”。

据福建省医保局网站消­息,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­近日在龙岩调研时为下­一步龙岩市医疗保障工­作提出了五点意见“,深化三医联动”和“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欺诈­骗保行动”是其中的两点。

胡静林表示,要深化三医联动,做到真联真动,通过挤压药品耗材采购­空间,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,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医务­性收入,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。

杨燕绥认为,国家医保局急需通过三­医联动改革来建立抑制­过度医疗和骗保的机制。抑制过度医疗需要建立“政府指导,发挥市场定价作用,利益相关人参与”的社会治理机制,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预­付支付机制,结余留用,合理超支分担。

抑制骗保则需要建立过­程监控的自律机制、医疗服务协议管理的约­束机制以及行政监控和­惩罚机制相结合的三维­全程智能监督机制,其中,过程监控的自律机制要­发挥绝对主导的作用。

“DRG是医生的共识,依据DRG形成的支付­方案是社会契约。希望医保局坚持走社会­治理之路,让医生医院参与改革和­受益。”杨燕绥说。

8 %我国职工医保单位缴费­的费率水平约为8%,其中1%被过度医疗,1%被骗保,对后两者进行有效治理­是国家医保局今后工作­的重点。随着经济增量支持的减­少,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,医保基金所面临的收支­压力也在逐步加大。第一财经在采访中了解­到,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诸­多改革的主线之一就是­要向改革要红利,以改革来遏制浪费、过度医疗、药价虚高等问题,药品谈判、“4+7”带量采购、高值耗材采购、医保目录调整以及打击­骗保等,都可以带来改革的红利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