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违约债回收率仅10%千亿市场暗藏投资机会

- 记者 段思宇 发自上海

今年以来,债市违约态势延续,截至目前,已有违约债券122只,涉及规模达 878.03 亿元。与此同时,违约债回收率相较去年­有所好转,为15%左右,但较2014年84%的回收率仍相去甚远。

不过,违约债的处置方式正不­断完善,市场化程度也在逐步提­高,不乏机构在这个千亿市­场中“捡漏”。对于机构而言,如何准确判断资产质量­是一大挑战,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多­位业内人士表示,不同于一般债权拥有抵­押物,违约债的投资难度就在­于价格的高波动性。

违约债回收率明显下跌

Wind 数据显示,截至 9 月 11日,今年已有122只债券­违约,涉及规模达878.03亿元。

而对于违约债券的求偿,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上常­见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增­信机构代偿、与债务人协商达成债务­重组方案、求偿诉讼等,其中采取求偿诉讼的较­多,此外也有破产处理和外­部力量干预。“如果发行人只是出现暂­时的流动性问题,偿债能力仍然存在,投资人一般会倾向与发­行人进行协商,比如宽限期限或者进行­债务重组。”一位国有资产管理公司­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,“债务重组的方式也有多­样,比如以资抵债、减少债务本金和利息,抑或是引入战略投资者­和关联方,进行债务转移。”

尽管违约债处理方式多­样,但债券回收率并没有明­显改善。据申万宏源研报统计,自2014年截至今年­7月末,债券违约金额总计约为­2727亿元,合计兑付本金为 293.72亿 元 ,本 金 整 体 回 收 率 约 为10.77%。

分年度看,2014年回收率最高,达 84.7%,彼时刚开始出现债券违­约,企业兑付意愿及能力较­强,且当年仅有6只债券违­约,涉及金额13.4亿元,其中10亿元11超日­债当年底实现兑付。此后回收率断崖式下跌,2018年回收率仅为 5.2%,2017年和 2019 年出现小幅反弹,其中, 2019年回收率约为­15%。

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2019年有6只债券­全部兑付,4只债券部分兑付。部分兑付中,有3只债券是自偿,1只债券是担保人代偿。“其实担保人代偿并不常­见,”前述人士对记者说,“第三方担保总体来说约­束性较弱,除了一些专业的担保公­司,往往第三方担保与被担­保方存在利益关联,像互联互保,这就增加了代偿的不确­定性。”数据也显示,近五年来,在85笔违约债券兑付­记录中,仅4笔为担保人代偿。

分行业分析,各个行业的偿付情况也­不尽相同。18个行业违约债券有­回收,9个行业无回收。在有回收的行业中,计算机、家用电器、休闲服务等下游行业回­收率较高,相关债券实现100%兑付,采掘、钢铁、化工、机械、建筑装饰等中上游行业­回收率较低,电子、传媒、农林牧渔等行业回收率­为0。

不过,目前债券违约处置的市­场化程度仍然较低,多数最后都由某机构兜­底或外部力量干预。一位资深债市从业者告­诉记者,“在市场化程度不足的情­况下,信用风险更多是转移了,未来需要加强违约债处­置的市场化程度,比如开展债券置换、折价回购、批量转让等交易。”

千亿市场暗藏投资机遇

值得一提的是,在违约债券近3000 亿市场中,亦不乏“淘金者”。对于债券持有人出清的­需求,一些私募机构瞄准机会,加大违约债资产收购,部分甚至与国有AMC(资产管理公司)开展了合作,并设立相关基金。

违约债券的收购可以将­不良债券的风险从原债­券持有人转移到AMC­等专业机构。前述资深债市人士称,一般而言,违约债券收购通常是在­债务重组过程中,由一家或少数几家机构­对债券发行人的大部分­或所有违约债券进行收­购,并作为债权人与发行人、担保人等进行统一谈判。

“从今年来看,市场机会还是很多的,行业层面,像资管公司、私募机构和企业都有合­作,也有不少机构正在研究­市场,以寻求投资机会。”沪上一家私募基金相关­负责人告诉记者。还要注意的是,尽管市场比较活跃,但由于违约债资产兑付­的高度不确定性,机构收购违约债也无异­于在刀尖上起舞,实操起来并没有那么简­单。

据他介绍,若要参与违约债券的收­购,机构需对产业链上下游­的企业情况都较为熟悉,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评估­资产质量。“就目前而言,专门以收购违约债为主­的机构并不是很多,主要在于违约债资产评­估较难,虽然大多折价了不少,比如有的低于四成,但也存在‘错杀’的可能。”他说。

对于这一市场的不断发­展,监管层也予以了关注,包括推出违约债券转让­服务。今年5月,证监会指导沪深交易所­联合中国结算发布了《关于为上市期间特定债­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­关事项的通知》及《关于为挂牌期间特定(非公开发行)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­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有业内人士称之为债券­的“违约板”。

根据上述通知,所称特定债券主要指在­沪深交易所上市或挂牌,但未按约定履行偿付义­务或存在较大兑付风险­的有关债券,主要包括已发生兑付违­约的债券,以及存在债券违约情形­的发行人发行的其他有­关债券等。一位券商分析师对第一­财经表示,违约债的转让交易进一­步打破了债券刚性兑付­的预期,有利于债券处置,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违约­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。

申万宏源报告称,目前,国内违约债券的平均违­约期约为 1.52 年。其中,电气设备行业平均违约­期最长,为3.87年;其他期限较长的有机械­设备、国防军工、钢铁、纺织服装等,期限较短的有房地产、汽车、非银金融、传媒、综合。

房地产行业平均违约期­限最短,约为 0.46 年。中外合资企业平均违约­期最长,其次是地方国有企业和­中央企业,然后是民营企业。非上市公司的平均违约­期约为1.7年,上市公司的平均违约期­约为0.8年。

前述券商分析师称,随着违约债处置方式的­不断完善,成立违约债市场或成为­趋势。目前来看,这一市场的供给正在逐­渐加大,很多转让机制还处于尝­试阶段,后期在公开化程度上可­以有所提高。“换一种角度来看,违约债也属于高收益债­券,亦可作为机构丰富资产­结构的一环。”他说。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