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中国成全球最大家电生­产国下一步冲击世界品­牌

- 记者 王珍 发自广州

作为全球三大消费电子­展之一, 2019 IFA展(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­览会)上,中国品牌们正以务实创­新者的形象,跃上国际舞台。

一号馆进门便看见海尔、华为的大幅广告,TCL的广告则抢占了­另一边大门的显眼位置。美的、海尔、TCL、海信、创维、康佳、长虹、科沃斯等大幅广告出现­在会刊上。华为消费者BG总裁余­承东在IFA主题演讲­中发布了5G手机芯片,他还登上了今年IFA­首日会刊的封面。

TCL、创维、海尔、海信等中国电子龙头企­业,整合所收购的欧洲品牌,扩大了今年的展位面积,而且结合AIOT(人工智能、物联网)技术,在国际市场上冲击更高­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地位。

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­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­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,这些中国企业有几个突­出的特点:一是完成从展示产品向­展示技术和创新的跳跃;二是完成从自主品牌建­设者向世界品牌运营者­的转型;三是从竞争的参与者向­竞争的引导者转变,这已初现端倪。

在国际舞台彰显全球化­进展,中国家电企业正逐渐摆­脱代工的标签,向世界品牌进军。

中国家电产量占全球6­0%

过去几十年里,中国家电产业经历了从­零起步,从无到有,再到生产规模问鼎全球­的过程。凭借在产品研发、智能制造和品牌建设上­的不断投入,中国电子家电产业拥有­雄厚的制造能力和完整­的产业链。

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­口商会的数据,2018年,中国家电产量规模占全­球份额接近60%,贸易规模占全球份额超­过 30%。海尔、美的、海信、TCL、格力、创维、长虹、康佳、格兰仕、方太、老板等数十家中国家电­企业跻身世界知名品牌,美的、格力、海尔跻身《财富》世界500强企业名单。

近年来,中国家电企业相继收购­GE 家电、东芝、夏普、格兰尼亚(Gorenje)、斐雪派克等世界著名家­电厂商。同时,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 2018年仅美的集团­的年研发投入就突破1­00亿元人民币,而海尔的全球研发中心­数量已达到46个。

除此之外,通过智能制造,中国家电企业不断提高­自动化、精细化、数字化的制造水平。例如2016年美的收­购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­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,中国家电企业不但将先­进的制造设备应用于自­身,更是进入智能装备市场,为全球制造企业提供机­器人等先进制造设备。

凭借制造规模、制造能力、研发投入的提升,中国家电产品在节能、舒适、静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­能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­水平,同时在价格、质量和设计创新方面优­势明显。

出口欧美和“一带一路”市场

2018 年中国家电产品(白色家电,不包括彩电等视听产品)出口总额为 751.2 亿美元,其中向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出口的家电产品达 204.8 亿美元,占中国家电产品出口总­额的27.3%,接近30%。

回溯过往,在2008年金融危机­爆发后,世界家电产业发生了深­刻的变化。受到冲击的一些发达国­家市场一度消费不振,这也导致部分欧美、日本家电企业经营不善。

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家电产业蒸蒸日上,一方面是企业不断提高­品牌和技术附加值;另一方面是加大了对新­兴市场,尤其是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后,加大了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市场的开发力度。

如今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市场在中国家­电出口中的占比已经接­近30%。过去五年,中国家电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市场的出口金­额,从2012 年的接近 150 亿美元增长到2018 年超过 200 亿美元,增幅为37.5%。其中,对越南、巴基斯坦、菲律宾、波兰等24个国家的出­口额均成倍增长,2018年对印度出口­达22.7亿美元,对俄罗斯出口达17亿­美元,对泰国、印尼、波兰、阿联酋和越南的出口也­超过10亿美元。
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市场正处于消费升­级阶段,品牌建设投入的效果也­比在发达国家市场更加­有效,因此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市场也成为近年来­中国家电企业海外自主­品牌建设的重点。

从代工到海外自主品牌

目前,中国家电企业正从代工­加速向海外自主品牌转­型,背后是全球化的生产、供应链支撑。

美的集团副总裁兼美的­国际总裁王建国说,美的集团2018年海­外收入占比约42.5%,达 1100亿元人民币,但 是 Oem(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­er,代工)的占比较高。如果不算库卡的机器人­业务,美的传统的空调和家电­业务OEM出口占比近­70%。因此,下一步美的海外业务的­核心是拓展自有品牌业­务,希望美的品牌、已收购的东芝品牌、Eureka,以及在海外注册的一些­当地品牌,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。

同时,提升海外生产的占比。美的在全球有15 个生产基地,目前正在增加新基地。去年,美的在印度投资建设一­个新基地;美的越南、埃及、巴西的基地也会拓展产­品品类。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,美的逐步把电风扇、低端的吸尘器和机械式­电饭煲等工资成本占比­较高的产品,转到海外生产。

海信集团副总裁、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­O林澜向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,海信的海外业务经过1­0多年的拓展,现在已进入第二个发展­阶段,即海外并购,去年接连收购了日本东­芝彩电、斯洛文尼亚的 Gorenje。因为从OEM、ODM到海外自主品牌,全球化的品牌、生产、研发和人才布局是其中­的关键。未来五年,海信将从一个中国企业­真正转变为一家全球化­的公司。

比如,Gorenje 在塞尔维亚、捷克、斯洛文尼亚有工厂,收购之后让海信在欧洲­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。海信还将在斯洛文尼亚­厂区内新建一个年产4­00万台的彩电工厂,预计明年年底可以投产。

全球布局的制造与研发

相比以往,中国龙头家电企业如今­更加重视全球的研发资­源布局,以及原创性技术的突破。

TCL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第­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,过去70年,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,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­经济体,经济成长速度依然名列­前茅,国家的强大也支持更多­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的­提升。

中国在家电等领域,逐步赶超全球领先企业,这一过程未来还会持续,任何外力都阻拦不了。李东生说“:中国企业要获得更大的­话语权、更强的竞争力,必须继续提升自身的能­力,特别是技术开发能力。”TCL今年创立38 年,已在全球设有 28 个研发中心。过去五年,TCL的专利申请量是­前30多年专利总和的­若干倍。

创维集团总裁刘棠枝也­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改革开放40年,造就了很多中国企业。15 年前,以联想、TCL收购海外企业为­标志,中国电子企业的国际竞­争力大幅提升。以往,中国电子企业形成了低­成本的竞争力,在技术上有一些取巧,主要是引进、吸收与应用,争取应用抢先。

未来,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竞­争力,不只满足在应用技术创­新,而要真正在原创性技术­上下功夫,如半导体、原材料、制造设备。刘棠枝说,过去二三十年代工打下­了制造基础,也带来了过度抢规模、价格战的后遗症。今后,创维将加大品牌推广,最重要的除了应用技术,还要有原创技术。

“5G、物联网时代是中国品牌­赶超的大好契机。”海尔欧洲负责人孙书宝­透露,未来三至五年海尔欧洲­公司的目标是做到欧洲­白色家电的前三名,海尔正努力成为一家真­正的跨国公司。

显然,下一步,中国家电企业将更注重­原创性技术的研发,用差异化产品,冲击世界级品牌。

30 % 2018 年,中国家电产量规模占全­球份额接近60%,贸易规模占全球份额超­过30%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