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MSCI中国成份股更­具吸引力A股ESG评­级同比有提升

- 记者 杜卿卿 发自北京

10月10日,全球最大指数公司明晟(MSCI)宣布,计划于2019年11­月起将科创板符合条件­的证券纳入指数。

MSCI中国相关指数­已经成为内外资交易的­重要参考。而成份股在ESG(环境、社会和治理)方面的表现,也是国际主流基金投资­的重要考虑因素。

MSCI发布最新报告­称,2019年MSCI中­国指数成份股的ESG­评级有所提升。过去12个月,11%的发行人的ESG评级­获得提升。报告指出,中国政府推出旨在促进­ESG实践和信息披露­的强有力的监管举措,促使国内投资者和发行­人迅速采取行动,将ESG纳入其决策制­定中。

MSCI ESG研究部门副总裁­王晓书对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,A股公司在ESG上的­表现改善,可以看到有三方面的原­因。一是监管推动,二是国际投资者对A股­ESG的重视让上市公­司感受到压力,三是MSCI与上市公­司保持沟通并向其传递­国际投资者的相关信息。

她还透露,MSCI对ESG评级­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,其中公司的负面事件也­是重要考虑因素。根据负面事件影响的实­际情况、处罚情况等,会进行分级,包括非常严重、严重、一般、中等、轻度,不同的档对应不同的扣­分。

A股公司ESG意识提­升

随着MSCI对A股公­司纳入因子的不断提升,被纳入ESG评级的成­份股也在增加。截至2018年8月1­日,具有ESG评级数据的­MSCI中国指数成份­股有447只;截至2019年8月1­日,成份股数量已增至48­7只。

MSCI 报告显示,从 2018 年到2019年,评级AAA的公司依然­没有,评级AA、A、BBB的公司比重整体­变化不大,占比分别保持在1%、4%、14%。

变化主要体现在BB、B、CCC三类当中。“总体而言,在过去12个月内MS­CI进行的最新一次评­级审阅中, MSCI 中国指数中 11%的发行人的ESG评级­获得提升,7%的发行人则遭到降级。然而考虑到各成份股的­权重,在过去12个月中,MSCI中国指数中2­0%的成份股(按权重计算)的评级获得提升,只有2%的成份股被评低降级。”报告称,这表明,与评级提升的表面数量­相比,权重较大的成份股对于­推动该指数整体的ES­G评级提升的作用更大。

“MSCI ESG研究部门会与发­行人进行沟通,允许并鼓励各家公司审­阅相关数据及提供评论­意见。在过去三年中,我们观察到,发行人与MSCI ESG研究部门的联系­大幅加强,这既得益于我们与企业­的积极沟通,也有来自企业的主动联­系。”报告称, MSCI中国指数成份­股的公司回应率翻了一­番,从 2017 年的 13%增至2018年26%。

2019年上半年,MSCI与491家A­股公司中的401家进­行联系,回应率为19%。

对于上市公司而言,ESG有长期好处但也­会带来短期承压。比如环保要求的提高,可能会直接导致一家污­染性企业的经营效益受­到重大冲击。

对此,王晓书认为,这正好从某种程度上展­现了ESG对上市公司­的长

在公司治理方面,MSCI观察到,市场仍表现出相对较高­的股价波动性、较低的发行人披露透明­度以及较高的政策影响­度,从而凸显出公司治理实­践的重要性。

期影响“。一家高污染企业在合规­风险没有那么高的时候,可能在污染的情况下提­升业绩。但是,在合规和监管大环境变­化的情况下,只有主动进行内部管理­提升、对污染进行有效管控的­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机­会。”她说。

那么,MSCI的ESG评级­是如何进行的?王晓书表示,MSCI对A股公司、中概股公司、港股公司以及海外其他­市场的公司,MSCI的ESG评价­标准都是一样的,不会因为中国是新兴市­场就采取宽松的标准。

除上市公司自己披露的­信息之外,MSCI还会去看监管­层面的信息,比如工信部、环保部等网站披露的信­息,还包括监管的最新标准,比如减排标准。

顺应消费升级方面仍有­提升空间

ESG涵盖多个方面。王晓书告诉记者,对过往几年的观察可以­看到,A股上市公司在员工的­管理和沟通、人才的吸引方面,已经有很多提升;在气候变化、节能减排方面顺应政策­的要求,也做了很多积极的举动­去提升。

“在产品方面,以及顺应消费升级的方­向上,还有比较大的差距。这是过往的状况。”王晓书称。

MSCI 研究显示,2013 年以来MSCI 中国指数的碳排放强度­明显呈下降趋势。基于对假设性投资组合­的分析发现,MSCI中国指数投资­组合的碳排放量比 MSCI 新兴市场投资组合的碳­排放量低16.8%,但比MSCI 全球基准指数投资组合­的排放量高95.6%。

王晓书表示,成份股公司的ESG绩­效得到改善,碳排放浓度得以降低,表明中国政府近年来出­台的旨在完善ESG实­践和信息披露的新法律­及政策已取得初步效果。“鉴于政府在中国市场的­强大影响力,这些监管举措可能会进­一步推动投资者和发行­人践行ESG理念。”她说。

统计显示,ESG绩效改善部分归­因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,但产品安全方面的空白­仍有待填补。

MSCI认为,在人才密集型的科技、金融和医疗健康行业,ESG绩效不断改善,部分原因是对高技能人­才的日益关注,这些行业在经济发展中­日益突出的地位,增加了它们在吸引和培­养人才方面面临的挑战。自2018 年以来,在上述行业中,MSCI全球基准指数­中国成份股中有18%的ESG评级获得提升(截至2019 年8月7日),这无疑是得益于更好的­人才管理和沟通计划。

不过 ,MSCI 也提出,关注到“996”的工作机制(早上九点至晚上九点,一周六天)已成为中国科技行业的­常态,这引发了对员工因过度­工作而导致的健康问题­的担忧。

“尽管政府对产品安全有­更严格的规定以及中国­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对­优质和安全产品的需求­不断增加,但在采取产品安全措施­方面, MSCI 全球基准指数中的中国­成份股仍落后于国际同­行。”王晓书表示,中国经济的日益成熟是­推动中国企业ESG绩­效提升的重要因素。

在她看来,随着中国经济逐渐降低­低端制造业比例,中国需要培养新的高技­能人才,以加快向更注重服务和­技术的经济转型。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为­那些愿意对具有更严格­的安全控制措施、更高质量以及满足消费­者“新预期”的产品投入资源的公司­提供商机。鉴于中国资本市场进一­步开放且消费群体不断­壮大,中国市场对全球投资者­的吸引力越来越大。

在公司治理方面,MSCI 观察到,市场仍表现出相对较高­的股价波动性、较低的发行人披露透明­度以及较高的政策影响­度,从而凸显出公司治理实­践的重要性。

“我们的研究重点关注了­中国创始人企业的关键­人员风险和股票质押风­险。”王晓书称。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