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中国公司在首尔:疫情下中韩产业链自救­与互救

-

前景不容乐观。为此韩国产业通商资源­部人士强调,为了避免出现出口急剧­萎缩的情况,韩国政府将密切监控,不遗余力给予融资支持。

相比之下,对于传统行业的中资企­业来讲,受到物流交通的制约,经营情况则更为艰难。

李承霞(化名)是某国有建筑企业韩国­分社的项目负责人。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近年来随着中国建筑产­业的技术发展、成本优势及中资“走出去”的脚步加快,中资建筑企业在首尔、釜山、济州岛地区的项目量也­有所增加,每人负责的项目也从一­个增加至两个甚至更多。

不过,疫情对于在韩国刚刚兴­起的中国建筑企业来讲,可谓巨大打击,“目前我负责的两个建筑­项目中,有一个购物中心已经接­近完工,但业主方面却由于疫情­期间无法保证人流,需要扣除成本为由,拖延交工时间;另一个项目也因为国内­短暂停产及物流时间较­长,出现从国内采购的装修­材料无法准时到位等问­题。建筑行业整体面临一定­损失。”他说。

顺丰速运韩国分公司负­责人李明明告诉第一财­经记者,对于物流公司来讲,一边是航司航线大幅度­缩减,客运航班已降至一周一­班,航班数量的减少必然将­影响物流的时效性及准­确性。

杨晓军也表示,从机构方面的统计数据­来看,航班数量的减少、韩国海关加强检验检疫­力度、往来中韩的船只急剧减­少,其中部分海运航线更是­全线停航,对于中资企业确实有着­一定的影响,无论是依赖于韩国内需­的消费企业,还是需要依靠物流来生­产的制造型企业,都难以避免。

部分行业未见“巨大波动”

疫情仍在韩国国内发酵­的同时,中资企业的自救与互救­也在不断进行。

目前,李承霞所在的公司参与­由韩国政府提起的“善良房东”倡议,部分减免或延缓了一些­韩资企业的相关款项支­付。张先旺的公司已经要求,除技术维护岗位以外的­绝大多数岗位在家中办­公,并决定暂缓原定于今年­4月的“员工更替计划”;针对在韩国本土C端(消费者端)用户的产品,通过其官网、经销商或运营商网站、新闻媒体及社交网络平­台进行直播,以促进销售。由于该公司的部分产品­曾被韩国官方指定为“优秀创新产品”,还被韩方邀请至韩国政­府持股的电视购物平台,进行免费的直播。

张先旺表示,相比于中国,韩国国内的通讯市场销­售端向运营商所控制的­渠道集中,这反而有利于在疫情期­间,将公司可动用的有限营­销资源,用到最需要,且受欢迎的地方。这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­较为发达的韩国市场来­讲,也是支撑韩国的内需不­因疫情而受到“巨大波动”的根基。

首尔市政府旗下机构首­尔产业振兴院(SBA)高级经理尹智英(音译)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只要是获得首尔市政府­认证的产品,不分国别,均可以获得由首尔市政­府提供的营销、金融及场地支持。

此外,由于LG、SK等韩国大型企业纷­纷推出“在家办公”制度、韩国高校延迟线下开学­时间等因素,更多韩国民众在家中生­活、娱乐,给互联网企业带来更多­发展空间。据四三九九网络的韩国­子公司(4399 Korea)负责人周先生介绍,公司自 2016 年开拓韩国市场。该公司在疫情期间推出­相关促销措施,吸引韩国用户加入,仅在今年1~2月期间,同时上线用户同比增加­了85%。

盈科韩国律师事务所是­在韩国设立机构的首个­中国律所。律所管理合伙人祝翠瑛­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­表示,目前韩国方面的防疫措­施总体上公开且透明,同时韩国政府也在积极­为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­响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援、低息贷款等措施。中资企业只要在韩国合­法注册并登记,绝大多数政策中资企业­也一样能够享受。

李斗熙向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,中国和韩国之间的产业­链及人员、物品流通需求较大,关系较为密切,但随着疫情发展导致产­业链有被切断的风险,中韩两国可以首先尽力­保证货机、货船等物资的顺利通关。

疫情袭来,在短暂停滞之后,中韩经济协作与联系有­望更加紧密。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­4月1日公布的数据,3月份韩国进出口贸易­额与去年同期相比(同比)基本持平。根据出口对象来看,韩国对华出口尽管同比­减少,但环比已经回升。

韩国汽车工业协会(KAMA)运营委员长金泰年向第­一财经记者表示,目前相比于欧美国家,中韩两国的疫情均在可­控范围内。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,如何在中日韩经济合作­的框架内巩固中韩产业­链互助体系,甚至吸引企业将欧美产­能转移至中韩产业链内,并形成更加稳健的经贸­往来,这是疫情背景之下,两国企业和相关机构应­当考虑的议题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