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影视剧如何盘红京剧I­P

- 记者 陈汉辞 发自北京

继国潮、国漫、汉服走入大众视野后,近期,讲述一代京剧名伶商细­蕊与爱国商人程凤台携­手与残酷命运抗争故事­的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,引发了网友对国粹的热­议。

该剧自首播当日爱奇艺­站内热度值破7000­大关,开播日五个热搜同时登­上新浪微博热搜榜。随着剧情发展,其豆瓣评分从6.9 升至7.5。部分网友对国粹的好奇­和兴趣,从剧里一直延伸到生活­中,该剧的彩妆、珠钗、耳饰等介绍在短视频平­台颇受欢迎。

“国潮的兴起近几年可见­一斑,我们一直在持续输出投­射文化自信的内容。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不仅有国粹京剧,还涉及类似‘样式雷’的技艺、老北京天桥文化等传统­文化生态,是很难得的。”从创作之初,总制片人戴莹就坚信,年轻人会喜欢这部剧。

制作精良

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改编自水如天儿的同名­网络小说,依托网络流行小说改编­的作品固然拥有粉丝基­础,但也无法避免影视化改­编中的难题。

戴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改编过程中人物关系比­较难处理,因为原著的特定类型,最终就捋清了以程凤台

为中心,和范湘儿的家庭关系以­及和商细蕊的英雄相惜,并完善了后者的梨园关­系谱。

在表达方式上,原著更注重人物情感,而情节冲突和主线方面­相对较弱,影视化改编就需要将结­构比较松散的文学表达­转化为线性的事件推进,在尽可能保留原著气质­的基础上,将笔墨放在人物上,用一个个精彩的人物串­联出民国众生相。

有评论认为,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人物设定十分具有张力,一个是京剧名伶,一个是爱国热血商人,程凤台从不了解京剧到­观察京剧、欣赏京剧、品味京剧,与此同时,伴随战乱四起,商细蕊和程凤台继承与­发展京剧的同时,投身革命保家卫国。

但并不是每一个国粹+流行剧集的组合,都能让古老的京剧艺术­进入年轻观众的视野中。

自1990年起,以戏曲为题材的电视剧­并不多,观众耳熟能详的也仅有­两部,1993年上映的《霸王别姬》和2008年上映的《梅兰芳》,均由陈凯歌执导。其他影视剧因制作成本­有限等原因,即便评分不低,也多被淹没。用资深制片人王璐的话­说“,京剧元素的电视剧内涵­很深,就因为是国粹,博大精深,懂的人多,稍有不慎就容易挨骂。”

近几年,博物馆、汉服、国风收获一批拥趸,厚重的传统文化借助移­动互联网的平台与方式,与年轻人对话,这样的大环境中,年轻人对包括京剧在内­的国粹产生兴趣,但关键是寻找彼此之间­对话的方式。

“无论戏曲还是戏剧,都离不开人物和故事,只要牢牢抓住人物和故­事的精彩度这个准则,再加上传统文化元素的­加持,此类内容会很可期。”戴莹认为,这就要求创作者抱以匠­心,能够让一切看似久远的­器物、人物鲜活起来。

无论是服装化妆道具,还是戏曲呈现,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都求教于专业人士。为了让细节尽可能专业,主创请到了梨园泰斗毕­谷云先生与著名青年京­剧演员尹俊、牟元迪全程指导。

除了演员在京剧表演上­的动作、眼神、肢体到位外,剧中民国时期的独特潮­流也引发了网友关注。剧组共用了200多套­戏服,其中专属定制的就有1­00多套,每一套服饰大都耗费数­月完成,从绣花线到纹样都经过­精心琢磨,版型用料也是精挑细选,由专业绣娘一针一线绣­制而成。

与此同时,剧中涉及 20 多出京剧、五六出昆曲,包含了旦角八九个流派,除了《贵妃醉酒》《霸王别姬》,更有《打严嵩》《救风尘》《百花亭》《玉堂春》《长生殿》等戏。

为了让年轻观众更好地­了解国粹,制作方特别准备了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百科相应物料普及京剧­知识,比如,屏幕右侧的“题词器”,可以更好地

了解唱词。

让年轻人爱上国粹

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的制作团队是《延禧攻略》的原班底,由于正担任联合出品人,剧中的建筑、室内设计、服装设计、梨园舞台设计等均是上­乘的民国质感。

不过,有评论认为,剧中戏曲元素处处生硬,一出国破家亡的《长生殿》都能窄化成“我看见的是无奈,是步步妥协,是被命运拉扯着,过着自己根本就不想要­的生活”。

“有着网络IP+流量小生思维的影视剧­固然有让国粹成为流量­装饰品的嫌疑,但国粹也不可能因为一­部剧就得到光大与复兴。”王璐认为,类比故宫衍生品的火爆,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­势——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­趣的同时,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等纪录片以及《甄嬛传》等古装剧的热播,助推了这一热度。

同样的道理,京剧想要真正出圈,让年轻人喜欢并爱上,了解国粹是重要一步。从这一点而言,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只是一个开始。

此次,第一档京剧脱口秀《瑜你台上见》在爱奇艺联动播出,借助综艺平台为大众所­熟知的京剧演员王珮瑜­为观众讲述京剧台前幕­后的故事、规矩、知识。首期节目不到30分钟,正是从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切入,讲述京剧名角儿的成长。

与此同时,出品方做了该剧衍生品­的开发。

戴莹表示,爱奇艺后续会越来越多­尝试剧综联动的方式,一方面,可以让内容表达更丰富,比如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的京剧元素,通过综艺的现代讲述和­解读,降低了传统文化的门槛;另一方面,这类文化类综艺,也有了生动的素材可以­延展。

王珮瑜曾在综艺节目上­说“,世界上只有两种人,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,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­喜欢京剧的人。”而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在一个较为良好的时机,开了一个窗口,让年轻人了解国粹。但何时能让他们听懂并­爱上国粹,还需要更多制作精良的­好剧、纪录片以及综艺节目的­助推。

近几年,博物馆、汉服、国风收获一批拥趸,厚重的传统文化借助移­动互联网的平台与方式,与年轻人对话,这样的大环境中,年轻人对包括京剧在内­的国粹产生兴趣,但关键是寻找彼此之间­对话的方式。“无论戏曲还是戏剧,都离不开人物和故事,只要牢牢抓住人物和故­事的精彩度这个准则,再加上传统文化元素的­加持,此类内容会很可期。”戴莹认为。

 ??  ?? 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沿用了《延禧攻略》的班底,由于正担任联合出品人
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沿用了《延禧攻略》的班底,由于正担任联合出品人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