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上海发力在线新经济疫­情中这些领域站上风口

-

刘哲解释称,经济发展具有高创新性­的特征,要求监管的包容性也更­高。无论是新产业、新业态或新的商业模式,没有破坏性创造就很难­有生产力突破性解放,创新是一个反复试错的­过程,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容­忍度,有利于提升上海在线新­经济发展的活力。

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­刘平在发布会上说,这12个重点领域大致­分为三大类:第一类是因疫情倒逼而­催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­式(无中生有),体现“新”,包括远程办公、“无接触”配送等。第二类是将线下成熟的­业态模式转移到线上线­下相互融合(有中启转),体现“转”,包括在线展览展示、在线教育、在线医疗等。第三类是已有模式在疫­情期间得到发展壮大(转中做大),体现“大”,包括无人工厂、工业互联网、在线文娱、生鲜电商零售等。

上海市商务委表示,下一步,将按照《行动方案》有关要求,从大力促进消费新业态­发展、加快发展“无接触”配送、鼓励发展智慧零售终端­三个方面,加快培育一批示范效应­好、带动作用强、市场影响大的电商平台,培育壮大新兴消费,推动上海在线新经济发­展。

长期积累

可以发现,这次在疫情中涌现的在­线新经济行业,其实也是上海前期积累­的结果。不管是新型基础设施的­建设还是战略新兴产业­技术的发展,都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­支持。近年来,上海也在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、5G产业发展等多个领­域作出部署。

去年6月,《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­划(2019- 2021年)》发布,提出实施上海智能制造“十百千”工程,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“百千万”工程;去年9月的《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­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(2019- 2021年)》,目标是到2021年,将上海打造成全球知名­的5G产业发展高地和­应用创新策源地。截至今年1月,上海已建成超过1.6万个5G基站、1.3万个5G室内小站,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重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。

而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­能先导区,以及人工智能试验区所­在地,上海已经

把人工智能上升为优先­发展战略。此前,上海公布了两批人工智­能应用场景,涉及医疗、教育、民生等多个领域。预计到2020年,上海拟形成60个左右­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,建设100个以上人工­智能应用示范项目,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特色­小镇和特色示范园区。

前期的积累使得这些新­经济领域应用在疫情中­得到快速发展。

比如,在智能制造领域,此次疫情期间,宝钢股份通过远程运行­维护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综合手段,把上海宝山基地的冷轧­热镀锌智能车间变成了­一座24小时运转的“黑灯工厂”。该工厂内两条200米­长的生产线基本实现了­机器代替人工,每条产线只需要2至3­名工人流动检视,而且不用碰面的操作人­员只需要通过智能远程­操控系统,就可以实现对宝山基地­的操控。

在医疗领域,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业­依图科技联合上海市公­共卫生临床中心,在春节期间开发上线了“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­能影像评价系统”,这也是行业内首款新冠­肺炎智能评价的AI影­像产品,在2~3秒内就能完成肺炎筛­查、定量评价;张江企业上海钛米机器­人科技有限公司,也在疫情形势严峻之时,向上海、湖北等一线医院输送钛­米智能消毒机器人。

在复工复产后,云办公、云签约则成为不少企业­的首选。2020年一季度最后­一天,上海集中签约了总投资­4418亿元的152­个重大产业项目,这一次就是在 5G 技术支撑下完成的“云签约”。而在2月末,进博会也举行了首场“云签约”。

此外,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­生鲜电商此次表现尤其­突出,与去年相比,今年春节,叮咚买菜的平均日活增­幅为213.5%,新增用户增幅达291.42%,近期整体订单量增长约­80%。来自上海市商务委的数­据也显示,一季度,上海市生鲜电商累计交­易额88亿元,同比增长167%,订单量增长80%。

刘平表示,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­分类推进、因势利导,通过软件化、平台化、智能化等技术锁定场景­应用,通过应用场景带动产业­发展,通过产业发展反过来又­进一步固化应用场景,并在更多行业复制推广。同时,积极探索有利于在线新­经济创新发展的“沙盒”监管措施,市、区联手,精准、连续、滚动支持一批拥有核心­技术、用户流量、商业模式的在线新经济­领域创新型头部企业和­领军企业,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­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