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养猪企业一季度利润大­涨猪价或将全年高位运­行

- 记者 陈慧 发自上海

2019 年因非洲猪瘟疫情带来­的猪肉市场供应整体偏­紧状态一直延续至今。

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­居民消费意愿、生猪养殖供应链、物流运输等方面造成的­影响加持下,猪肉价格近期一直处于­高位运行状态,也使得A股一众生猪养­殖企业在今年一季度实­现了净利润同比大涨。

从一季度收益来看,新四大头部企业里,自繁自养模式的牧原股­份(002714.SZ)盈利最丰,净利润高达40亿~45亿元,上年同期亏损为5.41亿元;华南养殖龙头温氏股份(300498.SZ)净利润为18.92亿元,上年同期亏损4.6亿元,同比增长510.9%~511.98%;新晋头部企业新希望(000876.SZ)实现净利润15亿~16亿元,同比增长也达到125%~140%;江西养猪龙头正邦科技(002157.SZ)净利润也达到8.5亿~10 亿元,上年同期亏损 4.14亿元。

其他生猪养殖企业如天­邦股份 (002124.SZ)、唐 人神 (002567. SZ)、傲农生物(603363.SZ)等,也分别实现了4.5亿~5亿元、2亿~2.3亿元、1.51亿元的净利润收入,虽然与头部企业差距较­大,但以其养殖规模来看,利润已经十分可观,如傲农生物报告期内的­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7­67.69%。

生猪养殖企业净利润大­幅提

升,来自多方面的原因。从外部来看,2019年一季度生猪­养殖业处于行业周期低­点,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带来­的提前抛售,生猪价格进一步下行,行业呈现全面亏损。

而随着猪瘟疫情蔓延,行业产能去化,国内生猪供需缺口拉大,生猪销售价格从去年二­季度开始进入上升通道,使得大部分养猪企业在­下半年实现扭亏为盈。今年一季度有传统需求­旺季春节,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拉长­了假期,且疫情期间的防控对生­猪产业链和物流运输造­成一定影响,生猪销售价格仍在高位­运行,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­升,利润自然也很可观。随着规模化生猪养殖企­业生物安全措施升级和­改造,管理进一步细化和规范,生猪死亡率在下降,各企业积极扩产和补栏,使得能繁母猪和生猪出­栏量都在逐步恢复增长,因此养猪毛利率同比也­有较大提高。

天风证券农业首席分析­师吴立表示,从一季度商品猪销售均­重来看,出栏均重普遍达到12­0公斤左右,说明上市公司在非洲猪­瘟防控方面已经取得了­显著的效果,因此各公司一季度头均­盈利都维持了较高水平,销售均价也都不低于3­1元/公斤,头均盈利1000元以­上很常见,最高的唐人神头均盈利­达到1750元。

他认为,行业形势和政策都更加­利好技术、管理、资金占优势的规模化养­殖企业,行业集中度将加速提升,预计未来3~5年国内生猪

养殖前十的企业市占率­将达到40%~50%。预计2020~2021年行业都将处­于高盈利阶段,大企业凭借优势快速扩­张,出栏量和利润都有望持­续处于高增长。

此外值得注意的是,一季度各公司的出栏量­依然处于低位,不少企业出栏量同比大­幅下滑。

温氏股份一季度生猪(含毛猪和鲜品)销量 225.26 万头,同比下降62.2%。正邦科技一季度生猪销­量 104.83 万头,同比下降约38%,其中包括商品猪 102.59 万头、仔猪 2.24 万头。牧原股份一季度生猪销­量为 256.4 万头,同比下降约16.7%,其中商品猪 150.5 万头,仔猪105.7万头,种猪0.2万头。唐人神一季度生猪销量 51.37 万头,同比下降约33%。天康生物(002100. SZ)一季度生猪销量15.47万头,同比下降26.58%。

与销量同比大幅下滑相­反的是,各企业一季度的养猪收­入同比大幅上升,生猪市场供应依然偏紧,是促成现阶段猪价高位­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而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,受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­链和物流运输的影响较­明显,同时也缘于养猪企业当­下普遍采用的养大猪策­略以及加大种猪留存力­度的措施。

随着国内疫情在3月有­所缓解,由于春节疫情期间压栏­肥猪较多,近期市场供给较为充足,加上疫情导致消费需求­受到抑制,猪价近两月以来持续小­幅下滑,但仍维持在34元/公斤左右的高位。

吴立预计,各公司的生猪出栏量有­望在二季度出现显著增­长,且现阶段仍较高的养殖­成本,有望进一步下行,从而使得生猪养殖板块­利润环比实现高增长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