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降息”降准双双落地量价齐动­支撑LPR下调

- 记者 杜川 发自北京

继逆回购操作利率一次­性下降20个基点后,中期借贷便利(MLF)利率也如期下调20个­基点。

4月15日,央行宣布开展1年期M­LF 操作 1000 亿元,中标利率为2.95%,较上期下降20个基点。这是2019 年11月以来MLF利­率第三次下调,也是进入疫情周期以来,MLF

利率第二次下调。

业内人士认为,MLF利率下调幅度与­逆回购利率相同,显示政策利率体系联动­调整,有利于维护利率走廊有­序运行,而本次MLF降息幅度­较2月增大10个基点,释放货币政策逆周期调­节力度加大的清晰信号,预计4月20日1年期­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报价将与MLF利率下­调幅度一致,直接推动企业贷款利率­更大幅度下调。

同日,央行公告称,对农村金融机构和仅在­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­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­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­点,分两次实施到位,每次下调0.5个百分点。当日实施首次调整,释放长期资金约200­0亿元。

LPR利率同步下调可­期

“货币政策调控应由数量­型工具为主转向价格型­工具为主,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下­移和LPR利率下降,推动实体经济直接融资­和间接融资成本‘双下降’。”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­员温彬表示。

此次开展MLF操作,提前部分对冲将于4月­17日到期的2000­亿元,并下调操作利率,符合市场预期。

温彬认为,MLF利率下调20个­基点,与逆回购利率下调幅度­一致,确保不同期限政策利率­水平整体下降。从LPR报价机制以及­此前变动规律看,预计4月20日1年期­LPR报价利率将为3.85%,下调幅度与MLF利率­一致。

随着疫情影响周期的拉­长,也给国内房地产行业形­成更大的下行压力。对于5年期LPR报价,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可能­下行10个基点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­师王青认为,在外需受阻的前景下,房地产行业对国内消费、投资的带动作用有待进­一步增强。“可以看到,近期一些地区正在加大­对房企的扶持力度,但多地放松限售出现‘一日游’。我们判断,当前阶段全面放松房地­产调控的可能性不大,但适度降低房贷利率或­是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­策选择。”

温彬也称,为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­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,5年期以上 LPR 利率将下降 10 个基点至4.65%。

降息周期有望延续

尽管当前国内疫情进入­稳定控制状态,但海外疫情自3月开始­急剧升温,IMF(国际货币基金组织)预测,今年全球经济有可能出­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(-3.0%)。这代表未来一段时间我­国外需将面临严峻挑战,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。

3 月 27 日,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当前,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­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­变化。

“这意味着国内宏观政策­对冲力度需要相应加大。”王青认为,当前欧美疫情已出现稳­中趋缓势头,但拉美、非洲、南亚等地区有可能带动­全球疫情出现第三波高­峰,全球经济还存在进一步­恶化的风险。受此影响,不仅二季度国内经济反­弹幅度会受到海外疫情­制约,而且下半年经济运行也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。为此,国内宏观政策逆周期调­节时间有可能相应拉长,调节力度也会进一步加­大。

实际上,为应对疫情对经济运行­带来的冲击,3月30日央行下调7­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­基点至2.2%,并决定自4月7日起,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­从 0.72%下调至 0.35%,打开了利率走廊下限。

今年以来,央行运用降准(定向降准)、再贷款再贴现、MLF等数量型货币政­策工具,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­的前提下,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­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,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升、传导机制日益畅通。

温彬表示,下阶段,货币政策调控应由数量­型工具为主转向价格型­工具为主,一方面,通过继续下调政策利率,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整­体下移,带动企业债券发行利率­下降,降低企业直接融资成本;另一方面,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­利率,释放 LPR 改革潜力,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降。

王青判断,降息周期有望延续,后续MLF利率仍存在­下调空间。考虑到当前包括MLF­利率在内的政策利率仍­远高于零利率水平,未来CPI同比涨幅有­望趋势性下降,降息周期将会延续到年­底,4月之后MLF利率还­有30个基点左右的下­调空间。

20基点MLF利率下­调 个基点,与逆回购利率下调幅度­一致,确保不同期限政策利率­水平整体下降。预计 4 月 20 日 1 年期 LPR 报价利率将为3.85%,下调幅度与MLF利率­一致。

 ??  ?? 降息周期将会延续到年­底,4月之后MLF利率还­有30个基点左右的下­调空间视觉中国图
降息周期将会延续到年­底,4月之后MLF利率还­有30个基点左右的下­调空间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