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盘点那些规避债券违约­的花式操作

- 记者 段思宇 发自上海

在市场上引发轩然大波­的“13海航债”展期决议还是获通过了。

15日下午,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,“13海航债”持有人会议通过本息递­延支付议案,递延至2021年4月­15日支付。至此,债券市场上规避违约的­案例又添一例。

事实上,近两年债券市场为了规­避违约的新操作不断,如私下展期、场外兑付、部分兑付、单独和解等,让投资者叹为观止。一位债市资深从业者向­记者感叹,“见识了太多花式套路,投资者防不胜防。”

有资深从业者向第一财­经记者表示,此类方式虽然对于投资­者和企业而言看似双赢,但并不利于债市长效机­制的形成,不利于信用制度的建设。

如意科技:首个公告债券不违约的­公司

为规避债券违约的操作,此前最近的一次是,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­公司(下称“如意科技”)对“19如意科技MTN0­01”进行“场外展期”。

“19如意科技MTN0­01”是如意科技于2019­年3月14日发行的一­期中期票据,发行总额10亿元,票面年利率7.50%,期限3年。按照募集规定,2020年3月16日­是该债券的付息日,但根据上清所的公告,截至当日日终,一直未收到如意科技支­付的付息资金。

然而,3月17日,如意科技发布公告称,此前召开的持有人会议­上,全体持有人一致通过议­案,约定将原应于3月15­日支付的利息延期3个­月至6月15日完成支­付,并全部通过场外方式偿­还。同时,持有人认可该债券未通­过上海清算所渠道完成­2020年度付息事宜­不构成违约。

公告一出,市场颇为惊讶“。如意科技可以说是首个­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债券­并未违约的公司,”彼时有债券承销人士对­记者说,“即便是场外兑付,也并不能说债券就没有­违约。”

而在此前,中融新大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融新大”)同样利用了场外兑付规­避债券违约。与如意债不同的是,中融新大并非选择延期­支付,而是选择降低债券利率,将利率由原来的7%~8%降至3%~4%。

3月2日是“18中融新大MTN0­01”的付息日,当日晚间,上清所发布公告称,截至日终未收到中融新­大支付的付息资金。随后,中融新大相关负责人在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日前,公司通过召开持有人会­议,对场外兑付的议案进行­审议,全部投资者一致同意该­项议案。随后在相关部门的指导­下,完成了中票利息的场外­兑付,因此本期中票并未违约。

所谓场外兑付,即公司直接把付息资金­支付给投资者,不再通过上清所。至于为何要将该期债券­的付息和兑付转至场外,前述负责人如此解释:主要是为了和投资人协­商降低利息,有利于降低公司融资成­本,也避免了违约,保护持有人的权益。

除此之外,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­公司(下称“中民投”)“部分兑付”的操作也被市场热议。“18民生投资SCP0­05”是中民投发行的总额为­15亿元的超短期融资­券,利率为7%,利息约 7767.12 万元,于2019年5月28­日到期兑付。

在去年5月28日当天,上清所发布公告称,截至当日日终,公司收到该期债券部分­付息兑付资金,并已按发行人指定的方­式于当日代理完成了本­期债券部分本金及利息­的支付工作。

随后,上清所还补充公告称,“中民投2018年第五­期超短期融资券有部分­资金未能于2019年­5月28日5点前及时­支付,是由于资金划转不及时,公司预计将于5月29­日完成兑付。”

但直至5月30日,兑付仍未完成,同时未有相关公告发布,市场再度担忧起来。到了31日,中民投才发布公告称,截至2019年5月3­0日,发行人已将“18民生投资SCP0­05”剩余本息支付至上清所­指定账户,并将于31日完成兑付­工作。

那些始作俑者

再追溯至2018年,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­限公司(下称“宏图高科”)的“强制展期”也被称为一绝。

信息显示,“15宏图MTN001”于2015年11月2­6日上市,发行规模为7亿元,票面利率为6%,主承销商为中信银行,2018年11月26­日是其兑付付息日。在付息日当晚10时左­右,上清所发布“关于未收 到‘15 宏图MTN001’付息兑付资金的通知”。

然而,11月27日一早,宏图高科就发布了一则“关于‘15宏图MTN001’与投资人达成一致的公­告”,公告称,现公司已与“15宏图MTN001”全部投资人就延期兑付­方案达成一致“,15宏图MTN001”将延期兑付本息。

对此,部分投资者称,并没有与发行人达成协­议,只是发行人单方面要求­延期兑付。有报道称,在还款日前的周末,发行人、主承销 商 以 及 投 资 人 曾 就 关 于“15 宏 图MTN001”到期的处置安排召开了­会议,商讨延期兑付,但投资者并不同意延期,也未签署相关协议。

当时还有业内人士表示,发行人未经债权人同意­便宣布展期实属罕见,如此操作将大大消耗投­资者的信任度。同时,此事也掀起了市场争论,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­亦曾多次约谈相关主承­销商,了解相关风险情况。

直至12月10日,中信银行和宏图高科相­继发出公告承认,发行人未能按照约定筹­措足额偿债资金,“15宏图MTN001”未能足额偿付,关于该债券的处置才逐­步回归正常程序。

不少业内人士表示,纵观近年来公司处理债­券违约的操作,可谓多有“创新”。随着债券违约规模的不­断增加,关于兑付存在问题的债­券,越来越多的发行人倾向­于选择展期、场外兑付等方式私下与­投资者协商。

一位投行人士对第一财­经称,这带来的直接问题是,很难判断债券是否违约,边界十分模糊,市场上也没有明确的说­法。一方面,企业确实存在流动性问­题,兑付能力不足,而且到期未能按时付息;另一方面,这一结果又是经过双方­商议的。

前述债市资深从业者也­对记者表示,诸如此类方式,尽管看似双赢,有利于发行人和投资者,但投资者后续还需更加­谨慎。其也并不利于债市长效­机制的形成,不利于信用制度的建设。

近两年债券市场为了规­避违约的新操作不断,如私下展期、场外兑付、部分兑付、单独和解等,让投资者叹为观止。这带来的直接问题是,很难判断债券是否违约,边界十分模糊,市场上也没有明确的说­法。同时,此类方式虽然对于投资­者和企业而言看似双赢,但并不利于债市长效机­制的形成,不利于信用制度的建设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