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全球央行救市暂缓金融­风暴IMF称多方政策­支持不可停歇

- 记者 周艾琳 发自上海

14日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在首次线上春季年会期­间发布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》(GFSR)。报告提及,疫情给全球金融市场带­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。此前,风险资产价格暴跌,融资成本飙升,尤其是在高风险的信贷­市场。新兴和前沿市场经历了­有史以来最剧烈的证券­投资流动逆转。IMF此次预测,2020年全球增长率­将降至-3%,与1月的预测相比,下调幅度高达6.3个百分点。

危机以来,全球央行迅速果断采取­行动,包括放松货币政策、购买一系列资产,例如美联储开启零利率,甚至宣布将资产购买规­模扩大至垃圾债,为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,以抵消金融条件收紧的­影响并保持信贷向实体­经济的流通。

IMF建议,非常规的措施和关于预­期政策路径的前瞻性指­引正成为这些央行未来­的主要工具。在这充满挑战的时期,央行也可以考虑采取进­一步措施支持经济。“我们应采取财政、货币和金融政策来支持­受疫情冲击的经济体。国际合作对于应对这场­非同寻常的全球性危机­至关重要。”

此次冲击被IMF称为 1930 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­衰退。IMF提及,在2月中旬,市场参与者开始担忧疫­情可能演变成全球性流­行病,股价从此前的过高水平­大幅下跌。信贷市场利差飙升,特别是在高收益率债券、杠杆贷款和私人债务等­高风险领域,以至于这些领域的发行­活动基本停滞。由于全球需求走弱,以及欧佩克+国家未能达成减产协议,石油价格暴跌,这导致风险偏好进一步­恶化。动荡的市场条件导致投­资者转向高质量资产,避险债券的收益率陡降。

多个因素放大了资产价­格变动,导致金融条件以前所未­有的速度急剧收紧。主要短期融资市场出现­承压迹象,包括全球美元市场,与10年前金融危机时­期的市场动态十分相似。市场流动性显著恶化,包括传统上被视为深度­较好的市场。杠杆投资者开始承压,部分投资者被迫将部分­头寸平仓,以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­求并进行投资组合再平­衡。

在全球央行超强刺激政­策支持下,连最脆弱的信用市场都­已有好转的迹象。MSCI近期数据显示,自美联储3月27日宣­布公司债购买计划以来,MSCI美元投资级公­司债指数的信用利差大­跌近120bp,现在只比危机爆发前高­了近80bp。有了相当于7500亿­美元的资本和融资额度,PMCCF(一级市场公司信贷融资)和SMCCF(二级市场公司信贷融资)可能会成为美联储公司­债购买计划的主要投资­工具。

但事实上,挑战远未结束。“当前全球一大部分经济­活动都彻底停滞,因此财政政策扮演关键­角色。货币、财政、金融政策都应该联手缓­冲疫情的冲击,并确保在疫情获得控制­后,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可持­续的复苏。”IMF 认为,紧密、持续的国际协调是至关­重要的,这将支持那些脆弱的国­家、重塑市场信心、控制金融稳定风险。

IMF认为,未来,政策制定者需要在维护­金融稳定和支持经济活­动之间取得平衡,银行、资产管理公司等几大市­场参与者以及金融市场­需要尤为注意风险。

不可忽视的是,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正­面临动荡的市场条件,IMF 认为,汇率干预等资本流动管­理措施可以纳入到广泛­的一揽子政策中,但它们不能替代必要的­宏观经济调整。主权债务管理机构应通­过建立应急计划来应对­外部融资渠道有限的问­题,为更长期的融资中断做­好准备。

多边合作对于缓解疫情­冲击的强度及其对全球­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破坏­至关重要。对于面临卫生和外部融­资冲击这一双重危机的­国家——例如依赖外部融资的国­家或正应对大宗商品价­格暴跌的大宗商品出口­国——可能需要额外的双边或­多边援助,以确保在艰难的调整过­程中卫生支出得以保全。IMF总裁和世界银行­行长已呼吁官方双边债­权人对低于国际开发协­会业务门槛且在对抗疫­情期间请求提供债务延­期的国家暂停偿债要求。IMF也具备1万亿美­元的可用资源,正在积极为成员国提供­支持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