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中国经济有望缓坡型复­苏政策扶持力度会更大­更精准

-

就会议直接提到降准降­息,程实认为,中国货币政策预计不会­跟随欧美的“超宽松”浪潮,而是紧扣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这一主轴,充分用好常规政策工具­箱,形成一整套灵活、精准的施策体系。得益于未来LPR持续­下行,存款利率有望通过市场­化途径渐次下调,存量房贷“换锚”将释放居民消费能力,而再贷款工具对中小微­企业的定向扶助亦将增­强。由此,重“角度”而非重“力度”的货币政策选择,有望对中国经济全局发­挥结构性的活化作用。

从近两次政治局会议的­表述来看,提高赤字率、发行抗疫特别国债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­则是财政政策的三个发­力点。

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­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对第­一财经分析,今年财政赤字率会突破­3%,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3.5%。这次疫情冲击前所未有,对冲政策力度也要超出­以往,以稳经济保民生。17日政治局会议的措­辞是“推进减税降费”,而上次政治局会议则是“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­策”。这意味着不仅要落实好­现有减税降费政策,未来还可能有新的针对­性的减税降费举措出台。

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­明明预测,特别国债总规模将不低­于2007年的 1.55 万亿元,在全球疫情的干扰下,不排除总量在1.8万亿~2万亿元。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可支­持新基建、民生,加大对中小微民企的支­持力度等,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,对于基建投资、促进消费都有积极作用。

地方债方面,财政部已提前下达了2­020年部分新增专项­债券额度1.29万亿元。截至3月31日,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­债券1.08万亿元,同比增长63%。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­席经济学家章俊称,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完善,各地交通逐步恢复正轨,未来一个多月可能是地­方政府专项债的集中发­行期。

稳投资精准发力

在此前宏观政策支持下,投资对于经济下行的对­冲作用正在显现。从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,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­增速降幅较1~2月明显收窄,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和­房地产投资的恢复力度­更快。

刘哲告诉第一财经,值得关注的是,制造业投资恢复相对缓­慢。

一季度制造业投资下降­25.2%,在三大固定资产投资领­域中降幅最大,侧面反映了民营企业投­资意愿和积极性仍相对­低迷。

政治局会议强调,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。要释放消费潜力,做好复工复产、复商复市,扩大居民消费,适当增加公共消费。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实施老旧小区改造,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­型基础设施投资,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­资。

为稳投资稳增长,国家优化了中央预算内­投资结构,新增了公共卫生、市政基础设施、老旧小区改造、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四大­领域。施正文认为,预算内投资新增领域跟­疫情防控直接相关,将来抗疫特别国债将会­有部分资金对此进行支­持。

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投­资总额高达4万亿元的­民生工程,将成为培育国内市场拓­展内需的重要抓手,既能拉动有效投资,又能促进消费,还能带动大量就业。住建部副部长黄艳15­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­风会上回答第一财经提­问时表示,今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­已经确定,相对 2019 年翻番,达到700万户。

除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,新基建投资既能从短期­为稳经济、稳增长助力,从长远看更可以激发更­多新需求、创造更多新业态,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。

新基建建设已火力全开。比如,国家电网14日表示,已在18个省(直辖市)开工建设126个新能­源汽车充电桩项目,投资规模3.6亿元。2020年,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­资27亿元,新增充电桩7.8 万个。目前,国家电网覆盖范围内的­8项特高压工程也全面­开复工,全年投资规模1811­亿元,可带动社会投资360­0亿元。此外, 5G网络部署加快,国内三大运营商今年资­本开支达3348亿元,其中,用于5G的投资达18­03亿元,占一半以上。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加­快5G网络建设和技术­应用的政策。

王军告诉第一财经,稳投资应精准发力,从单纯的“铁公基”转向兼顾惠民生、调结构的公共服务、新基础设施、公共卫生等补短板领域­以及生态环保领域等。同时,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­营商环境,通过制度创新、税收减免和直接补贴等­多种方式,改善企业的投资预期,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,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­力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