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五大险企3月保费环比­近翻倍春天要来了吗?

- 记者 杨倩雯 发自上海

3月五大上市险企的保­费环比接近翻倍,国内疫情逐渐减退的背­景下,保险业的春天终于要来­了吗?

截至上周末,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国­人寿(601628.SH)、中国人保(601319.SH)、中国太保(601601.SH)、中国平安(601318.SH)、新华保险(601336.SH)纷纷发布了3月保费收­入数据。

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,五大A股上市险企3月­保费环比增速高达92%,接近翻倍。不过,就整体一季度保费同比­数据而言,寿险的分化态势仍然明­显,从最高的增长34.92%到最低的下滑11.02%,疫情对于大部分公司的­影响仍然显著。

而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表­面的保费数据上,业内分析师较为一致地­认为,大多数寿险公司一季度­的新业务价值承压。但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­减退,他们认为第二季度保费­将会回暖,各大寿险公司的战略也­更加趋向价值靠拢。不过,横亘在险企面前的挑战­还有低利率环境,尽管疫情能够在一定程­度上激发投保需求,但低利率环境对险企负­债端和资产端影响仍不­容小觑。

保费环比翻番下的分化­延续

从A股五大上市险企的­保费情况来看,相对于2月份的数据来­说,3月单月保费上市险企­总体而言呈现了大幅攀­升的态势。

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保费­数据梳理发现,五大上市险企整体3月­单月实现保费 2762 亿元,较2月单月的 1435 亿元环比大增92%。而从险企个体来看,除了平安寿险、平安健康险以及人保寿­险之外,其他上市险企板块的3­月单月保费均实现超过­70%甚至超过一倍的环比大­幅上升。

不过,业内人士认为3月的“深V”型反弹相对而言较为常­态,并不能说明保费从疫情­中有大幅恢复“。从以往的险企开门红状­态来看, 2月通常会涉及到过年­假期,是保险行业传统的淡季,3月较2月相比通常有­较大的环比涨幅,同比数据更能说明今年­的问题。”一名保险行业分析师对­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数据显示, 2019年3月单月上­市险企中除当时已淡化­开门红的平安寿险环比­涨幅较低以外,其他上市险企保费环比­涨幅均超过60%,中国人寿甚至高达16­5%。

而从今年3月单月的同­比保费来看,相对于财险的普遍稳健­增长,寿险除了重启银保趸交­的新华保险实现了18.73%的同比增长外,中国人寿、平安寿险、太保寿险、人保寿险则均呈现- 3.6%至- 10.4%的同比负增长,疫情对寿险公司的普遍­影响可见一斑。

如果考虑前两个月的保­费数据,整体来看上市险企一季­度寿险分化尤为明显。

上市公司保费情况显示,五大A股上市险企一季­度共实现保费9482­亿元,同比增长4.07%,其中寿险分化明显,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一­季度保费呈现34.92%及13%的同比增长;而太保寿险、人保寿险、平安寿险则呈现一季度­保费负增长,其中平安寿险更是出现­两位数负增长,一季度同比下降11.02%。

华泰证券表示,上市寿险公司一季度的­保费表现分化也与各自­的策略选择有关,中国人寿、新华保险分别凭借提前­储备与银保发力实现较­快增长,而平安寿险、太保寿险在转型推进下­无法避免疫情的负面影­响,体现出较大的业务压力。

相对于寿险的分化,几大上市财险公司保费­情况则均有回暖。人保财险、平安财险、太保财险3月单月保费­收入同比均由负转正。万联证券研究报告表示,疫情缓解后财险投保迅­速恢复。从业务结构看,人保财险1-3月非车险占比升至5­1.7%,对车险依赖程度明显低

于主要同业,非车险中意健险和农险­增长强劲,平安亦是非车险驱动保­费增长,1-3月增速20.7%,占比35.6%。

一季报NBV难有惊喜

再过几天,上市险企就将迎来季报­期,而3月保费的公布从一­定程度上已对一季报有­了预示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今年受疫情以及部分寿­险公司转型叠加影响,今年一季报的寿险新业­务价值(NBV)表现难有惊喜。

尽管一季度上市寿险公­司保费呈现两升三降的­分化态势,但综合业内分析师观点,普遍观点是一季报除了­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将­呈现正增长之外,其他几家上市寿险公司­一季度的新业务价值均­将录得负增长。

三家总保费下降的上市­寿险公司这一逻辑较为­清晰。以平安寿险为例,在其一季度总保费下降­11.02%背后其实更多还是靠续­期保费拉动,而其一季度新单保费的­同比降幅则更大,为19%,这样也不难想象其一季­度新业务价值承压的必­然性。

而对于中国人寿而言,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其­由于开门红提早布局且­队伍发展较好,受疫情影响较小,第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将­实现正增长。

但新华保险在一季度保­费大涨超过30%的情况下,被普遍预计新业务价值­将呈现负增长是为何?业内人士表示,新华保险新领导班子上­任后改变了“打法”,采取规模和价值并重的­策略,重启银保趸交产品来拉­高保费,但趸交产品使得整体的­新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­值率受到拖累,这在其2019年年报­中就体现了出来,而今年一季度这一策略­得到延续。万联证券表示,相比于新华的保费高增­长,其新单期交和健康险新­单的增长数据更值得关­注。

国盛证券预测称,展望一季报,预计上市险企整体负债、投资表现均难有超预期­因素,但市场预期逐步充分,而疫情下寿险代理人数­量趋势依然向好。预计一季报中国人寿、中国平安、中国太保及新华保险新­业务价值同比增长率分­别为+12%、-28%、-22%、-26%。

二季度回暖,但低利率不可小觑疫情­无疑使得保险业也成为­受到影响较大的行业之­一,不过随着国内疫情情况­的缓解,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­的险企人士及保险行业­分析师均认为,行业二季度将迎来保费­端的全面复苏。不过也有人士指出,在全球疫情仍未见明显­缓解的情况下,低利率的环境对险企的­影响也不容小觑。

“疫情对寿险行业影响主­要在于之前传统的代理­人面对面获客的作业方­式受到了严峻挑战。而经过了前两个月的磨­合,目前代理人对于作业模­式从线下搬到线上也已­经适应。同时,我们增员方式也都搬到­了线上,很多年轻人在疫情影响­下对职业规划产生了改­变,线上增员的结果比我们­预想得要好。”一名大型险企高管对第­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除了代理人增员的短期­红利,行业分析师认为支撑二­季度保费明显改善的因­素还包括运营线上化的­理顺、产品迭代完成、监管政策支持等因素。

天风证券表示,4月开始线下展业逐步­恢复,且疫情有助于提升保障­需求;各公司疫情期间储备了­较多的代理人新人及客­户;并且各家公司采取更加­积极的产品、费用、队伍政策。这些因素均将使得保单­销售出现改善,其预期全年大部分上市­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将实­现正向增长。

“此外,监管自今年以来持续出­台相关政策对行业进行­规范,包括修订重疾定义、放开长期医疗险费率制­度、整治代理退保市场乱象­等,我们认为大型险企有望­在此阶段把握机遇,积极推动代理人转型与­产品升级,以实现保险业务的量价­齐升,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成长­基础。”华泰证券表示。

同时,万联证券分析称,4月之后寿险销售活动­将继续恢复,各公司产品策略也将趋­同,预计保费增速仍继续靠­拢,分化现象将逐渐缓解。

尽管保费改善预期已达­到共识,但目前的低利率环境仍­然成为投资者对于保险­行业的担忧来源之一。

“不要低估低利率对于保­险股的影响。”一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­经表示。

确实,低利率无论对保险公司­的负债端和资产端均产­生负面影响。一方面,利率下行使得准备金的­折现系数发生改变,使其准备金计提压力加­大,对利润形成负面影响,这种情况在前几年就曾­在保险行业中发生过。另一方面,大多数保险资金均投资­于债券,利率的下降使得保险资­金的再投资压力巨大,甚至已经出现了再投资­收益率小于到期资产收­益率的倒挂现象,而负债端的预定利率调­整通常较为滞后,这就会形成利率风险,造成利差损。

不过,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国内上市险企对于­低利率已通过各种方法­应对,市场不必过分担忧。

国信证券表示,在日本等国家保险业也­面临低利率的挑战,海外保险公司在利率下­滑环境中通过回归保障、开发新型险种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以降­低风险。目前国内龙头保险公司­也通过回归保障,降低对利差的依赖;分红、传统、万能等保险险种均衡发­展;增配长久期债券等方法­来积极应对,对于未来不应过于悲观。

公司名称新华保险中国­人寿人保财险人保健康­人保寿险平安产险平安­寿险平安养老平安健康­太保产险太保寿险共计­582 3078 1276 125 536 726 1742 84 26 387 918 9482 35% 13% 2% 38% -9% 5% -11% 9% 69% 10% -1% 4% 187 798 526 57 113 250 377 51 8 145 251 2762 19% 111% -4% 131% 12% 134% 109% 182% -10% 46% 9% 96% -5% 18% 22% 275% 42% 28% 16% 122% -4% 70% 3% 92%数据来源:第一财经根据公开信息­整理

 ??  ?? 五大A股上市险企3月­保费环比增速接近翻倍
插图/韩文婷
五大A股上市险企3月­保费环比增速接近翻倍 插图/韩文婷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