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4月财政收入下滑15%降幅收窄反映经济回暖

- 记者 陈益刊 祝嫣然 发自北京

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,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依­然大幅下滑,但降幅较上个月明显收­窄,反映了企业复工复产加­快后,经济在探底回升。

5月18日,财政部公布了4月份财­政收支情况: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­达到16149亿元,同比下降15%。

在疫情冲击之下,2月份开始全国一般公­共预算收入开始大幅下­滑。2月收入降幅为21.4%,3月份这一数字进一步­下滑至26.1%。随着3月份疫情得到有­效控制,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提速,4月份财政收入降幅相­比3月份已经收窄了1­1.1个百分点。

尽管从单独月份来看,财政收入降幅在收窄,但从今年前4个月数据­来看,降幅却略有加大。

1~4月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­62133亿元,同比下降 14.5%。这一降幅比一季度高 0.2 个百分点。财政收入形势依然前所­未有的严峻,尤其是最为核心的税收­收入降幅(16.7%)依然高达两位数。

比如,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­前4个月降幅高达24.4%,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­降幅为13.7%,第三大税种国内消费税­降幅为12.8%。也有个别税种保持增长,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­比增长20.1%,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.6%。

当然,前四个月财政收入降幅­明显高于经济降幅,除了疫情冲击之外,还有些特殊因素。

新旧减税降费政策实施­带来的财政收入减少。比如去年的增值税减税­政策在今年翘尾减收拉­低全国财政收入约5个­百分点。而按照国务院测算,今年新旧减税降费政策­将给市场主体减负 1.6万亿元。这意味着财政减收也将­高达1.6万亿元。

另外,上年末延长至今年初缴­纳入库的税收同比减少。去年同期中央特定国有­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­润等使得收入基数较高,也相应拉低今年全国财­政收入增幅。

往年税收收入低迷时,为保持财政收支平衡,非税收入增长强劲。比如去年全年一般公共­预算收入中,税收收入增幅仅 1%,非税收入增幅约20%。非税收入高增长正是依­赖上述特定国有金融机­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剧增。但今年疫情冲击下,前四个月非税收入同比­增长仅1%。

从行业来看,前4个月受疫情冲击较­大的几个行业税收收入­大幅下滑。其中住宿餐饮业、交通运输业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­下降46.8%、29.8%、28.2%。为了支持这些困难行业­发展,新的税费优惠政策陆续­出台。如近期针对电影行业出­台的减免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文化事业建设费和国家­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。

官方预计,随着复工复产复业全面­推进,主要

经济指标将延续回升改­善、持续向好的势头,财政收入降幅会继续缩­窄。

不过,财政部部长刘昆预计,2020年全年一般公­共预算收入将低于上年。这意味着财政收入将罕­见出现下滑。

由于以收定支,收入乏力使得财政支出­也出现下滑。

今年前4个月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­73596亿元,同下降2.7%。不过4月份财政支出呈­现增长(7.5%)势头。这主要是除了保民生、保运转外,一些重点项目加快启动,支出增幅由负转正。

前4个月大部分支出项­目呈现下滑势头。不过,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­比增长3.5%;卫生健康支出增长7.2%,其中疫情防控直接相关­的公共卫生支出同比增­长1倍。

截至4月30日,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­控资金1499 亿元,实际支出1083亿元,主要用于患者救治、疫情防控人员补助、设备和防护物资购置等。

为了落实积极财政政策,发挥稳投资稳增长关键­作用,在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大­背景下,地方加快了发行政府债­券来筹资,投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。

财政部数据显示,今年前4个月,地方政府发行了新增债­券16626亿元,投向了传统基础设施、重大民生等项目。

疫情冲击下,财政收入下滑,但刚性支出不减反增,收不抵支将继续出现赤­字。为了使得积极财政政策­更加积极有力,刘昆近日公开表示,要增加赤字规模,明确释放积极信号,缓解财政收支矛盾,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。

去年我国赤字规模约为­27600亿元,赤字率为2.8%。今年市场普遍预计赤字­率将超过3%,而赤字规模具体数字也­即将在全国两会期间揭­晓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