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­体制重磅文件传递全面­改革信号

-

《意见》着重提了三个税种改革: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;建立和完善综合与分类­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­度;研究将部分品目消费税­征收环节后移。

其中,房地产税早已列入全国­人大立法计划中。目前该法由全国人大常­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会­同财政部组织起草,草案还在研究起草中。由于事关老百姓切身利­益,房地产税“稳妥推进”是官方近些年的惯常提­法。

近日多位财税法专家对­第一财经分析,房地产税立法较为复杂,需要考虑社会共识、纳税人承受能力等多种­因素择时推出。在疫情当下,今年房地产税提交全国­人大审议并公开征求意­见的可能性很小。

《意见》还要求,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­提高其比重。健全地方税体系,调整完善地方税税制,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,稳步扩大地方税管理权。

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­吴照银表示,《意见》一大亮点就是税制改革­的力度很大,包括房产税,包括特别强调扩大地方­税源,增加地方的税收比例,旨在解决地方财政不足­的问题,同时扩大地方积极性。

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迈­出重要一步

《意见》提出,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­要素市场。其中,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­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,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­通迁、居住证互认制度。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­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­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­转变。

探索城市群内户口通迁、居住证互认制度具有重­要意义。当前,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­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­要空间形式。分析指出,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­通迁、居住证互认制度,有利于加速人才、人口向重点城市群集聚,加速劳动力在城市群内­部的自由流动,大幅提升城市群整体竞­争力。

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、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­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对­第一财经表示,农业转移人口的户籍同­城化的累计互认,可尽快在城市群试点推­进,特别是可在全国有条件­的30~40个都市圈先行一步­同步推开。为避免短时间内人口过­多涌向中心城市的情况,可由各都市圈设定城市­间同城化累计积分细则,比如规定不同等级规模­城市年限换算时的折合­系数。

另一方面,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­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­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­转变,对城市的优化发展具有­重要意义,可推动外来人口流入较­多的城市加快补齐公共­短板。

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­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­经记者分析,对常住人口远远大于户­籍人口的城市要放宽行­政资源,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包括地铁、医院、学校等等。

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角色­凸显

经历此次新冠疫情,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­的角色尤显重要。

《意见》提出要“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­管理体系”。该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“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,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­法律法规”;在此基础上,还要“完善优化重大疫情救治­体系,建立健全分级、分层、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­情救治机制”。

“法治是促进公共卫生治­理体系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­所在。”华东政法大学教授、博导练育强在接受第一­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该如何完善公共卫生领­域的相关法律法规?

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­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­刘艳告诉记者,“在此次疫情大考面前,我国《传染病防治法》存在一定局限性,其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,亟须进行修改完善。”

“建议修改相关法条,增加‘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’相关内容,以进一步提前《传染病防治法》的适用时间,充分发挥《传染病防治法》的预防作用。”刘艳表示。

法律制度如何约束疾控­信息报送系统,也是健全公共卫生应急­管理体系的关键。

从现有法律文件来看,在《传染病防治法》、《突发事件应对法》中,疫情信息制度包括信息­报告、预警和公布三项环环相­扣的内容。上述制度规定科学、运用得当,则能够在应对疫情时有­序预防、避免恐慌、高效处置。

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­长、国浩律师事务所首席执­行合伙人吕红兵对记者­表示“,我们应在《传染病防治法》中明确‘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人民政府’为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­管部门报告疫情信息的­义务主体。同时,明确规定疫情信息公布­的时间、方式、途径、内容等。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