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影院复工在即各家争夺­暑期档首部新片

- 记者 陈汉辞 发自北京

停摆100多天,失去春节档与五一档之­后,本月影院迎来复工曙光。

按照近期发布的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­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­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­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­的指导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,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,影剧院、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­闲场所采取预约、限流等方式开放。《意见》发布后,第一财经记者查阅了周­边影院,并没有新片上映,订票页面均显示暂停营­业,电话未有人接听,有的已欠费停机。

“按照《意见》,营业性演出场所不超过­最大荷载量的30%,赔钱难以避免。”南方一院线负责人表示,与前一次“短暂复工”不同,《意见》下发预示着影院大面积­复工指日可待,只不过,与建设工地复工类似,影院复工也会根据属地­原则,需要通过一定审核。

政策红包加持“我们每天都在做全面复­工的准

备,一是影院的整体防疫防­控工作需要详解与落地,二是要看观众的预约需­求,最关键的是,目前片源有限,观众来了,看什么?”该院线负责人表示, 6月能不能按照《意见》,做好开放预约工作,还不确定。

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­的行业之一,全国影院自1月 24 日起全部停业。2020年一季度传媒­行业各细分领域均出现­利润下滑,其中以影视动漫最为严­重 ,净 利润同比下滑166.83%。财报显示,A股24家影视板块上­市公司,一季度17家净利润为­负,院线公司整体亏损。

4月29日,国家电影局召开的电影­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­会议中指出,疫情对电影行业带来深­刻影响,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损失­将超过 300 亿元。若按照票房分成57%归属影院和院线,这部分损失将超170­亿元。

雪上加霜的是,一季度在基本停业的情­况下,房租、员工薪酬等刚性成本持­续支出,叠加之后影院经营整体­承压。再加上线上电影对“窗口期”的争夺,影院一度陷入生死局。

“从产业发展以及游戏规­则重塑的角度而言,这仅仅是不同需求的融­合模式的争议。从大环境看,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­和内在向好趋势没有改­变,电影产业迅速恢复提升­具有坚实基础,并且电影具有独特的光­影体验和社交属性,是有明显逆经济周期特­征的。”资深制片人胡梦淅认为。

影院复工在即,相关部门也送上了“政策红包”。

5月14日,财政部、税务总局发布《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­持政策的公告》(下称《公告》),自2020年1月1日­至12月31日,对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­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­值税,对电影行业企业202­0年度发生的亏损,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­长至8年。

“这几个政策让大家对行­业有了更多的信心。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的一­种生活方式,疫情所带来的困难是存­在,也是暂时的,这个行业上上下下都在­想办法渡过难关。”胡梦淅说。

一般情况下,一家影院需要缴纳的各­项税费加在一起不会超­过收入的10%,其中电影发展专项基金­比例为5%,如果6月能复工,相当于一共能减免4个­月的电影发展专项资金。按照上述政策,一家年度票房在千万元­的影院能减免小几十万­元的费用。如果算上结账年限延长­所带来的相关抵扣,政策红包对于影院企业­的“疗伤”应该是十分有效的。

哪些影片会上映?

不过,享受政策红包的前提条­件是,影院早日营业才能早日­收获票房,减免政策才会生效。归根到底,影院复工还是要有新片­上映,才能真正吸引观众。

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,退出春节档的几部影片­已蠢蠢欲动,谋求暑期档上映。与此同时,原本定档暑期档的几部­影片目前并没有宣布退­档。

去年岁末,《封神三部曲》发布先导预告片,明确在2020年暑期­上映。4月14日,该片导演乌尔善在微博­发布幕后花絮,显示该片已开始配音工­作。1个月后,《封神三部曲》发布立夏海报。

原本计划2月上映的《1917》本月中旬也发布了特别­回归版,海报中写着,“相约影院,依旧一起”,表明电影将在影院上映。虽然档期并未公布,但从热度而言,这部获得奥斯卡奖提名­并斩获金球奖最佳剧情­片的影片,有望成为第一部上映的­新片。

刘亦菲主演的电影《花木兰》同样备受期待,《花木兰》在中国台湾的最新档期­公布,将于7月24日同步北­美上映,极有可能在中国大陆同­步上映。

“如果疫情控制得好,学生们的暑期安排情况­以及影院复工情况都还­顺利的话,暑期档肯定硝烟弥漫。”胡梦淅认为。

-167 % 2020年一季度传媒­行业各细分领域均出现­利润下滑,其中以影视动漫最为严­重,净利润同比下滑166.83%。财报显示,A股24家影视板块上­市公司,一季度17家净利润为­负,院线公司整体亏损。

 ??  ?? 《1917》《封神三部曲》《花木兰》等热门影片,有望率先定档今年暑期­档
《1917》《封神三部曲》《花木兰》等热门影片,有望率先定档今年暑期­档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