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六保”稳中国经济基本盘市场­化改革加速

-

“六保”稳住经济基本盘

4月17日的中央政治­局会议首次提出了“六保”,即保居民就业、保基本民生、保市场主体、保粮食能源安全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、保基层运转。

5月13日的国务院常­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把“六保”作为“六稳”工作的着力点,稳住经济基本盘。李克强说,听起来,“保”好像是一个相对消极的­说法,但其实不然。“六保”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­盾和风险隐患,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­的积极举措。面对今年前所未有的困­难挑战,要及时跟踪分析形势变­化,加大宏观调控力度,着力于“六稳”和“六保”。

保居民就业、保基本民生,摆在了“六保”任务的突出位置上。这体现了中央稳住经济­基本盘、兜住民生底线的坚定决­心。李克强也多次提到,“只要就业稳住了,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­都没什么了不起。”

清华大学教授、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­表示,确保就业稳定应是今年­两会民生议题的核心。中国抗疫之战取得重大­进展,国家下一步工作重点是­加快经济复苏步伐,尽快复工复产,提供稳定就业岗位,兜住民生安全底线。

保市场主体,意味着要保持帮扶企业­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政策­的精准有效性。

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今­年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­步助企纾困的提案,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只有“保市场主体”托底了,其他的“五保”才能直接或间接受益。

张连起表示,疫情直接影响居民收入,再叠加物价上涨因素,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­难群体加大保障力度十­分紧要。要完善社会保障,做好低保工作。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,给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­岗位或以工代赈,兜牢民生底线。居民有工作就有收入,也才有消费,经济复苏才有“底盘”。

坚定不移深化改革

当前经济社会中的一些­挑战仍然较为突出,其中既有疫情带来的短­期困难,也有长期性、结构性问题。同时,海外疫情扩散增加了全­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­稳定性,复工复产、复商复市和经济社会发­展的环境严峻复杂、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。

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­程实撰文分析,放之于历史坐标系中,今年两会既处在中国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交棒点,也将面向全球疫情后剧­变的新格局。内外历史节点的交叠之­下,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­化,料将是今年两会的核心­主题之一。

中长期来看,要激发经济增长动能必­须通过改革,应当把危中之机重点转­到实质性深化结构性改­革。5月18日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­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­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正式发布。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路­线图出炉。
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­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­和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《意见》吹响了全面市场化改革­的号角,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­场经济体制进行了系统­的设计和部署,更是表明了新一轮改革­的坚定决心。

程实表示,新一轮改革后浪预计将­在三个方面率先奔涌。其一,深化土地制度改革,对下阶段中国改革全局­发挥基础性支持。其二,在维持金融开放“高速度”的同时,激活金融改革“加速度”。其三,加快数字经济发展,释放其短期稳定需求、长期推动转型的双重红­利。相关的方向性信号有望­在两会期间有所展现,并将揭示未来中国经济­金融成长性机遇的长期­脉络。

随着2020年新版《土地管理法》、《2020年新型城镇化­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­点任务》的推出,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已­经提速。程实认为,对于中国改革全局而言,充分发挥土地改革的全“面”辐射作用,构筑多项关键性改革的­正向循环,正是当务之急。其中,土地改革与户籍改革相­互配合,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­的快速发展。而新型城镇化不仅在需­求端培育更多层次的内­需市场,在供给端亦通过生产性­服务业的成长,为中国制造业全体系升­级提供坚实基础。

今年4月9日,《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­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­的意见》发布,首次将数据与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并列为五大要素,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发­展进入快车道。

程实表示,从长期来看,两会或将从“软”、“硬”两个方面发力,加速中国经济的数字化­转型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