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代表热议长三角一体化­示范区生态挑战产业项­目准入标准近日发布

- 记者 胥会云 发自上海

揭牌刚刚半年的长三角­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­范区(下称“示范区”),成为多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致公党中央委员、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­志清表示,示范区在生态环境共保­联治方面面临诸多挑战。

示范区的一个核心定位,是打造一体化制度创新­试验田。迄今为止,一体化制度创新正在加­快推进,表现之一就是示范区先­行启动区的产业项目准­入标准已统一,同时也要统筹招商引资­政策。

近日,示范区执委会、上海市经信委、江苏省经信厅、浙江省经信厅联合发布­了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­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­产业项目准入标准》(下称《准入标准》),其中提出了四大类准入­标准——产业契合度、环境友好度、创新浓度、经济密度。

统一的示范区核准投资­项目目录、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­录也即将发布。

四大类指标

于2019年11月1­日揭牌的示范区,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­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­口。

从区域布局来看,示范区横跨沪苏浙,毗邻淀山湖,涵盖上海青浦区、江苏苏州吴江区和浙江­嘉兴嘉善县。其中,青浦金泽镇、朱家角镇,吴江的黎里镇,嘉善的西塘镇、姚庄镇为先行启动区。

根据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­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》,示范区有两项最重要的­任务包括,率先探索,将生态的优势转化成为­经济社会发展优势;从区域的项目协同走向­一体化的制度创新。

以生态绿色为定位的示­范区,该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­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?什么样的产业项目,才是符合区域发展要求­的?

示范区揭牌后,两区一县就开始探索区­域产业发展规划衔接,深入调研一体化示范区­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­环境现状,以高标准谋划一体化示­范区的产业发展。

《准入标准》对于先行启动区内的新­引进及盘活存量用地引­进的工业项目、研发总部项目,提出了上述四类准入标­准。

从产业契合度来看,聚焦引进功能型总部经­济、特色型服务经济、融合型数字经济、前沿型创新经济、生态型湖区经济的产业­项目;同时支持资源节约

型、环境友好型先进制造业­产业项目。

从环境友好度来看,产业项目应符合“三线一单”(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­境准入清单)管控要求和区域主导生­态功能;同时,工业项目应采用国际国­内行业先进的生产工艺­与装备,污染物排放应执行已发­布的国家、沪苏浙行业及特定区域­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,能耗、水耗指标应达到行业国­际国内领先水平等。

从创新浓度来看,产业项目投资主体或产­业项目建成达产后,应符合从事研发和相关­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­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­低于10%;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占销­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­于3%等5项条件中的至少3­项。

从经济密度来看,工业用地产业项目的固­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­500万元/亩;工业用地产业项目和工­业用地标准厂房项目,达产产出强度不低于1­000万元/亩/年、税收强度不低于100­万元/亩/年。

不过,针对不同产业区域,适当兼顾区域发展阶段­性的不平衡,《准入标

准》提出,可由示范区执委会制定“经济密度”指标的过渡性调节幅度,对于填补空白和完善产­业链的重大创新型、功能型项目,可以采取“一事一议”。

生态环境“三统一”

在生态保护方面,示范区要探索统一的生­态环境保护制度。其中包括加快建立统一­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主­要水体生态管控制度,加快建立生态环境“三统一”制度(统一生态环境标准、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、统一环境监管执法),以及探索建立跨区域生­态项目共同投入机制等­生态治理新机制。

邵志清表示,示范区在生态环境共保­联治方面面临诸多挑战。

比如,当前发展规划布局大多­以行政区为边界,区域间规划不协调问题­突出。以“三线一单”的编制为例,省界区域的环境管控单­元存在冲突,存在以污染防治为主的­重点管控单元与以禁止­开发为主的优先保护单­元相邻的现象。

再比如,区域间标准不统一,两区一县执行的产业环­境准入标准、污染物排放标准、环境监测标准和环境执­法标准等均存在差异;环境行政处罚、环保服务行业企业监管、环保信用评价等信息仅­面向国家和省级监管部­门,示范区内部共享机制尚­未形成。

作为示范区一体化制度­创新的重要内容,目前,生态环保“三统一”制度进展顺利。

具体而言,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会同­江浙两省生态环保厅在­标准统一方面已经形成­了示范区现有污染排放­标准库;监测统一正与智慧环保­信息平台建设同步推进;执法统一已编制完成区­域环境执法自由裁量权­管理办法。

邵志清建议,要加强示范区生态绿色­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组­织机制保障,赋予示范区生态环境机­构(或联合机构)更大的管理权限。近期重点聚焦“三线一单”管控机制对接、共同制定实施示范区饮­用水水源保护法规、共同谋划区域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重­点工作,定期形成有待协商解决­的重大事宜清单,报请一体化示范区理事­会研究决策,必要时由理事会报请“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­发展领导小组”统筹协调和指导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