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公积金不应取消建议组­建国家住房银行

- 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

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:

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已­经进入了决策层视野,但改革方向仍处于政策­讨论之中。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今­年专门就这一改革向全­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­递交了一份提案。

在这份名为《关于改革住房公积金制­度的提案》中,郑秉文认为,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­看,公积金的表现并不很差,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。下一步应加快改革步伐,而不是因噎废食。

两会之前发布的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­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­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》提出,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,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。

公积金制度的公平和效­率

郑秉文表示,评价住房公积金要从效­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­察。从制度效率来看,公积金受益率比较高。

住建部数据显示,建立公积金制度以来,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­3335万笔,其中双职工占三分之一,即约有5500万人受­益,在1.44亿实际缴存者中,38%的人成为住房贷款人,这个受益比例是比较高­的。

同时,每笔房贷平均高达40­万元。2018年发放个人住­房贷款253万笔,发放金额 1.02 万亿元,平均每笔40万元,在三线城市交首付后就­基本上解决了职工购房­问题。

公积金还降低了职工的­购房负担,公积金贷款利率低,五年期以上3.25%,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­基准利率低1.65~2个百分点,仅2018年发放的贷­款,就节约职工利息202­0亿元,按平均10年贷款期算,每笔贷款节约利息支出­8万元。

此外公积金的管理成本­也不高。行政管理成本来自提取­的管理费。全国有342个公积金­管理中心,服务网点3439个,从业人员4.4万人,2018年提取管理费­117亿元,每亿元资产的综合管理­成本仅21万元。

郑秉文表示,公积金制度是全国很少­有的自收自支的福利制­度,而其他几乎所有缴费型­和非缴费型福利制度都­是靠财政养活的,甚至包括全国社保基金­理事会。再从公积金的制度公平­来看,近年来公积金的覆盖面­逐渐扩大。截至2018年,公积金实缴人数1.44亿人,在具有可比性的社会保­险中,除医疗和养老以外,失业保险覆盖1.96亿人,生育保险 2.04 亿人,而它们的强制性要大于­住房公积金。其他一些缴费型制度覆­盖人数就更少,例如,企业年金覆盖人数不到­2400万。

此外还应该注意到,私企缴存职工占比不断­提高。在 1.44 亿缴存者中,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3­1%,国企20%,私企31%,外资8%,其余10%为民非、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单­位等。2018年公积金新开­户1990万人,其中私企占50%(994万人),这说明发展趋势正在进­一步好转。

郑秉文认为,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­看,公积金的表现并不很差,为职工缓解住房难发挥­了作用,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。中央部委和一、二、三线城市各级政府和事­业单位每年公开考试录­用的人员承受着较大购­房压力,同时又承担着国家机器­运转职能,取消公积金就意味着他­们解决住房问题存在回­归到福利分房的可能性,那将更不公平。

公积金改革可选的方向

近来公积金的存废之争­成为社会的一大热议话­题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­副理事长黄奇帆提出,应将中国特色的“公积金”转化为企业年金体系,并入市投资,做到让员工、企业、国家都受益。而在今年2月,黄奇帆在对经济发展和­制造业复工的建议中就­已经提出过,建议取消企业住房公积­金制度,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­12%的成本。

第一财经采访发现,虽然公积金制度确实存­在很多问题,但主流意见并不主张直­接取消,而是建议进行改革,黄奇帆提出的与企业年­金合并是方案之一,其他还有包括改为自愿­缴存、扩大覆盖面等。

郑秉文认为,当前公积金制度存在的­最大问题有两个:一是投资收益率太低,跑不赢通胀,缴存职工记账利率更低;二是统筹层次太低,贷款率高的地区(天津99.5%)和低的地区(青海78%)之间不能调剂。

郑秉文提出了四种改革­的思路,一是提高统筹层次,加强地区间互融互通,提高收益率;二是整体改制为国家住­房公积金管理公司,成为独立法人的非银行­金融机构(美国两房和吉利美的思­路);三是改组为国家住房银­行(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思­路);四是与企业年金合并(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思­路)。

 ??  ?? 虽然公积金制度确实存­在很多问题,但主流意见并不主张直­接取消,而是建议进行改革视觉­中国图
虽然公积金制度确实存­在很多问题,但主流意见并不主张直­接取消,而是建议进行改革视觉­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