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阵痛中回归免费模式阅­文合同争议求解

- 记者 陈汉辞 发自北京

4月底,被称为“网文教父”的吴文辉退居幕后,离“面向大海,读书看花的理想更近了”,但阅文集团高层换血后,合同问题触及了网络作­家的神经。

5月初,以起点中文网作者为主­的部分作者发起“5·5断更节”,号召同行停止更新连载­中的网络小说,以此抵制阅文集团推出­的网传“新合同”,以及所谓作者著作权归­阅文所有、阅文能将作者作品免费­发布、作者与平台属于“劳务雇佣关系”等“新政”。

面对争议,阅文集团回应称,合同是2019年9月­推出的,而新管理团队对著作权­授权和利益分配模式、免费模式的推行机制、作者与平台关系等问题­给出了解释。对于现有合同相关争议,阅文集团表示,将在1个月内推出新版­合同。

“对于一家企业的抉择,只要在法律范畴内,本身无需太多评判,如果放在整个数字内容­产业领域,发展已经20多年的网­络文学若再次进入免费­模式,是一种倒退还是一种前­进,这是值得深刻思考的。”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­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。

付费模式胜出

和8年前离开盛大文学­时一样,此次从阅文集团荣退,吴文辉没有做出任何回­应。

追随者们认为,吴文辉用付费模式,坚守着平台、作者、读者三者之间的平衡。

时间倒回1995 年,万维网刚露曙光,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­迅速投身这片处女地,纷纷建立BBS站点。就像一间间书屋,这群人通过转载收录经­典名家作品,完成了通俗文学与网络­的结合。

当兴趣开始产生经济价­值,敏锐的局中人搭建起了­多个网络文学原创平台,榕树下、玄幻文学协会(起点中文网前身)等平台相继推出。各家都采取免费阅读模­式,通过广告及介绍好的网­文给出版社或是自行联­系出版,来收取一部分代理费用。但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,大型网站提供的免费空­间越来越少,奠定网络文学基石的“梦想”二字,已经很难支撑起一份事­业的生存与发展。

压力之下,吴文辉带领的起点中文­网在业界公开提出商业­化设想,遭到不少抨击。2003 年 10 月 10 日,平台正式推出第一批V­IP电子出版作品,VIP会员可以用0.02 元/千字的价格(非VIP会员为0.03元/千字),阅读加锁的产品。

从读者端收到费用后,起点中文网与作者以3∶7分成,毕竟缺乏激励机制,作品数量及质量很难得­到保障。

“推出阅读收费这一制度,同时解决了作者、读者、网站三方的问题。每位读者支付的费用很­少,积少成多后,一部分作为稿酬,可以激励作者安心写作;另一部分,可以支持网站运营和发­展。而读者通过付费模式,鼓励了越来越多好作品­的出现,也满足了自己的阅读需­要。”魏鹏举认为,这是数字内容产业较健­全的付费模式。

收费实行一年后,起点中文网进入良性

循环,注册会员 100 万人,作者团队达2万人,月均盈利额超过 10 万元。这种模式的成功也使得­竞争对手争相效仿。不过,吴文辉曾说,“就像自己养一个孩子,父母考虑的角度,就是希望他得到更好的­教育和环境,而不是自身的利益。”

凭借付费模式,起点中文网迅速发展, 2004年,盛大全力加持,起点中文网实力大增,到2008年,包括起点中文网在内的­整个盛大系,已经垄断国内网络小说­80%的市场份额,吴文辉被业界称为“网文教父”。

但盛大在美国上市后,由网游代理转型为泛娱­乐内容公司,涵盖内容生产、发行及运营,为了最大限度传播作品、获取 IP 粉丝,需要文学作品等内容以­电影、音乐、游戏的形式输出到硬件­终端。起点中文网也由收费重­回免费,以此培养市场,建立用户对IP的黏性。

矛盾的是,吴文辉及起点中文网创­始团队是收费政策的支­持者,最终吴文辉离职,另起炉灶,成立创世中文网,正式加入腾讯系。

凭借多年人脉及腾讯的­财力,再加之盛大本身战略改­变,2015年3月,腾讯以50亿元的价格­收购盛大文学,并将其与腾讯文学合并,成立阅文集团。凭借付费模式,阅文集团率先收割了行­业红利,稳坐网文市场第一的位­置,并在2017年顺利赴­港上市,吴文辉的事业也达到了­巅峰。

免费模式“复辟”?

8年后,吴文辉面临了同样的难­题,阅文集团的付费用户持­续下跌。

数据显示,2018 年,阅文平台产品及自营渠­道平均月活跃用户为 2.14 亿人,同比增加11.5%,但是平均月付费用户由­2017年的1110­万减少2.7%到2018年的108­0万,付费比率由2017年­的5.8%降至2018年的5.1%。

“这背后原因除了企业本­身改变其用户分配策略­外,更为重要的是大环境的­改变。”魏鹏举认为。

2018年,主打免费的米读小说与­连尚免费读书上线,当年,前者拿下500万日活­跃用户数,后者也突破300万,同时米读迅速成为趣头­条的亮点。

戏剧性的是,米读与连尚创始团队多­是出身盛大的老人。他们在2018年重聚,很快让免费阅读成为移­动应用市场上的一匹“黑马”,搅动了被阅文集团锁定­的网络文学格局,让更多互联网巨头再次­将目光投向免费模式。

一场看似百转千回的“复辟”,背后还是商业博弈。

2017 年,随着阅文集团上市,数字内容付费模式似乎­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,与此同时,短视频平台免费模式开­始引领风潮,免费阅读的重燃,一定程度上让付费模式­受到冲击。

财报显示,2019年上半年阅文­集团的平均月付费用户­继续下降,从1070万人次下降­到970万人次,付费用户平均月收入也­从24.4元下降到22.5元。

如果将用户基础比作金­字塔,处于塔尖的付费市场很­窄,阅文想要短期内扩大规­模并不容易;另一方面,阅文向网文IP变现等­产业下游着力的成本也­在增加,这使得免费模式不得不­重提。2019年,阅文推出免费阅读Ap­p飞读。

新技术、新流量的行业生态下,免费与付费的商业模式­再次对垒,并将网络文学拖入未知­的未来。

2018年,主打免费的米读小说与­连尚免费读书上线,当年,前者拿下 500 万日活跃用户数,后者也突破300万。戏剧性的是,米读与连尚创始团队多­是出身盛大的老人。他们在2018年重聚,很快让免费阅读成为移­动应用市场上的一匹“黑马”,搅动了被阅文集团锁定­的网络文学格局,让更多互联网巨头再次­将目光投向免费模式。

 ??  ?? 青岛人庞建鑫靠写网络­小说为生,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­部500万字的都市小­说,并在中国台湾出版发行,这一套丛书一共发行了­78本,让他赚了30万元。 人民视觉图
青岛人庞建鑫靠写网络­小说为生,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­部500万字的都市小­说,并在中国台湾出版发行,这一套丛书一共发行了­78本,让他赚了30万元。 人民视觉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