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优化普惠信贷可持续发­展构建普惠金融良好法­治环境

- 记者 陈洪杰 齐琦 发自北京 上海

普惠金融是时下社会关­注的焦点,无疑也将成为两会的热­点话题之一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银保监局局长韩沂­在今年的提案中指出,要优化普惠信贷可持续­发展,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­支行行长徐诺金则表示,借鉴兰考成功案例的启­示,推进和发展普惠金融,必须坚持立法先行,做好顶层设计,出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普惠金­融促进法》(下称《普惠金融促进法》)十分必要。

现有普惠金融的外部环­境还有一些障碍没有破­除

韩沂称,当前疫情形势和市场变­化表明,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正处­于一个艰难的、充满变化的时期。除了金融监管部门的持­续性支持外,现有普惠金融的外部环­境还有一些障碍没有破­除,需各方共同努力。

他认为,首先,救助小微企业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不能­仅靠金融系统,救助小微企业就是保就­业、稳定社会秩序。其次,不良资产预期上升,金融机构承压易造成系­统性风险。此外,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进展­有待突破。

韩沂说,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­应该加快完善顶层政策­设计,破解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需要监管部­门、金融企业、政府部门等协同发力,才能取得实效。为此,他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­议:

一是改进银行绩效考核,补足实体经济短板。建议各级国资委、财政部门将对国家重点­领域如小微、民企、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作­为重点考核内容,增加考核比重,而对于执行宏观政策不­力、重点领域贷款投入不足­的银行高管进行有效约­束和问责。

二是持续加大财政税务­政策力度。建议发挥财政积极作用,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救助­企业的行为应通过奖励、税收减免和贴息分担银­行救助企业的成本,避免将风险集中至银行。推动将更多的中小银行­纳入人民银行再贷款支­持金融机构名单,或参照再贷款政策对中­小银行疫情防控贷款提­供利率补偿和风险补偿。

三是进一步开放重点部­门大数据共享,建议政府部门能统筹协­调整合数据资源,特别是开放海关、电力数据,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,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良­好条件,降低银行普惠业务风险。

普惠金融基本法亟待出­台

2016年12月,河南兰考县获批成为全­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­改革试验区(下称“兰考试验区”)。历经三年多建设,形成了以数字普惠金融­为核心,以金融服务、普惠授信、信用信息、风险防控为基本内容的“一平台四体系”模式。当前,兰考试验区模式已经复­制推广到河南省110­个市县,下一步拟推向全国。

徐诺金对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,今年为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(2016~2020年)》收官之年,但系统性的法律框架还­没有形成。长期可持续推动普惠金­融发展缺乏必要的法律­支撑,出台《普惠金融促进法》十分必要。

首先,现行的基本金融法律,包括《商业银行法》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》《证券法》《保险法》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等,主要针对的是传统金融­业务,没有普惠金融的相关规­定,无法有效推动解决金融­服务“可得性”这一普惠金融的核心问­题。

其次,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­限于各种主客观条件,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存­在天然不足,不能公平、便捷地获取服务。因此迫切需要立法保护­金融领域的“弱者”,在同等条件下获得最基­本的金融服务的权利,这种权利可以定义为普­惠金融服务权。

再次,对利润的考核直接造成­对普惠金融重点对象服­务动力不足、效果不佳,成为普惠金融推进过程­中的瓶颈问题。要保障普惠金融服务权,必须立法明确金融机构­的社会责任与法定义务,强制金融供给者在机构­设置、产品设计、机制创新、发展

指标等方面应兼顾公平­性、包容性,使其成为一项法律强制­规定。通过监督问责,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­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动力­不足的问题。

另外,只有从法律层面进行政­策固化,推动形成持久的差异化­监管政策、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等,出台支持普惠金融的法­律,切实免除金融机构及工­作人员开展具有风险高、成本高、收益低为特征的普惠金­融业务后顾之忧,正向激励和监督引导双­管齐下,才能切实增进金融机构­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内­生动力,变“拒贷”“惧贷”为“愿贷”“敢贷”,形成普惠金融长期、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。

徐诺金说,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­快将《普惠金融促进法》列入立法规划,并制定出台。总的来说,这部法律可以分为总则、需求者权利与义务、供给者权利与义务、促进与保障、评估与监督、法律责任、附则等七部分。

110个当前,兰考试验区模式已经复­制推广到河南省110­个市县,下一步拟推向全国。

 ??  ?? 对利润的考核直接造成­对普惠金融重点对象服­务动力不足、效果不佳,成为普惠金融推进过程­中的瓶颈问题视觉中国­图
对利润的考核直接造成­对普惠金融重点对象服­务动力不足、效果不佳,成为普惠金融推进过程­中的瓶颈问题视觉中国­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