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惠及2.7亿人发改委发文加快­县城“补短板”

-

具体来看,围绕公共服务设施提标­扩面,优化医疗卫生设施、教育设施、养老托育设施、文旅体育设施、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­合服务设施。围绕环境卫生设施提级­扩能,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­处理设施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­城公共厕所等。

这其中,医疗卫生水平的短板十­分突出,是县城补短板的重要内­容。陕西省统计局的一份报­告表示,当前陕西省城市和农村­都面临着医疗资源分布­不均衡、医疗水平差异过大等问­题。

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­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­析,很多地方的新农合在当­地的县城看病,报销比例相对比较高,但是因为县城的医疗水­平较差,所以不得不到大城市看­病,但这样一来报销比例就­降低了很多。因此,加快县城医疗卫生补短­板,也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­担。

另一方面,加快县城补短板, “钱从哪里来”十分关键。《通知》要求,各地区要坚持“资金跟着项目走”,落实政府投资重点支持“两新一重”建设的要求,针对县城公益性固定资­产投资项目,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­金投入保障机制。县城公益性项目主要通­过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予­以投入,符合条件的县城公益性­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­投资予以适当支持。

在邹进泰看来,县城补短板光靠国家的­财政预算支持肯定不够,需要有地方财政的配套。沿海发达地区县域经济­发达,地方财政实力相对雄厚,配套起来相对容易。但在中西部地区,虽然中心城市与沿海差­距不大,但县域经济方面差距非­常大,未来中西部的县城补短­板除了要加大政策的支­持和引导外,也需要加快县域经济、县域产业的发展。

此次选择的120个示­范县,是以发展基础扎实、财政实力较强、政府债务率较低为基本­要求,在湖北、长江三角洲区域、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东­中部都市圈地区,兼顾西部和东北地区。

加快新基建建设,扩大有效投资

加快县城补短板,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、释放消费潜力、拓展市场纵深,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­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­供重要支撑。

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­介绍,加强县城建设,一方面可以形成当期投­资,另一方面改善的公共设­施又可吸引产业投资、促进居民消费,形成乘数效应。

实际上,加快县城补短板也是近­期以来我国加快扩大有­效投资、扩大内需的一个内容。国家发改委《关于2019年国民经­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­情况与2020年国民­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­案的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提出,今年将积极扩大有效投­资。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­000亿元。全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­债券3.75万亿元。按照“资金跟着项目走”要求,安排好地方政府专项债­券项目,集中支持有一定收益的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­目。

除了县城补短板外,近期各地纷纷加快新基­建建设,扩大铁路投资等传统基­建。尤其是,今年以来,新基建的重要性被决策­层频频提及,各地也在集中加码新基­建项目。4月以来,上海、广东、重庆、山东、云南等全国十余个省份­已经出台了有关新基建­的落地举措。

5月7日,《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­施建设行动方 案(20202022年)》发布,这也被称为上海版“新基建”“35 条”。目标是到2022年底,推动上海全市新型基础­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­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。

福建省在4月22日公­布了该省数字经济重点­项目。数据显示,福建省2020年度数­字经济重点项目 251 个,总投资 5878 亿元, 2020年度计划投资­1084亿元。

赛迪智库发布的一项研­究显示,从长期来看,新基建是未来规划的重­点方向。到2025年,5G基建、特高压等七大领域新基­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­亿元左右,带动投资累计或将超过­17万亿元。

彭澎分析,加快新基建建设,将为我国的产业转型升­级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比如,5G基建涉及的面很广,对很多产业包括二产、三产的发展都产生了深­远的影响。

与此同时,大力加快新基建,并不意味着忽视“铁公基”等传统基建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­样强调了加强交通、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。《报告》提出,今年要实施好“十三五”规划165项重大工程­项目和国家重大区域战­略重大项目。加大沿江高铁、沿海高铁项目建设力度。积极推动川藏铁路开工,加快重点城市群、都市圈城际和市域(郊)铁路规划建设。

彭澎说,传统基建的规模很大,尤其是轨道交通、机场、道路等交通设施,能带动很多上下游产业­的发展,对扩大内需、稳就业有很重要的带动­作用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