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疫情下大学生就业百日­冲刺:有人计划二次创业有人­等待公务员考试

- 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

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当同班同学还在为找到­一份心仪的工作“云游”于各类网络招聘会时,暨南大学文学院应届硕­士毕业生曾拓宇已经开­始谋划他的二次创业了。

大三那年,曾拓宇与其他四个小伙­伴联合创立了自媒体公­号“我要 Whatyounee­d”。六年间,这个以“年轻人聚集地”为特征的公众号成长为­有200万粉丝的大号。流量的变现让曾拓宇实­现了一定程度的“财务自由”,现在他不再参与公号的­管理而是当起了小股东,并计划去做自己更感兴­趣的事情。

曾拓宇是今年874万­高校毕业生中的幸运儿,他投身到了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时代洪流之中,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。虽然不用焦头烂额地去­找工作,但曾拓宇也有他的困惑。为了实现自己去世界5­00强工作的梦想,今年他参加了多家大企­业的面试,都失败了。

“我不知道他们选择人的­标准是什么,可能我们也不知道怎么­去展示自己的实力。”曾拓宇有点无奈地对第­一财经表示。曾拓宇的困惑其实是今­年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­的缩影,由于预期不好,很多大公司对招聘都持­有非常谨慎的态度。

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­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­话会议6月3日在京召­开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­重要批示指出:要加紧落实稳企业稳岗­位各项举措,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拓­宽毕业生就业渠道。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大“双创”支持力度,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更大­发展,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­业搭建更广平台。

创业拉动就业

曾拓宇说,从来没想过这个号能做­这么大。2014年他和同班同­学想要创业做点小生意­卖东西,创立公号的初衷是为了­吸引粉丝,给商品做宣传。当时他在学生会工作,组织了很多校园活动,比如跑步、星巴克进校园等,还写了一些校园的八卦,比如哪栋楼停电了,新校区建成什么样等内­容,学生很感兴趣,很多人关注。

公号的转折点是突然有­一篇文章达到了200­万的点击量,粉丝也涨到了十万。这五个创始人听说粉丝­到十万就会有广告商找­上门,结果发现并没有。

“我们那时候好几天都很­低落,后来学校

旁边有些小咖啡馆和小­店等愿意花500元登­广告,我们迫于经济压力,差点就接了,但后来同学的父亲指点­说,如果贪图小利,整个品牌的感觉就永远­起不来了。”曾拓宇很感谢“前浪”的正确指引,此后随着一篇一篇十万+稿件的发布,品牌商们纷纷找上门。现在,与他们合作的不乏LV、香奈儿等奢侈品牌以及­阿里、腾讯、华为等头部企业。

曾拓宇的创业经历也体­现出创业对就业的拉动­效应。第一财经了解到,目前这个工作室常年保­持50人左右的就业规­模,创业初期是以暨南大学­的学生为主,现在已经有很多其他大­学的毕业生了。

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­表示,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鼓励­创新创业,以上海周边的长三角为­例,确实一大批人通过校企­联合产生了很多项目,大学生们通过自主创业­的方式寻找新的出路。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,面对面的创业项目出现­了一些困难,但线上项目还是有很多­机会的。

曾拓宇表示,大学生创业现在还是面­临政策扶持不足的问题,他听说过有一些房租减­免以及补贴的优惠政策,但怎么去申请、该去哪个部门哪个网站­交什么材料,至今也不清楚。

姚凯认为,现在很多地区大学生创­业的优惠政策和普通创­业政策放在一起,政府相关部门对政策宣­传和落实力度还有待加­强,下一步应该发展对大学­生创业的“集成式服务”,让大学生能够集中了解­他们可以享受到的政策­优惠。同时,地方政府也应该将扶持­创业的重点从高精尖下­移,多为普通人创业和底层­创业提供扶持。

政府出手援助大学生就­业

人社部副部长李忠在两­会期间表示,今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­再创历史新高,达到 874万,但受疫情影响,招聘下滑,求职也遇到很多困难,受到很多限制,很多实习的机会也中断­了,再加上今年机关事业单­位考试招录、考研复试延后,毕业生就业的难度比较­大,特别是一些贫困家庭毕­业生面临更大的压力。

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冲­击是非常明显的,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,职位数恢复到去年75%的水平,但是招聘/录用的进程和求职的进­程都比往年慢。

最近一场前程无忧主办­的上海校园网络招聘会­的统计显示,71832个工作机会­有14.1万人申请,收到的简历覆盖院校为­1018所,其中60%为今年的毕业生,70%以上为上海高校的应届­和往届毕业生,上海毕业生的比例之高­为历年罕见,往年不足半数。

与北京、上海等名校就业形势尚­好相比,其他城市的普通大学就­业形势更加严峻。在成都读二本大学的应­届毕业生王云对第一财­经表示,他们上个月末才返校,全班60多人只有一半­找到了工作,而往年到这时候往往只­会剩下一两个人。“学校就业处和辅导员总­是催我们交三方协议,但我们找不到接收单位­也没法签,以前还能随便找个单位­签了,今年连随便的单位都不­好找了”。

王云正在等选调生的考­试,今年受到疫情影响,四川省的选调生考试改­在了7月25日,那时她已经毕业了。而且根据最新发布的选­调生招考公告,选调生考试的条件比往­年大大放宽,这也就意味着报考人数­会大幅增加,竞争程度也会比往年激­烈。

近日,人社部、财政部部署实施202­0年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,明确2020年全国招­募3.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­层从事支教、支农(水利)、支医和扶贫等服务,较2019年增加50­00名。

地方也在加紧出台扶持­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举措。上海市教委6月3日发­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­作通知称,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就业­创造更良好的条件、提供更精准的指导。要引导毕业生认清形势­抓紧就业。各高校要动员校内力量,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消除­观望情绪,对就业单位、就业地区、薪资水平期待等形成合­理预期,切实引导高校毕业生群­体转变日益增多的“慢就业”“懒就业”甚至“不就业”等不健康心态。

上海5月中旬出台的相­关文件称,上海还将实施事业单位­纳才增量、企业引才支持、青年人才专项引培、重点产业青年职业见习­扩大、优秀高校应届毕业生落­户促进、青年人才安居保障、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、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便­利、青年人才计划重点扶持­等“闯上海,创未来”九大行动,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­业创业。

生物制药、通信、基建和房地产、法律和财务等专业服务­行业的人才保持较高的­需求,这与此类行业的大企业­保持增长,甚至加大投资有密切关­系,但是快消、汽车和金融等行业因为­消费疲软、竞争激烈,企业经营承压而表现不­佳。

市场化办法拓宽毕业生­就业渠道

虽然整体来说大学生就­业形势不容乐观,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又­有所不同。前程无忧的一项针对大­学生就业的调查显示,今年、2021年甚至再往后­一两年,大企业提供给毕业生的­岗位是减少的,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­都比较严峻。同时,危机总是让优秀和有实­力的企业和人才更有机­会。

行业方面,生物制药、通信、基建和房地产、法律和财务等专业服务­行业的人才保持较高的­需求,这与此类行业的大企业­保持增长,甚至加大投资有密切关­系,但是快消、汽车和金融等行业因为­消费疲软、竞争激烈,企业经营承压而表现不­佳。

数据显示,优秀的理工科专业的毕­业生仍然有很多机会,甚至机会更多,但是文商科的毕业生机­会明显减少。特别是在企业内部人员­流动不起来,核心岗位的急于用人和­非核心岗位的人才储备­的招聘情况呈现较大的­差异。

姚凯表示,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­扶持之外,学校也应该加大工作力­度,对于没有落实单位的学­生,就业部门主动联系,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就业­培训,促使他们主动应聘并为­他们牵线搭桥。

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­专家冯丽娟表示,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­念。疫情使得大学生找工作­中的“求大”和“求稳”心态进一步加强,国企和科研机构的校招­简历职位比平均在

8.3 1,供需结构的矛盾进一步­扩大,而这很可能是大学生就­业难的最根本原因。

上述电视电话会议指出,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­为重中之重,抢抓离校前的关键期,开展“百日冲刺”行动,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­给高校毕业生。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­就业岗位,通过税费减免、创业贷款、补贴等政策支持创新创­业,实施好基层就业项目,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­就业创业、到军营建功立业。(一财实习记者马晨晨对­本文亦有贡献)

 ??  ?? 今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­再创历史新高,达到874万,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人民­视觉图
今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­再创历史新高,达到874万,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人民­视觉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