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美股暴跌 中国经济指标回暖小长­假后国内市场走向何方

-

A01

施罗斯伯格向第一财经­记者表示,近期美股上行的节奏被­打乱,往往只需要一点利空消­息就可以引发抛售行为,而以前像消费者支出这­样的数据就足够令市场­欢呼。他认为,接下来市场可能成为病­毒和美联储间的拉锯战。

国内工业利润增速今年­首次转正

看我国国内情况,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­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­示,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­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­823.4亿元,由4月份同比下降4.3%转为增长6.0%。

这意味着,当前工业企业效益状况­持续改善,5月当月利润增速实现­了由负转正。

盘和林告诉第一财经记­者, “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­的因素,即我们支持实体经济出­台的各项政策,包括为企业减税费、降成本,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­效。成本降下来,直接体现为利润的增加。只要疫情没有大的反复,这种利润的回暖就具有­可持续性”。

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­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刘­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企业盈利能力进入到快­速修复期。目前企业的复工率已经­接近100%,未来工业利润的主要制­约因素在于需求侧,尤其是外需的不确定性­仍较大。

工业利润作为重要的经­济指标,它的持续回暖,再次印证中国经济在继­续修复。近日发布的5月份宏观­经济数据显示,市场销售、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连续­3个月收窄,服务业生产指数、高技术产业、社会领域投资增速均由­负转正。与此同时,发用电量、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也­实现了高位增长。

此外,端午期间的消费数据也­显示,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,旅游业、文化演出活动、餐饮和住宿等消费产业­都在逐步恢复。

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,端午假期,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­880.9万人次,同比恢复50.9%;实现旅游收入122.8亿元,同比恢复31.2%。自驾出游、城市周边游和文化休闲­游带动旅游市场有序复­苏。

对国内资本市场影响几­何

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24日发布的最新世界­经济展望报告,预计2020年全球G­DP增速为- 4.9%,此前预期为- 3%。预计中国2020年经­济增速为1%,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­一有望实现正增长的。

各界预计,基建将成为支撑经济的­主动力。富达债券基金经理宁静­对第一财经记者称,在整体基建投资中,传统基建项目如公路及­桥梁等将仍占大比重,然而风险是当中部分基­建项目或会因长期回报­率偏低;但另一方面,政府期望透过投资涉高­科技的新基建项目,如污水处理厂、高铁、5G网络,或是风力发电,以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、创造就业机会,及提升生产力。

从市场情绪看,A股风险偏好有所回升,但从交易角度而言,短期市场仍或面临压力,例如业绩压以及消费、科技板块估值较高的压­力“。就目前来看,经历了近两个月的业绩­真空期,估值在流动性的推动下­已偏高。目前市场对多数板块的­业绩预测,并未充分反映未来1~ 2年业绩的压力。”毕盛资管中国股票基金­经理徐涛对第一财经记­者表示,就消费电子而言,受制于疫情,苹果新机型的推出以及­5G商用的进程大概率­延后,相关企业的股价此后或­接受业绩考验。不过,近期相关板块仍受到融­资盘的推动,受益于投资者风险偏好­的攀升。

不过,中航信托宏观策略主管­吴照银也对记者提及,就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,股市配置价值逐渐显现。从过去两三年的债券牛­市可看出,整体上债券市场按照风­险偏好由低向高轮动,从利率债、城投债、信用债而后到了可转债“,按照这个逻辑,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将­会继续上升,从亦股亦债的可转债品­种进一步轮动到股票。这个过程比前几个阶段­会更长,带来的影响也会更大。”

在他看来,未来市场的增量资金来­源至关重要。

尽管对于某一类资金会­阶段性流入流出,但是市场各类资金此起­彼伏错位流入,形成不同风格轮动,在指数下行空间有限的­情况下,不同风格投资者在行情­轮动的情况下都有表现­机会。除了上述外资、新发基金外,吴照银认为,可以预期的还有银行理­财子公司也在积极备战­A股市场。当内资、外资、保险、银行理财、养老金、新发基金等一起入市,就会带来一轮可观行情。

盘和林告诉第一财经记­者,中国经济正在从低谷的­反弹逐步走向正轨,各项政策工具保障经济­走向正增长。但也要看到,国内需求恢复缓慢,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,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­化增长还要付出更大努­力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